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以2019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
‑
67629号为基础,并将其记载内容援引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通过在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生成的低温的冷却水来冷却二次电池。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循环、低水温回路、高水温回路,并且构成为能够执行车室内的制冷、制热。在专利文献1的低水温回路设置有二次电池的冷却水流路、使冷却水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低温侧散热器以及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
‑
水热交换器等。
[0005]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通过制冷循环来吸取低水温回路中的利用二次电池的冷却所吸热的废热、在低温侧散热器从外气吸热的热,并且经由高水温回路的加热器芯而利用于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车室内的制热。即,在专利文献1的低水温回路作为吸热用设备而配置有二次电池和低温侧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热泵循环(10),该热泵循环具有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1)、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与高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高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12)、使从所述高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减压的吸热用减压部(14b)以及使在所述吸热用减压部减压了的低压的所述制冷剂与低温侧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16);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1),该高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加热用热交换器(23),该加热用热交换器使从所述高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高温侧热介质与温度调节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对所述温度调节对象流体进行加热;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该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被从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吸热的多个吸热用设备(31、32、36、38)和使各个所述吸热用设备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吸热量调节部(33、33a、35a、35b、37),在所述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所述吸热用设备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情况下,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减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所述吸热用设备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情况下,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量减少,而且在预先设定的恢复条件成立时,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量增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温度变化量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变化量以下时,判定为所述恢复条件成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使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增加的增加吸热用设备(31、32、36、38)的温度与正在循环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温度的差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差以下时,判定为所述恢复条件成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吸热用设备是使所述低温侧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的外气热交换器(32),所述增加吸热用设备的温度为外气温度。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所述吸热用设备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情况下,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量减少,而且在所述恢复条件成立时,通过使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能力增加,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流量增加,在所述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所述吸热用设备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来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所述恢复条件成立时的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能力的增加比例比在所述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所述吸热用设备中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来使流入所述低温侧热介质
‑
制冷剂热交换器的所述低温侧热介质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所述恢复条件成立时的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能力的增加比例小。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浦功嗣,河野纮明,山口素弘,谷口和也,加藤吉毅,牧原正径,前田隆宏,谷冈邦义,冈村徹,牧本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