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宏睿专利>正文

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25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包括一机芯分别结合一马达、一蜗杆(Worm)、一蜗齿轮(Worm gear)及多数正齿轮(Spur gear)、一橡皮滚轴(Rubber roller)、一传动片及一控制片;其中一正齿轮与橡皮滚轴结合相同的转轴,可被相邻的正齿轮带动;另一正齿轮可带动传动片的齿条,使传动片带动控制片移动;整体结构具有较少组件,较容易组装制造,能节省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尤其是带动盘片进出机芯内部,并带动压片环上下移动进入夹住或脱离盘片位置的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2、图3所示。已知吸入式光压机的传动机构,是包括机芯1分别结合马达1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蜗杆12、13、14、18、第一蜗齿轮(位于第三蜗杆14的下方,图中未显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正齿轮15、16、17、20、21、22、第二蜗齿轮19及橡皮滚轴2 3等所组成。马达11的转轴结合一滑轮111,第一蜗杆12的侧边亦结合一滑轮121,一传动带24的两端,分别结合两滑轮111、121,使马达11带动第一蜗杆12转动。第一蜗杆12的上端啮合第二蜗杆13,第二蜗杆13及第三蜗杆14共同结合于一转轴25的一端,转轴25的另一端具有较大直径段26,较大直径段26结合第四蜗杆18,因此第一蜗杆13可带动第二、第三及第四蜗杆13、14、18转动。第三蜗杆14的下端啮合第一蜗齿轮,第一蜗齿轮与第一正齿轮15一体成型,因此第三蜗杆14可带动第一蜗齿轮及第一正齿轮15转动。第一正齿轮15的侧端啮合第二正齿轮16,第二正齿轮16与第三正齿轮17一体成型,因此第一正齿轮15可带动第二正齿轮16及第三正齿轮17转动。第三正齿轮17的下端可与一活动片的齿条(在第三正齿轮的下方,图中未绘出)啮合,可带动活动片移动。第四蜗杆18的下端与第二蜗齿轮19啮合,第二蜗齿轮19与第四正齿轮20一体成型,因此第四蜗杆18可带动第二蜗齿轮19及第四正齿轮20转动。第四正齿轮20的侧端啮合第五正齿轮21,因此可带动第五正齿轮21转动。第六正齿轮22与橡皮滚轴23共同结合一转轴27。机芯1的一侧壁28具有一纵向长孔281,侧壁28外侧有一控制片29,控制片29具有一与长孔281相对应的孔291,孔291具有一由下向上倾斜的斜壁292。转轴27的一端突出长孔281及孔291,并抵靠于斜壁292上端。前述活动片可带动控制片29在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移动位置。请参阅图1、图2所示。当斜壁292的底端位于长孔281底端时,由一弹簧的拉力,使转轴27靠于斜壁292低端的位置,此时第五正齿轮21啮合第六正齿轮22,可带动橡皮滚轴11转动,而带动盘片进入或离开机芯1内部。请参阅图1、图3所示。当斜壁292往图的左方移动时,斜壁292便会带动橡皮滚轴11向上方移动,使第五正齿轮21与第六正齿轮22不啮合时,橡皮滚轴23即不会转动。由带动活动片或控制片的移动,可进一步带动压片环控制机构,使压片环脱离或夹住盘片。上述传动机构必须利用四个蜗杆、二个蜗齿轮、六个正齿轮及与蜗杆相结合的转轴等,共有十个需各别以模具制造的组件,其结构复杂,组装十分费时,且各组件均需各别制造,甚为耗费成本。为简化吸入式光盘机传动机构的结构,减少组件,以节省制造成本而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使用较多的正齿轮,较容易被组装、制造。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具有较少组件,能节省制造成本。本技术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芯分别结合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正齿轮;该第二、三正齿轮,该第四、五正齿轮分别共同结合一转轴;该第一正齿轮侧端啮合该第二正齿轮;该第三、四、六、七正齿轮依序相啮合,当第一正齿轮转动时,同时带动该第二至第七正齿轮转动。其中该机芯另结合一蜗杆及一蜗齿轮;该蜗齿轮及该第一正齿轮共同结合一转轴;该蜗杆侧端啮合该蜗齿轮,当该蜗杆转动时,同时带动该蜗齿轮及该第一正齿轮转动。其中该机芯另结合一第八正齿轮、一橡皮滚轴及一控制片;该第八正齿轮位于该第七正齿轮侧边;该机芯的一侧壁具有一纵向长孔,该侧壁外侧的该控制片具有一与该长孔相对应的孔,该孔具有一由下向上倾斜的斜壁;该第八正齿轮与该橡皮滚轴结合相同的转轴,该转轴置于该长孔内,并靠于该斜壁上端,当该斜壁带动该转轴上移时,会使该第八正齿轮脱离相啮合的该第七正齿轮,而不被带动。其中该蜗齿轮及该第一正齿轮,该第二及三正齿轮,该第四及五正齿轮,是分别一体成型制成。其中该机芯另结合一马达,该马达的传动轴及该蜗杆的侧边分别结合滑轮;一传动带两端分别结合该两滑轮。