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67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面上开设有集烟槽,集烟槽的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之间设有滤油栅,滤油栅包括第一滤油栅和第二滤油栅,第一滤油栅的两侧均设有插条,两个转动杆上均开设有与插条匹配的插槽,第二滤油栅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滤油栅上,第二滤油栅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件实现与第一滤油栅的固定连接,第一滤油栅和第二滤油栅之间存在用于容纳过滤纸的空间,机体内安装有用于油烟净化的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减少油烟机的清洗频率,降低油污的清理难度,保障厨房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环境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油烟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安装在厨房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
[0003]但是,油烟机在使用过程中滤油栅容易沾上油污,使用久了以后滤油栅上面会积上一层厚厚的油污,这种油污又粘又厚,通常需要通过工具将滤油栅从油烟机上拆下进行清洗,操作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便利的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面上开设有集烟槽,集烟槽的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通过驱动装置实现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两个转动杆之间设有滤油栅,滤油栅包括第一滤油栅和第二滤油栅,第一滤油栅的两侧均设有插条,两个转动杆上均开设有与插条匹配的插槽,第二滤油栅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滤油栅上,第二滤油栅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件实现与第一滤油栅的固定连接,第一滤油栅和第二滤油栅之间存在用于容纳过滤纸的空间,通过过滤纸的使用,利于减缓滤油栅上的油污积累速率,从而降低滤油栅的清洗频率,机体内安装有用于油烟净化的净化装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转轴以及两个驱动杆,第一电机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实现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两个驱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转轴上,两个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转动杆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来带动两个驱动杆转动,使得驱动杆的另一端在转动杆上滑动,从而实现转动杆转动的目的。同时,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具有的自锁功能,利于保障转动杆转动后的使用状态的稳定性。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分离模块和过滤模块,分离模块包括蜗壳、叶轮以及导油管,蜗壳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导管实现与集烟槽之间的连通,叶轮位于蜗壳的空腔内,蜗壳上设有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的第二电机,蜗壳的空腔通过导油管实现与排油口之间的连通,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叶轮高速转动使得蜗壳内空气排出,从而在集烟槽形成负压区来实现油烟吸取,叶轮高速转动过程中进入蜗壳内的油烟中存在的油污在离心作用下会从叶轮中甩出到蜗壳内壁上,油污在重力作用下沿蜗壳内壁滑落并通过导油管流入集油盒内,从而实现分离油烟中的油污的目的,过滤模块包括净化管,净化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实现与蜗壳的出口端之间的连通,净化管的空腔内安装有若干等间距排布的活性炭过滤片,利用活性炭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性,使得进入第二净化管的油烟
在经过活性炭过滤片时油烟中残留的异味和有害分子会吸附在活性炭过滤片上,从而实现净化油烟的目的,净化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实现与排气口之间的连通。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的底面上开设有排油口,排油口位于第二滤油栅的一端的正下方,排油口的正下方设有集油盒,集油盒插设于机体上,集油盒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集油盒内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对集油盒进行清理。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口位于机体的正面上,机体的正面为倾斜面,利于加快使用者周围的空气流速,从而减轻由于厨房温度升高带来的不适感。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2]本技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杆转动,使得滤油栅能够部分转出集烟槽,从而方便使用者将滤油栅从油烟机上抽出进行清洗,降低了滤油栅的清洗难度,操作便利。同时,通过第一滤油栅和第二滤油栅的组合使用结构,使得过滤纸能够添加在第一滤油栅和第二滤油栅之间,利于降低滤油栅的清洗难度和清洗频率。进一步的,通过滤油栅对油烟的过滤,配合净化装置对油烟的净化处理,提高了油烟的净化效果,减少了油烟机内油污残留的数量,利于降低油烟机的清洗频率和提升厨房的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所示转动杆使用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所示转动杆使用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所示滤油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中所示机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机体1,集烟槽11,转动杆12,插槽13,排油口14,集油盒15,排气口16,驱动装置2,第一电机21,转轴22,驱动杆23,蜗轮蜗杆机构24,滤油栅3,第一滤油栅 31,第二滤油栅32,插条33,插销件34,净化装置4,分离模块5,蜗壳51,叶轮52,导油管53,第一导管54,第二电机55,过滤模块6,净化管61,第二导管62,活性炭过滤片63,第三导管6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参见图1

图5,本实施例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集烟槽11,集烟槽11的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两个转动杆12通过驱动装置2实现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两个转动杆12之间设有滤油栅3,滤油栅3包括第一滤油栅31和第二滤油栅32,第一滤油栅31的两侧均设有插条33,两个转动杆12上均开设有与插条33匹配的插槽13,第二滤油栅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滤油栅31上,第二滤油栅32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件34实现与第一滤油栅31的固定连接,第一滤油栅31和第二滤油栅32之间存在用于容纳过滤纸的空间,机体1内安装有用于油烟净化的净化装置4。
[0021]参见图2、图3,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转轴22以及两个驱动杆23,第一电机21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4实现第一电机21驱动转轴22转动,转轴22转动连接于机体 1上,两个驱动杆2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转轴22上,两个驱动杆23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
个转动杆12上。
[0022]参见图5,所述净化装置4包括分离模块5和过滤模块6,分离模块5包括蜗壳51、叶轮52以及导油管53,蜗壳51固定连接于机体1上,蜗壳51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导管54实现与集烟槽11之间的连通,叶轮52位于蜗壳51的空腔内,蜗壳51上设有用于驱动叶轮 52转动的第二电机55,蜗壳51的空腔通过导油管53实现与排油口14之间的连通,过滤模块6包括净化管61,净化管61的一端通过第二导管62实现与蜗壳51的出口端之间的连通,净化管61的空腔内安装有若干等间距排布的活性炭过滤片63,净化管6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导管64实现与排气口16之间的连通。
[0023]参见图2、图3,所述机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排油口14,排油口14位于第二滤油栅32 的一端的正下方,排油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集烟槽(11),集烟槽(11)的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两个转动杆(12)通过驱动装置(2)实现同步转动一定角度,两个转动杆(12)之间设有滤油栅(3),滤油栅(3)包括第一滤油栅(31)和第二滤油栅(32),第一滤油栅(31)的两侧均设有插条(33),两个转动杆(12)上均开设有与插条(33)匹配的插槽(13),第二滤油栅(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滤油栅(31)上,第二滤油栅(32)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件(34)实现与第一滤油栅(31)的固定连接,第一滤油栅(31)和第二滤油栅(32)之间存在用于容纳过滤纸的空间,机体(1)内安装有用于油烟净化的净化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式油烟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1)、转轴(22)以及两个驱动杆(23),第一电机(21)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4)实现第一电机(21)驱动转轴(22)转动,两个驱动杆(2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转轴(22)上,两个驱动杆(23)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转动杆(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式油烟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真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