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7457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包括过热器、从动轮、固定轴、第二转动盘和汽孔,所述过热器安装在锅炉,所述过热器通过通汽管道与高压缸相连,所述高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再热器,所述再热器通汽管道与中压缸相连,所述中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锅炉相连,所述锅炉通过通汽管道与第一低压缸相连,所述第一低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第二低压缸相连,所述第二低压缸上贯穿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安装有汽动轮,所述第二低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分汽缸相连,所述第一低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分汽缸相连,所述从动轮安装在第一转动盘上。该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采用可灵活切换双汽源供热系统,提高了供热系统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二次再热供热系统
,具体为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2015年6月国内首次研发、建设的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汽轮发电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随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深入开展,在国内首次对该机型机组进行集中供热研发。二次再热机组与国内常规一次再热机组相比较: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增加了一次再热循环;二次再热机组回热抽汽级数达10级,较常规机组多两级;机组集中供热后对锅炉燃烧扰动机理更为复杂。所以二次再热机组需要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而现有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切换汽源多采用单一阀门系统,不能够同时调节不同汽源的流量,集中供热效果不好。
[000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切换汽源多采用单一阀门系统,不能够同时调节不同汽源的流量,集中供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包括过热器、从动轮、固定轴、第二转动盘和汽孔,所述过热器安装在锅炉,所述过热器通过通汽管道与高压缸相连,所述高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再热器,所述再热器通汽管道与中压缸相连,所述中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锅炉相连,所述锅炉通过通汽管道与第一低压缸相连,所述第一低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第二低压缸相连,所述第二低压缸上贯穿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安装有汽动轮,所述第二低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分汽缸相连,所述第一低压缸通过通汽管道与分汽缸相连,所述从动轮安装在第一转动盘上,所述第二转动盘通过连接杆和第一主动轮相连,所述固定轴固定在阻断板,所述分汽缸上安装有离合器齿轮轴,所述分汽缸上开设有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所述分汽缸上开设有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所述离合器齿轮轴固定在电机上,所述离合器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一主动轮,且离合器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离合器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三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连接杆和固定轴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和从动轮相连,所述第一转动盘上开设有汽孔。
[0006]优选的,所述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和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均为圆形,且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和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所在圆的半径相同,并且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和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所在圆的圆心至离合器齿轮轴的距离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大小相同,且第一转动盘和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所在圆的半径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盘通过固定轴在阻断板上为转动结构,且第一转动盘和阻断板所在圆的半径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盘和阻断板均开设相同数量和大小的汽孔,且汽孔在第一转动盘和阻断板的位置相对应,并且汽孔所在的圆心在同一个圆上。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离合器齿轮轴在分汽缸上为转动结构,且2个连接杆之间夹角为90
°
,并且连接杆的转动的范围为90
°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
[0012](1)设置有均为圆形的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和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双汽源,并且可以通过汽源口上的阻断板来灵活切换汽源,与以住单一汽源相比,采用可灵活切换双汽源供热系统,提高了供热系统可靠性。
[0013](2)设置有垂直交叉结构的连接杆,连接杆通过离合器齿轮轴的转动可以同步调节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和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双汽源的汽流量,且通过第一转动盘和阻断板的双层结构上的汽孔,可进一步微量调节汽流比例,提高了供热系统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流程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分汽缸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阻断板竖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离合器齿轮轴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阻断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第一转动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过热器;2、锅炉;3、再热器;4、分汽缸;5、通汽管道;6、高压缸;7、中压缸;8、第一低压缸;9、第二低压缸;10、汽动轮;11、中心轴;12、从动轮;13、固定轴;14、离合器齿轮轴;15、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16、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17、第一转动盘;18、第二转动盘;19、连接杆;20、传动带;21、阻断板;22、电机;23、第一主动轮;24、第二主动轮;25、第三主动轮;26、汽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包括过热器1、锅炉2、再热器3、分汽缸4、通汽管道5、高压缸6、中压缸7、第一低压缸
8、第二低压缸9、汽动轮10、中心轴11、从动轮12、固定轴13、离合器齿轮轴14、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15、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16、第一转动盘17、第二转动盘18、连接杆19、传动带20、阻断板21、电机22、第一主动轮23、第二主动轮24、第三主动轮25和汽孔26。过热器1安装在锅炉2,过热器1通过通汽管道5与高压缸6相连,高压缸6通过通汽管道5与再热器3,再热器3通汽管道5与中压缸7相连,中压缸7通过通汽管道5与锅炉2相连,锅炉2通过通汽管道5与第一低压缸8相连,第一低压缸8通过通汽管道5与第二低压缸9相连,第二低压缸9上贯穿有中心轴11,中心轴11上安装有汽动轮10,第二低压缸9通过通汽管道5与分汽缸4相连,第一低压缸8通过通汽管道5与分汽缸4相连,从动轮12安装在第一转动盘17上,第二转动盘18通过连接杆19和第一主动轮23相连,固定轴13固定在阻断板21,分汽缸4上安装有离合器齿轮轴14,分汽缸4上开设有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15,分汽缸4上开设有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16,离合器齿轮轴14固定在电机22上,离合器齿轮轴14上安装有第一主动轮23,且离合器齿轮轴14上安装有第二主动轮24,离合器齿轮轴14上安装有第三主动轮25,第一主动轮23通过连接杆19和固定轴13相连接,第二主动轮24通过传动带20和从动轮12相连,第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灵活切换汽源的二次再热供热系统,包括过热器(1)、从动轮(12)、固定轴(13)、第二转动盘(18)和汽孔(26),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热器(1)安装在锅炉(2),所述过热器(1)通过通汽管道(5)与高压缸(6)相连,所述高压缸(6)通过通汽管道(5)与再热器(3),所述再热器(3)通汽管道(5)与中压缸(7)相连,所述中压缸(7)通过通汽管道(5)与锅炉(2)相连,所述锅炉(2)通过通汽管道(5)与第一低压缸(8)相连,所述第一低压缸(8)通过通汽管道(5)与第二低压缸(9)相连,所述第二低压缸(9)上贯穿有中心轴(11),所述中心轴(11)上安装有汽动轮(10),所述第二低压缸(9)通过通汽管道(5)与分汽缸(4)相连,所述第一低压缸(8)通过通汽管道(5)与分汽缸(4)相连,所述从动轮(12)安装在第一转动盘(17)上,所述第二转动盘(18)通过连接杆(19)和第一主动轮(23)相连,所述固定轴(13)固定在阻断板(21),所述分汽缸(4)上安装有离合器齿轮轴(14),所述分汽缸(4)上开设有二次再热冷段抽汽出汽口(15),所述分汽缸(4)上开设有四段抽汽蒸冷器后抽汽出汽口(16),所述离合器齿轮轴(14)固定在电机(22)上,所述离合器齿轮轴(14)上安装有第一主动轮(23),且离合器齿轮轴(14)上安装有第二主动轮(24),所述离合器齿轮轴(14)上安装有第三主动轮(25),所述第一主动轮(23)通过连接杆(19)和固定轴(13)相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24)通过传动带(20)和从动轮(12)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水斌茅义军何胜刘汉金刘念平黄志勇李赴萍荣斌段志辉文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安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