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宏睿专利>正文

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25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包括一片体的前端具有一在片体下方的下段;片体的后端具有一与机芯的顶板相枢接的后段;片体的侧边延伸一臂,臂侧边与机芯的顶板相结合;下段具有一结合压片环的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承座具有较小的体积,方便整个机芯各组件的匹配设计;并使承座与机芯顶板具有较短的枢接端,同时使承座结合压片环的一端较为稳定,较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左右晃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尤其是结合压片环,使压片环稳定的上下位移的承座。
技术介绍
一般吸入式光盘机,具有较薄的外型结构,且较方便装入或取出碟片,常被结合于汽车音响模块中,做为播放碟片之用。2003年9月21日公布的台湾专利公告第555131号,名称为『吸入式光盘机结构改良』,揭示一种吸入式光盘机,包括一碟片压板的前端结合压盘,利用压盘与碟片承载盘分别从碟片的上下端夹持碟片,并使碟片转动供光学读取头读取资料。碟片压板后端的两侧具有轴,轴枢接于机芯(Chassis)上端的两侧上方的耳片的枢接孔内。碟片压板于轴的前方结合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结合机芯,提供碟片压板前端保持往下压的力量。一传动机构,可控制碟片压板前端府仰夹放碟片的动作。传动机构具有一撑块抵靠碟片压板侧边的抵靠臂下端,使压盘与碟片承载盘之间具有空隙可供碟片穿过,当碟片放入定位时,传动机构同时带动撑块直线移动,脱离抵靠臂下端,使具磁性吸力的压盘与碟片承载盘夹持碟片。上述专利案的碟片压板的宽度约与机芯相同,且其与机芯的枢接端位于机芯的两端,甚为占用空间,会影响机芯与其他零件的组装配置。若缩短碟片压板的宽度,并缩短枢接端的宽度,虽能缩小碟片压板占据的空间,但相对的会使碟片压板结合压盘的一端较不稳定。当整个机芯晃动时,或使压盘向下移动时,易造成结合压盘的一端水平方向的左右晃动,而使碟片被读取时较不稳定,或使压盘偏离夹住碟片的位置。为了改善碟片压板使用上的缺失而提出本技术。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使承座与机芯顶板具有较短的枢接端,同时使承座结合压片环的一端较为稳定,较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左右晃动,使压片环能稳定的结合碟片,并使光学读取头在读取碟片时,较不会因机芯的晃动,使枢接圆孔与压片环的颈部相碰触,而造成噪音,并降低碟片的转速而使碟片被读取时较不稳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吸入式光盘机压片环承座,在有限的空间内,具有较小的体积,方便整个机芯各组件的匹配设计。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是与吸入式光盘机的机芯相结合,并结合控制片,带动压片环上下移动的结构,包括一片体的前端具有一在该片体的下方的下段;该片体的后端具有一与该机芯的顶板相枢接的后段;该片体的侧边延伸一臂,该臂侧边与该机芯的顶板相结合;该下段具有一结合压片环的圆孔。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压片环承座结合机芯顶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片环承座的立体图;图3本技术压片环承座结合机芯顶板的部分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压片环承座结合压片环的部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压片环承座带动压片环上升的部分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功效及实施例,请参阅图式所示,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压片环承座20,是与吸入式光盘机的机芯 (Chassis)1相结合,并结合控制片31带动压片环41上下移动。机芯1另结合一马达21及传动机构22。请参阅图2所示。承座20包括一片体200的前端向下方弯折有一下弯段201,使下弯段201位在与该片体200相同平面的下方,下弯段201的前端向下方弯折有一下段202;片体200的后端向下方弯折有一后段203,后段203两侧向上延伸具有枢接孔的两耳片204,后段203的后端向上突出一扣耳205;片体200的侧边延伸一臂206,臂206侧边具有一槽孔207;下弯段201的侧边凸出一向上弯折片208;下段202具有一圆孔209。请参阅图1所示。机芯1的顶板(Ceiling plate)11上方相对于承座20及控制片31个别的导引槽孔207、311、312、313,分别结合有穿过所对应槽孔的导杆114、111、112、113。