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40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成型钢筋包括埋设于混凝土预制件主体中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所述纵向钢筋,其沿混凝土预制件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螺旋筋,其围绕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纵向钢筋的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混凝土预制件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时以及混凝土预制件配筋属于“笼中笼”情况时的成型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还公布了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成型钢筋在工厂可方便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大幅提高构件预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各地纷纷投资建设生产装配式构件的工厂。但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的生产,大多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以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为例,其钢筋的加工及安装基本上仍然是人工操作,工业化生产程度很低,人工成本很高,导致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从而造成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现浇式建筑,严重阻碍了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0003]要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必须显著提高装配式构件生产的工业化水平,才能降低构件预制阶段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生产的工业化水平,降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目的是使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钢筋生产可以实现自动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包括埋设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中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
[0007]所述纵向钢筋,其设置方向平行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的长度方向;
[0008]所述螺旋筋,其按预设间距围绕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纵向钢筋的整体;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最终形成“长条形笼状”钢筋笼。
[0009]所述螺旋筋为钢筋、钢绞线、扁钢、薄钢板、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0010]进一步的,对于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包括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所述螺旋筋包括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
[0011]其中第一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第二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
[0012]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形成钢筋笼一,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形成钢筋笼二;钢筋笼一及钢筋笼二组合形成横截面视图呈现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钢筋笼。
[0013]应当说明,不管是纵向钢筋还是螺旋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第一组”及“第二组”的顺序,所述“第一”及“第二”仅用于区别两个组别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
[0014]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还包括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组螺旋筋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的同时,也箍住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第二组螺旋筋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的同时,也箍住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
[0015]应当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第零组”与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之间的先后顺序,所述“第零组”仅用于与“第一组”及“第二组”的区别。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同时被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箍住。
[0016]进一步的,对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配筋有“笼中笼”情况的,所述成型钢筋包括所述钢筋笼(已完成的钢筋笼,作为内钢筋笼)、第三组纵向钢筋及第三组螺旋筋;
[0017]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外部,所述第三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整体。
[0018]应当说明,不管是纵向钢筋还是螺旋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第三组”与前面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之间的先后顺序,所述“第三组”仅用于说明其与“第一组”及“第二组”为不同的组别。
[0019]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的交点位置相互连接。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1:按所述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固定所述纵向钢筋;
[0022]步骤2:从所述纵向钢筋一端的预设位置开始,用所述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整体缠绕所述纵向钢筋,直至所述纵向钢筋另一端的预设位置。
[0023]进一步的,对于横截面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按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临时固定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其中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0025]步骤2:用所述第一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0026]步骤3: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回退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同时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
[0027]步骤4:用所述第二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0028]步骤5: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两个螺旋筋间距,使得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0029]步骤6: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至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均缠绕至预设位置;
[0030]步骤7: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或回退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组及第二组纵向钢筋沿长度方向平齐。
[0031]进一步的,对于预制件中的纵向钢筋有“被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同时箍住”情况的,该部分纵向钢筋称之为“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1:按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临时固定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其中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0033]步骤2:用所述第一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0034]步骤3: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回退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同时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
[0035]步骤4:用所述第二组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缠绕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缠绕一周;
[0036]步骤5: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一个螺旋筋间距,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向前移动两个螺旋筋间距,使得第零组纵向钢筋及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方向向前突出一个螺旋筋间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中的纵向钢筋及螺旋筋;所述纵向钢筋,其设置方向平行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主体的长度方向;所述螺旋筋,其按预设间距围绕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纵向钢筋的整体;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最终形成“长条形笼状”钢筋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筋为钢筋、钢绞线、扁钢、薄钢板、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包括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所述螺旋筋包括第一组螺旋筋及第二组螺旋筋;其中第一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的整体;第二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的整体;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所述第一组螺旋筋形成钢筋笼一,所述第二组纵向钢筋及所述第二组螺旋筋形成钢筋笼二;钢筋笼一及钢筋笼二组合形成横截面视图呈现为“L”形或“T”形或“十”形的钢筋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还包括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组螺旋筋箍住第一组纵向钢筋的同时,也箍住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所述第二组螺旋筋箍住第二组纵向钢筋的同时,也箍住所述第零组纵向钢筋。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钢筋笼、第三组纵向钢筋及第三组螺旋筋;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位于所述钢筋笼的外部,所述第三组螺旋筋围绕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外侧螺旋状设置,用于箍住所述第三组纵向钢筋及所述钢筋笼的整体。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柱预制件或混凝土梁预制件的成型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及所述螺旋筋的交点位置相互连接。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所述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固定所述纵向钢筋;步骤2:从所述纵向钢筋一端的预设位置开始,用所述螺旋筋按预设间距沿所述纵向钢筋外侧螺旋状整体缠绕所述纵向钢筋,直至所述纵向钢筋另一端的预设位置。8.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钢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间距,分别临时固定所述第一组纵向钢筋及第二组纵向钢筋;其中第一组纵向钢筋的位置相对于第二组纵向钢筋,其沿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