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68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1)、压盘组件(2)、移送托盘(3)、防震连接件(5)、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传动机构(7)和升降控制件(8);升降控制件(8)具有动力输入部位和动力输出部位;压盘组件(2)、移送托盘(3)和传动机构(7)均设置在基座(1)上、且移送托盘(3)与基座(1)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机构(7)的动力输出件(74)与移送托盘(3)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时、则控制移送托盘(3)前后滑动,动力输出件(74)与升降控制件(8)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时、则控制升降控制件(8)的左右移动;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具有连接架(4),连接架(4)具有前板体(41)以及与前板体(41)相连的底板(42)、左侧板(43)和右侧板(44);连接架(4)的前板体(41)上分左右设有两个导向销(45),连接架(4)的左侧板(44)和右侧板(44)上各设有一个枢接轴(46);连接架(4)通过其枢接轴(46)与基座(1)转动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后端通过一组或两组防震连接件(5)与基座(1)弹性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前端通过两组防震连接件(5)与连接架(4)弹性连接;升降控制件(8)的动力输出部位是两条“*”形导向槽(82);连接架(4)的各个导向销(45)伸入升降控制件(8)的相应一条导向槽(82)中、而使连接架(4)与升降控制件(8)滑动连接;升降控制件(8)的左右移动使导向销(45)沿导向槽(82)滑动,当导向销(45)在导向槽(82)的斜槽中滑动时、则使连接架(4)以其枢接轴(46)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线相对于基座(1)上下摆动、进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在连接架(4)的带动下围绕其后端相对于基座(1)上下摆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视盘机的部件,涉及一种CD、VCD、超级VCD视盘机、尤其是DVD视盘机的部件。
技术介绍
已有的DVD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例如图1及图2所示结构的中国专利申请00220160.7公开了一种由日本三洋公司CD11FTV型DVD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进行改进得到的盘加载装置。该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1a、压盘组件2a、移送托盘3a、支架4a、防震连接件5a、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a、传动机构7a和升降控制件8a。压盘组件2a设置在基座1a的跨桥上;移送托盘3a设置在基座1a上、且可相对于基座1a滑动;支架4a的后端与基座1a转动连接;防震连接件5a设置在支架4a上、且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a通过防震连接件5a弹性设置在支架4a上;传动机构7a设置在基座1a上,其动力输出件一方面与升降控制件8a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而控制升降控制件8a的移动,另一方面又与移送托盘3a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而控制移送托盘3a相对于基座1a的滑动。升降控制件8a与支架4a前端的单个导向销滑动连接、而控制支架4a的抬起和落下。这种结构的盘加载装置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时稳定性和抗震性较好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加载装置具有基座、压盘组件、移送托盘、防震连接件、光拾取器驱动部件、传动机构和升降控制件;升降控制件具有动力输入部位和动力输出部位;压盘组件、移送托盘和传动机构均设置在基座上、且移送托盘与基座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移送托盘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时、则控制移送托盘前后滑动,动力输出件与升降控制件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时、则控制升降控制件的左右移动;其结构特点是本装置还具有连接架,连接架具有前板体以及与前板体相连的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架的前板体上分左右设有两个导向销,连接架的底板上分左右设有两个安装座,连接架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各设有一个枢接轴;连接架通过其枢接轴与基座转动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后端通过一组或两组防震连接件与基座弹性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前端通过两组防震连接件与连接架弹性连接;升降控制件的动力输出部位是两条“ ”形导向槽;连接架的各个导向销伸入升降控制件的相应一条导向槽中、而使连接架与升降控制件滑动连接;升降控制件的左右移动使导向销沿导向槽滑动,当导向销在导向槽的斜槽中滑动时、则使连接架以其枢接轴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线相对于基座上下摆动、进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在连接架的带动下围绕其后端相对于基座上下摆动。