各导杆的上端,在各槽孔的外侧结合-C型环。控制片31的一侧边延伸一臂33。臂33结合一导杆331。传动机构22具有容置导杆331的导引槽孔221。控制片31的三个槽孔311、312、313同在一圆周上呈对称的设置。请配合图3所示,顶板11及控制片31相对于压片环41的位置分别设有孔32,以供压片环41移入顶板11下方,使压片环41与碟片驱动单元的磁性吸引部相吸引以结合碟片。顶板11向上方延伸一挡片34,挡片34的一端伸入孔32内。请参阅图1、3、4所示。控制片31相对于承座20侧边,具有一向上突出的凸块35,凸块35面向承座20的一边具有斜面。控制片31相对于承座20的下弯段201的位置,具有向下弯折的凹槽36,使承座20结合压片环41的下段202可伸入孔32的下方。顶板11相对于凹槽36的活动区域具有透空的区域,不会阻碍凹槽36的活动。压片环41中间向上突出的颈部411的三个卡笋412穿过下段202的圆孔,分别扣接扣片413相对应的扣孔内,使压片环41的颈部411枢接于圆孔内,并可自由转动。顶板11相对于两耳片204也具有向上延伸两耳片,该等耳片均具有孔以枢接一轴23。轴23结合一扭力弹簧24,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耳片204的孔内。扭力弹簧24的两端分别置于顶板11与后段203的扣耳205之间,提供下段202向下方压制的力量。当马达21向一方向转动,经传动机构22的导引槽孔221带动导杆331往下移动,使控制片31的三个槽孔311、312、313分别以导杆111、112、113为支点作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凸块35推顶承座20的下弯段201的下端,而使下段202和压片环41升高位置(如图5所示),使压片环41脱离夹住碟片的位置。向上弯折片208,使凸块35推顶于向上弯折片208的动作更为平顺。当马达21向另一方向转动,控制片31就会顺时针旋转,使凸块35退出承座20下弯段201的下端。借由扭力弹簧24的弹力使下段202向下移动,使压片环41进入孔32下方的位置,而与碟片驱动单元的磁性吸引部相吸引以结合碟片。本技术承座20具有较小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方便整个机芯各组件的匹配设计。本技术承座20的下弯段201配合控制片31的凹槽36,及顶板11相对于凹槽36的活动区域具有透空的区域,不会阻碍凹槽36的活动等设计,可增加承座20的下段202移向下方的量,而减少承座20的上端移向上方的量,可降低承座20上端在活动时突出顶板11的高度,因此可降低吸入式光盘机的高度。本技术利用侧臂206及限制侧臂206侧边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减少承座20的下段202在向下移动时产生水平侧向的晃动量,使压片环41较为稳定的向下移动夹住碟片;或者当整个机芯1晃动时,可降低下段202的水平侧向晃动量,使压片环41的颈部411较不会碰触下段202的圆孔壁而产生噪音,甚至降低碟片的转速而使碟片被读取时较不稳定。以上所记载者,仅为利用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之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技术所为的修饰、变化,皆属本技术所主张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是与吸入式光盘机的机芯相结合,并结合控制片,带动压片环上下移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片体的前端具有一在该片体的下方的下段;该片体的后端具有一与该机芯的顶板相枢接的后段;该片体的侧边延伸一臂,该臂侧边与该机芯的顶板相结合;该下段具有一结合压片环的圆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式光盘机的压片环承座,是与吸入式光盘机的机芯相结合,并结合控制片,带动压片环上下移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片体的前端具有一在该片体的下方的下段;该片体的后端具有一与该机芯的顶板相枢接的后段;该片体的侧边延伸一臂,该臂侧边与该机芯的顶板相结合;该下段具有一结合压片环的圆孔。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承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片体与该下段之间有一下弯段,该下弯段在该片体的下方,但在该下段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承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后段在该片体的下方。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睿
申请(专利权)人:林宏睿仪宝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