金属连接件、钢筋桁架及制造方法、瓦楞板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784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8
提供一种金属连接件、钢筋桁架及制造方法、瓦楞板及制造方法,能够将并列设置于瓦楞板的钢筋桁架和金属连接件在不实施焊接的情况下与主筋卡合,提高连结的作业效率并维持连结固定的强度。一种金属连接件,与架设于建筑物的主体梁的瓦楞板的端部连结,瓦楞板由钢筋桁架与作为混凝土楼板的结构材料的底板部成为一体而形成,钢筋桁架具有线状的上部主筋、2根线状的下部主筋、波浪状的一对格材料。金属连接件具有:支撑构件,具有在底板部的板面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棒状部和使第一棒状部的一端弯曲并向上方延伸的第二棒状部;以及紧固构件,具有与第二棒状部交叉并接合的第一直线部和在第一直线部的两端维持与下部主筋卡合的状态的卡合部。状态的卡合部。状态的卡合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连接件、钢筋桁架及制造方法、瓦楞板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连接件、带金属连接件的钢筋桁架及其制造方法、瓦楞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混凝土楼板等的构筑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将具有主筋和格材料的钢筋桁架与板状构件接合而成为一体的带桁架的瓦楞板众所周知。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配设有钢筋桁架的瓦楞板。该瓦楞板中的钢筋桁架是将1根上部主筋和2根下部主筋分别与弯曲成波浪形的2根格材料接合而成的。瓦楞板架设于成为建筑物的主体的梁(以下称为主体梁),瓦楞板的端部和主体梁通过焊接固定于钢筋桁架的金属连接件而被固定。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2628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钢筋桁架的上部主筋、下部主筋与格材料的接合部位是周期性的,因此格材料相对于上部主筋、下部主筋的接合有时会通过机械进行焊接。另一方面,瓦楞板上的钢筋桁架与金属连接件的接合需要调整金属连接件相对于主体梁和瓦楞板的位置,难以通过机械进行焊接,所以一般通过手工作业进行接合。但是,利用手工作业进行的钢筋桁架与金属连接件的焊接与利用机械进行的焊接相比,焊接的强度容易产生偏差。因此,从防止混凝土浇筑等中的金属连接件脱落的观点出发,需要注意能够维持金属连接件与钢筋桁架的固定强度,存在在作业工序中费时费力的倾向。进而,由于存在主筋的与格材料焊接的焊接部位和与金属连接件焊接的焊接部位集中的情况,因而从维持主筋强度的观点出发,期望一种能够抑制相对于主筋的焊接部位的数量并能够固定于钢筋桁架的金属连接件。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连接件、带金属连接件的钢筋桁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瓦楞板及其制造方法,使瓦楞板中并列设置的钢筋桁架和金属连接件在不实施焊接的情况下卡合于主筋,能够提高连结的作业效率并维持连结固定的强度。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手段。首先,第一专利技术为一种金属连接件,与架设于建筑物的主体梁的瓦楞板的端部连结,所述瓦楞板由钢筋桁架与作为用于混凝土楼板的结构材料的底板部成为一体而形成,所述钢筋桁架具有:上部主筋,以线状延伸;2根下部主筋,在所述上部主筋的下方并行地以线状延伸且相互分离;以及一对格材料,形成为沿着所述上部主筋的长度方向重复山部和谷部的波浪状;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支撑构件,
具有第一棒状部和第二棒状部,所述第一棒状部在所述瓦楞板的所述底板部的板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棒状部由将所述第一棒状部的一端弯曲并向上方延伸而形成;以及紧固构件,具有第一直线部和卡合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第二棒状部交叉并接合,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两端维持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卡合的状态。
[0012]根据第一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成为紧固构件的卡合部与钢筋桁架的下部主筋卡合而抵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在将金属连接件安装于下部主筋的作业中不需要进行焊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通过金属连接件与下部主筋卡合的结构,金属连接件难以从下部主筋脱离,可以维持金属连接件和主筋的固定的强度。进而,能够抑制相对于下部主筋的焊接部位的数量。
[0013]第二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件中,除了具有所述紧固构件之外,还具有框状构件,所述框状构件具有:第二直线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第二棒状部交叉并接合,以及扩张部,从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两端朝向所述底板部的板面延伸,下端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向侧方扩张,与所述底板部的板面抵接;所述框状构件的所述扩张部延伸至突条部,并能够与所述突条部接合,所述突条部从所述瓦楞板的所述底板部的板面突出,并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格材料的所述谷部接合。
[0014]根据第二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构成为,紧固构件与钢筋桁架的下部主筋卡合且框状构件与底板部的板面抵接。由此,安装于下部主筋的金属连接件的框状构件能够成为第二直线部与下部主筋抵接并且固定于底板部的板面的结构。因此,金属连接件更稳定地与钢筋桁架卡合。
[0015]第三专利技术为,在第二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件中,所述紧固构件构成为,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相接触,并且所述卡合部以包绕于所述下部主筋的外周面的状态进行卡合,在所述框状构件中,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支撑所述下部主筋。
[0016]根据第三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成为紧固构件的第一直线部和框状构件的第二直线部将钢筋桁架的下部主筋从其下表面侧支撑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金属连接件的翘起。另外,紧固构件的卡合部成为在包绕钢筋桁架的下部主筋的状态下卡合的结构。由此,金属连接件变得难以从下部主筋脱离,更稳定地卡合于钢筋桁架。因此,能够提高金属连接件和下部主筋的固定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0017]第四专利技术为,在第二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件中,所述紧固构件构成为,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的上表面侧相接触,并且所述卡合部以包绕至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框状构件中,所述第二直线部架设于2根所述下部主筋。