上述防震连接件有三组,它们是第一组防震连接件、第二组防震连接件和第三组防震连接件;基座的后坐上设有一个安装柱,连接架底板上设有2个安装柱;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后端通过第一组防震连接件以及后坐的安装柱与基座弹性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前端通过第二组防震连接件和第三组防震连接件以及底板上的2个安装柱与连接架弹性连接;每组防震连接件均具有橡胶避震圈、螺钉和压片;橡胶避震圈设有嵌槽;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底板设有嵌接孔;各橡胶避震圈套在相应一个安装柱上;底板通过其嵌接孔以及橡胶避震圈的嵌槽与橡胶避震圈嵌接;压片设置在橡胶避震圈上,螺钉穿过压片旋合固定在安装柱上,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通过其底板与基座和连接架弹性连接。上述连接架的枢接轴的端头上设有豁口,基座的枢接座上设有与相应的枢接轴紧配合的缺口,而使连接架与基座转动连接为弹性紧配合转动连接;挡板有2片,每片挡板固定在相应一个枢接座的下端面上,从下方挡住缺口。上述传动机构具有驱动电机、电机带轮、带轮齿轮、三联齿轮、带轮齿轮轴、三联齿轮轴和皮带;带轮齿轮轴和三联齿轮轴分别固定在基座的前座上、且位于前座的上方;驱动电机固定在基座的前座上、且位于前座的下方,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向上穿过前座;电机带轮枢接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且位于前座的上方;带轮齿轮枢接在带轮齿轮轴上、且位于前座的上方;三联齿轮枢接在三联齿轮轴上、且位于前座的上方;电机带轮通过皮带与带轮齿轮的带盘带连接;带轮齿轮的位于带盘下方的齿盘与三联齿轮的中齿盘相啮合;升降控制件的动力输入部位是位于前侧的齿条,三联齿轮的下齿盘与升降控制件的齿条相啮合;托盘的动力输入部位为齿条,三联齿轮的上齿盘与托盘的齿条相啮合。上述升降控制件的两条“ ”形导向槽设置在其主板体上,齿条与主板体相连,升降控制件的主板体设置在基座的左右向的滑动连接槽中、可相对于滑动连接槽滑动,而使升降控制件与基座按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上述光拾取器驱动部件具有底板、主轴电机、旋转托盘组件、滑行电机、滑行传动机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和光拾取器;主轴电机和滑行电机通过各自的一体式筒形机壳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均位于底板的上方;主轴电机的电机轴由主轴电机的端盖板向上伸出而与旋转托盘组件固定连接;旋转托盘组件固定在主轴电机的电机轴上端;滑行导向调整部件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底板上方;滑行传动机构的各传动件设置在底板上;其中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出部位位于底板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的动力输入部位、各传动件以及动力输入件位于底板下方;滑行电机的电机轴由滑行电机的筒形机壳伸出向下穿过底板而与滑行传动机构动力输入件固定连接;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光拾取器设置在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上,且光拾取器一方面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另一方面与滑行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件相接触。上述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主轴电机为有刷微电机,主轴电机筒形机壳的位于下部的端板设有固定螺孔、且端板的中央部位是下端封闭的电机轴座,该电机轴座中固定有轴承;端盖板固定在筒形机壳的向上开口端处,端盖板的中央部位是带有中央通孔的电机轴座,且该电机轴座中固定有轴承;电机轴的下端头设置在位于筒形机壳电机轴座中的轴承之中、且可相对于轴承转动,电机轴的上端穿过位于端盖板电机轴座中的轴承以及端盖板的中央通孔向上伸出端盖板、且可相对于轴承转动,而使电机轴通过两轴承与筒形机壳和端盖板转动连接,从而使主轴电机的具有电机轴、电枢以及换向器的转子可相对于具有筒形机壳、端盖板、环行永久磁铁以及电刷组件的定子转动。上述光拾取器驱动部件的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导向件为两根滑杆;滑行导向调整部件还具有一个固定座、三个定位座和三个调节件;各个定位座均设有卡槽;各个调节件均设有等宽的螺旋调节槽;固定座、三个定位座以及三个调节件与相应的滑杆相接触,且它们与滑杆相接触的部位或零件位于底板上方;固定座和三个定位座固定在底板上、三个调节件与底板紧配合转动连接;一根滑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该滑杆的另一端以及另一滑杆的两端设置在相应的一个定位座的卡槽中、且它们的端头伸入相应的一个调节件的螺旋调节槽中;滑行导向调整部件的三个调节件均由调节座、调节盖和螺钉组成;调节座为一体件,具有位于当中的中央柱和围绕中央柱设置的外周环行板,在中央柱与外周环行板之间则形成了环行槽;外周环行板上端面设有向上的限位凸起,外周环行板上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调节盖由连为一体的中央筒和上盖板组成;上盖板环行下端面设有向下的限位凸起,上盖板环行下端面的其余部位是螺旋斜面;调节盖通过其中央筒套固在相应一个调节座的中央柱上,调节盖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具有基座(1)、压盘组件(2)、移送托盘(3)、防震连接件(5)、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传动机构(7)和升降控制件(8);升降控制件(8)具有动力输入部位和动力输出部位;压盘组件(2)、移送托盘(3)和传动机构(7)均设置在基座(1)上、且移送托盘(3)与基座(1)前后滑动连接;传动机构(7)的动力输出件(74)与移送托盘(3)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时、则控制移送托盘(3)前后滑动,动力输出件(74)与升降控制件(8)的动力输入部位相接触时、则控制升降控制件(8)的左右移动;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具有连接架(4),连接架(4)具有前板体(41)以及与前板体(41)相连的底板(42)、左侧板(43)和右侧板(44);连接架(4)的前板体(41)上分左右设有两个导向销(45),连接架(4)的左侧板(44)和右侧板(44)上各设有一个枢接轴(46);连接架(4)通过其枢接轴(46)与基座(1)转动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后端通过一组或两组防震连接件(5)与基座(1)弹性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前端通过两组防震连接件(5)与连接架(4)弹性连接;升降控制件(8)的动力输出部位是两条“ ”形导向槽(82);连接架(4)的各个导向销(45)伸入升降控制件(8)的相应一条导向槽(82)中、而使连接架(4)与升降控制件(8)滑动连接;升降控制件(8)的左右移动使导向销(45)沿导向槽(82)滑动,当导向销(45)在导向槽(82)的斜槽中滑动时、则使连接架(4)以其枢接轴(46)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线相对于基座(1)上下摆动、进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在连接架(4)的带动下围绕其后端相对于基座(1)上下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震连接件(5)有三组,它们是第一组防震连接件(51)、第二组防震连接件(52)和第三组防震连接件(53);基座(1)的后坐(1-1)上设有一个安装柱(57),连接架底板(42)上设有2个安装柱(57);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后端通过第一组防震连接件(51)以及后坐(1-1)的安装柱(57)与基座(1)弹性连接;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前端通过第二组防震连接件(52)和第三组防震连接件(53)以及底板(42)上的2个安装柱(57)与连接架(4)弹性连接;每组防震连接件(5)均具有橡胶避震圈(54)、螺钉(55)和压片(56);橡胶避震圈(54)设有嵌槽(54-1);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的底板(61)设有嵌接孔(61-1);各橡胶避震圈(54)套在相应一个安装柱(57)上;底板(61)通过其嵌接孔(61-1)以及橡胶避震圈的嵌槽(54-1)与橡胶避震圈(54)嵌接;压片(56)设置在橡胶避震圈(54)上,螺钉(55)穿过压片(56)旋合固定在安装柱(57)上,而使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通过其底板(61)与基座(1)和连接架(4)弹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架(4)的枢接轴(46)的端头上设有豁口(46-1),基座(1)的枢接座(12)上设有与相应的枢接轴(46)紧配合的缺口(12-1),而使连接架(4)与基座(1)转动连接为弹性紧配合转动连接;挡板(16)有2片,每片挡板(16)固定在相应一个枢接座(12)的下端面上,从下方挡住缺口(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7)具有驱动电机(71)、电机带轮(72)、带轮齿轮(73)、三联齿轮(74)、带轮齿轮轴(75)、三联齿轮轴(76)和皮带(77);带轮齿轮轴(75)和三联齿轮轴(76)分别固定在基座(1)的前座(1-4)上、且位于前座(1-4)的上方;驱动电机(71)固定在基座(1)的前座(1-4)上、且位于前座(1-4)的下方,驱动电机(71)的电机轴(71-1)向上穿过前座(1-4);电机带轮(72)枢接在驱动电机(71)的电机轴(71-1)上、且位于前座(1-4)的上方;带轮齿轮(73)枢接在带轮齿轮轴(75)上、且位于前座(1-4)的上方;三联齿轮(74)枢接在三联齿轮轴(76)上、且位于前座(1-4)的上方;电机带轮(72)通过皮带(77)与带轮齿轮(73)的带盘(73-1)带连接;带轮齿轮(73)的位于带盘下方的齿盘(73-2)与三联齿轮(74)的中齿盘(74-2)相啮合;升降控制件(8)的动力输入部位是位于前侧的齿条(81),三联齿轮(74)的下齿盘(74-3)与升降控制件(8)的齿条(81)相啮合;托盘(3)的动力输入部位为齿条(31),三联齿轮(74)的上齿盘(74-1)与托盘(3)的齿条(31)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控制件(8)的两条“ ”形导向槽(82)设置在其主板体(80)上,齿条(81)与主板体(80)相连,升降控制件(8)的主板体(80)设置在基座(1)的左右向的滑动连接槽(14)中、可相对于滑动连接槽(14)滑动,而使升降控制件(8)与基座(1)按左右方向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3至5之一所述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拾取器驱动部件(6)具有底板(61)、主轴电机(62)、旋转托盘组件(63)、滑行电机(64)、滑行传动机构(65)、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6)和光拾取器(67);主轴电机(62)和滑行电机(64)通过各自的一体式筒形机壳与底板(61)固定连接、且均位于底板(61)的上方;主轴电机(62)的电机轴(623)由主轴电机(62)的端盖板(622)向上伸出而与旋转托盘组件(63)固定连接;旋转托盘组件(63)固定在主轴电机(62)的电机轴(623)上端;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6)设置在底板(61)上、且位于底板(61)上方;滑行传动机构(65)的各传动件设置在底板(61)上;其中滑行传动机构(65)的动力输出件(659)的动力输出部位位于底板(61)的上方,滑行传动机构(65)的动力输出件(659)的动力输入部位、各传动件以及动力输入件(651)位于底板(61)下方;滑行电机(64)的电机轴(643)由滑行电机(64)的筒形机壳(641)伸出向下穿过底板(61)而与滑行传动机构(65)动力输入件(651)固定连接;滑行传动机构(65)的动力输出件(659)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光拾取器(67)设置在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6)的导向件上,且光拾取器(67)一方面与滑行导向调整部件(66)的导向件滑动连接,另一方面与滑行传动机构(65)的动力输出件(659)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盘机的盘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轴电机(62)为有刷微电机,主轴电机(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玉珍殷太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