其中该机芯另结合一传动片,该传动片具有一齿条,该齿条被移入啮合该第五正齿轮的位置时,被该第五正齿轮带动。其中该机芯的顶板枢接一活动片,该活动片结合一导杆;该传动片与该控制片分别具有槽孔,该导杆被套于该两槽孔内,使该传动片带动该控制片。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功效及实施例,请参阅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其中图1为已知吸入式光盘机传动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已知吸入式光盘机传动机构带动橡皮滚轴的示意图。图3为已知吸入式光盘机传动机构不带动橡皮滚轴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传动机构带动橡皮滚轴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传动机构不带动橡皮滚轴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传动片结合控制片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5所示。本技术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是包括一机芯3分别结合马达31、蜗杆32、蜗齿轮33、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正齿轮34、35、36、37、38、39、40、41及一橡皮滚轴45。马达31的传动轴及蜗杆32的侧边分别结合滑轮311、321。一传动带42两端分别结合两滑轮311、321,使马达31可带动蜗杆32转动。蜗齿轮33及第一正齿轮34,第二、三正齿轮35、36,第四、五正齿轮37、38分别一体成型,共同结合一转轴可同时转动。蜗杆32侧端啮合蜗齿轮33,第一正齿轮34侧端啮合第二正齿轮35。第三正齿轮36、第四正齿轮37、第六正齿轮39、第七正齿轮40依序相啮合,使马达31可同时带动蜗杆32、蜗齿轮33及第一至第七正齿轮转动。马达31也可经由正齿轮组带动蜗杆32转动。也可利用另一组正齿轮组取代蜗杆32及蜗齿轮33带动第一正齿轮34。机芯3另结合一传动片43及一控制片44,传动片43具有一齿条431,齿条431可移入啮合第五正齿轮38的位置,而被第五正齿轮38带动往图4的右方移动。第八正齿轮41与橡皮滚轴45结合相同的转轴46。机芯3的一侧壁47具有一纵向长孔471,侧壁47外侧的控制片44具有一与长孔471相对应的孔441,孔441具有一由下向上倾斜的斜壁442。转轴45抵靠于斜壁442。请参阅图6所示,传动片43与控制片44分别具有槽孔,套接于一活动片50的导杆51,使传动片43可带动控制片44同向移动。活动片50的另一端与机芯3的顶板60相枢接。由带动活动片43或控制片44的移动,可进一步带动压片环控制机构,使压片环脱离或夹住盘片。请参阅图4、图5所示。当斜壁442的低端位于长孔471的底端时,由一弹簧48的力量,使转轴46靠于斜壁442低端的位置,此时第七正齿轮40啮合第八正齿轮41,带动橡皮滚轴45转动,进而带动盘片进入或离开机芯3内部。当控制片44往图4所示的右方移动,使斜壁442的带动转轴46向上方移动,使第七正齿轮40与第八正齿轮41不啮合时,橡皮滚轴45即不会转动。蜗杆及蜗齿轮较正齿轮的结构复杂,较难被制造,故具有较贵的价格。本技术的特点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芯分别结合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正齿轮;该第二、三正齿轮,该第四、五正齿轮分别共同结合一转轴;该第一正齿轮侧端啮合该第二正齿轮;该第三、四、六、七正齿轮依序相啮合,当第一正齿轮转动时,同时带动该第二至第七正齿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芯分别结合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正齿轮;该第二、三正齿轮,该第四、五正齿轮分别共同结合一转轴;该第一正齿轮侧端啮合该第二正齿轮;该第三、四、六、七正齿轮依序相啮合,当第一正齿轮转动时,同时带动该第二至第七正齿轮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机芯另结合一蜗杆及一蜗齿轮;该蜗齿轮及该第一正齿轮共同结合一转轴;该蜗杆侧端啮合该蜗齿轮,当该蜗杆转动时,同时带动该蜗齿轮及该第一正齿轮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式光盘机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机芯另结合一第八正齿轮、一橡皮滚轴及一控制片;该第八正齿轮位于该第七正齿轮侧边;该机芯的一侧壁具有一纵向长孔,该侧壁外侧的该控制片具有一与该长孔相对应的孔,该孔具有一由下向上倾斜的斜壁;该第八正齿轮与该橡皮滚轴结合相同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睿
申请(专利权)人:林宏睿仪宝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