[0018]根据第四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成为在框状构件的第二直线部架设于下部主筋的状态下固定于底板部的结构。另外,成为紧固构件的卡合部在包绕钢筋桁架的下部主筋的状态下被安装的结构。由此,金属连接件难以从下部主筋脱离,更稳定地卡合于钢筋桁架。因此,能够提高金属连接件和下部主筋的固定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0019]第五专利技术为,在第二专利技术至第四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件中,所述框状构件被配设为,在所述钢筋桁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格材料的端部的将所述山部和所述谷
部连结的倾斜部相邻。
[0020]根据第五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构成为,框状构件的扩张部配设在更靠近钢筋桁架的格材料的谷部的位置。由此,钢筋桁架被更稳定地固定在底板部的板面上。
[0021]第六专利技术为,在第二专利技术至第五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件中,所述框状构件以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格材料相同直径、相同原材料的设定构成。
[0022]根据第六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的框状构件以与钢筋桁架的格材料相同的直径、相同的原材料构成。由此,成为能够以与将格材料的谷部固定在底板部的板面上的工序相同条件将框状构件固定在底板部的板面上的结构。因此,能够减轻焊接的条件设定的工夫,提高制造瓦楞板的工序的作业效率。
[0023]第七专利技术为,在第一专利技术的金属连接件中,所述紧固构件以使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第二棒状部的径向的两侧夹住所述第二棒状部的方式相互对置。
[0024]根据第七专利技术,金属连接件的紧固构件在其卡合部与下部主筋卡合并抵接。另外,紧固构件的第一直线部将金属连接件的支撑构件的第二棒状部以从径向的两侧夹住的方式支撑。根据该结构,金属连接件与下部主筋抵接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连接件,与架设于建筑物的主体梁的瓦楞板的端部连结,所述瓦楞板由钢筋桁架与作为用于混凝土楼板的结构材料的底板部成为一体而形成,所述钢筋桁架具有:上部主筋,以线状延伸;2根下部主筋,在所述上部主筋的下方并行地以线状延伸且相互分离;以及一对格材料,形成为沿着所述上部主筋的长度方向重复山部和谷部的波浪状;所述金属连接件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撑构件,具有第一棒状部和第二棒状部,所述第一棒状部在所述瓦楞板的所述底板部的板面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棒状部由将所述第一棒状部的一端弯曲并向上方延伸而形成;以及紧固构件,具有第一直线部和卡合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第二棒状部交叉并接合,所述卡合部在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两端维持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卡合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除了具有所述紧固构件之外,还具有框状构件,所述框状构件具有:第二直线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第二棒状部交叉并接合,以及扩张部,从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两端朝向所述底板部的板面延伸,下端以相互分离的方式向侧方扩张,与所述底板部的板面抵接;所述框状构件的所述扩张部延伸至突条部,并能够与所述突条部接合,所述突条部从所述瓦楞板的所述底板部的板面突出,并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格材料的所述谷部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构成为,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相接触,并且所述卡合部以包绕于所述下部主筋的外周面的状态进行卡合,在所述框状构件中,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支撑所述下部主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构成为,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的上表面侧相接触,并且所述卡合部以包绕至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框状构件中,所述第二直线部架设于2根所述下部主筋。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构件被配设为,在所述钢筋桁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格材料的端部的将所述山部和所述谷部连结的倾斜部相邻。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状构件以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格材料相同直径、相同原材料的设定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以使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第二棒状部的径向的两侧夹住所述第二棒状部的方式相互对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构成为,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所述下部主筋的下表面侧相接触的状态下被卡合而安装。
9.一种带金属连接件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金属连接件,以及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一对格材料以从与所述上部主筋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上部主筋的方式相互对置,所述山部与所述上部主筋接合,并且所述山部与所述谷部之间的中间部位分别与所述下部主筋接合,在所述金属连接件的所述紧固构件中,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下部主筋卡合,所述金属连接件的所述框状构件,在所述钢筋桁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格材料的端部的将所述山部和所述谷部连结的倾斜部相邻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金属连接件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的所述紧固构件,在所述钢筋桁架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格材料的端部的将所述山部和所述谷部连结的倾斜部更靠中央侧的位置。11.一种带金属连接件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金属连接件,以及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的所述一对格材料以从与所述上部主筋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上部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钉宫祐治中村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三立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