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523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在位于风叶与发热组件之间的后网罩上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后网罩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密闭环形风道与径向进风通道连接,径向进风通道处还设有多个挡风片,挡风片的两端分别设有转轴和限位轴,径向进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具有定位孔和限位长孔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挡风片两端的转轴和限位轴分别置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对应的定位孔和限位长孔中,且挡风片的转轴以定位孔的中心为轴心,限位轴沿着限位长孔旋转;挡风片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相邻两挡风片间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的宽度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冷风和暖风之间进行切换使用,可以完全避免在暖风时掺杂冷风的现象,有效改善用户体感。有效改善用户体感。有效改善用户体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

技术介绍

[0002]取暖器或者风扇都是现代家庭必备电器,目前市面上要么是单一的取暖器,要么是单一的风扇,而真正能将取暖器取暖和风扇吹风的功能兼顾一身的产品少之又少,特别是冷暖型的循环扇。冷暖型循环扇既可以作为取暖器使用,也可以作为风扇使用,冷暖兼顾,实现了一机多用。由于冷暖型循环扇,因其产品结构固定,轴流风叶都是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同步进风,其进风风量大。当需要出暖风时,吹出来的热风中还掺杂有冷风,特别是整个前网的周边,体感不是很理想。
[0003]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6903897中公开了一种自然风/暖风两用电循环扇,在作为取暖器使用时,径向的进风没有经过发热体,因此,吹出来的热风中明显掺杂有冷风,且风力较强,给用户的体感不理想。为了改善轴流风叶在冷暖循环扇中所存在的取暖问题,亟需对现有的冷暖循环扇进行结构优化,在不影响冷风风量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取暖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包括后网罩(11)、驱动装置(12)、发热组件(13)和风叶(14),所述驱动装置(12)和发热组件(13)设置于所述后网罩(11)内,所述驱动装置(12)的转轴贯穿所述发热组件(13)后与所述风叶(14)连接;位于所述风叶(14)与所述发热组件(13)之间的所述后网罩(11)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111),所述后网罩(11)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112),所述密闭环形风道(112)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1)处还设有与所述风叶(14)轴向呈平行设置的多个挡风片(15),所述挡风片(15)的两端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伸出的转轴(151)和限位轴(152),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1)的两端分别设有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沿所述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的圆周方向上分别设有在轴向上呈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所述挡风片(15)两端的转轴(151)和限位轴(152)分别置于所述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对应的定位孔(a)和限位长孔(b)中,且所述挡风片(15)以所述定位孔(a)的中心为轴心,所述限位轴(152)沿着所述限位长孔(b)旋转;所述挡风片(15)的宽度尺寸大于等于相邻两所述挡风片(15)间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的宽度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1)呈360度环绕设置在所述后网罩(11)上,其由轴向设置在所述后网罩(11)上的多排隔条(1111)组成,相邻两隔条(1111)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板(16)和后支撑板(17)上的定位孔(a)与所述隔条(1111)对应设置于所述后网罩(11)的同一径向上,相邻两所述挡风片(15)开启时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与相邻两所述隔条(1111)间所形成的径向进风间隙(c)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道可变的冷暖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伴来庞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