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190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及背光模组,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一光转换材料和光扩散材料;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后被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光转换功能以及光扩散功能,并且还可以提高背光模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部的空间利用率。部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及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特别是一种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普通LCD显示背光源通常采用蓝色LED背光加上黄色荧光粉组合,在蓝色LED的照射下,黄色荧光粉发出黄光,与蓝光混合后即可形成白光背光。
[0003]量子点显示技术主要分为光致发光显示技术和电致发光显示技术,由于电致发光显示技术还不成熟,前者光致发光显示技术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光致发光量子点显示结构是基于现有LCD显示结构的改进,其结构主要由液晶显示模块、红绿量子点薄膜QDEF、LED背光源等组成。光致量子点显示技术将黄色荧光粉替换为红绿量子点薄膜QDEF,同样是在蓝光LED的照射下,红绿量子点分别发出红光和绿光,与蓝光混合后形成白光,相较于普通的LCD显示背光源,使用光致量子点显示技术发出的白光背光使得显示器具有较高的色纯度,有效避免了偏色现象。
[0004]现有的显示器背光模组中,通常包括背光源、导光板、反射片、扩散膜以及增量膜等结构,在显示器厚度日趋轻薄的大趋势下,而再往其中加入量子点光转换膜将会增加显示器的厚度,进而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及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
[0007]应用于背光模组,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一光转换材料和光扩散材料;
[0008]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后被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包括量子点发光材料或荧光发光材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发光材料包括
Ⅱ‑Ⅵ
族、
Ⅲ‑Ⅴ
族、钙钛矿、
Ⅰ‑Ⅲ‑Ⅵ
族、一元和
Ⅳ‑Ⅵ
族量子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
[0012]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还包括第二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复合功能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二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光转换材料与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的发光波长不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转换材料的发光波长小于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的发光波长;
[0014]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中的第一复合功能层设置在靠近所述背光
模组的所述光源一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为红光量子点,发光波长在610

650nm,半峰宽20

25nm,
[0016]所述第二光转换材料为绿光量子点,发光波长在520

540nm,半峰宽20

22nm。
[0017]进一步的,所述红光量子点为InP量子点,所述绿光量子点为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
[0018]进一步的,所述光扩散材料为有机硅微球、PMMA微珠、PS微球、纳米SiO2或TiO2中一种或几种。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
[0020]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LED光源和导光板,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LED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
[0021]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依次经过导光板和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然后发出。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中,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复合功能层,且在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一光转换材料和光扩散材料,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后被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同时被扩散,由于整合了光转换和光扩散形成一张膜,从而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且还可以获得不错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一种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
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100,应用于背光模组中200,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100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复合功能层110,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110中含有第一光转换材料111和光扩散材料112;所述背光模组200的光源21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100后被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10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100应用于背光模组200中,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复合功能层110,且在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一光转换材料111和光扩散材料112,所述背光模组200的光源210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100后被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同时被扩散,由于整合了光转换和光扩散形成一张膜,从而不会增加背光模组200的厚度,且还可以获得不错的光学性能。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包括至少一层第一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一光转换材料和光扩散材料;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经过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后被转换成其他波长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包括量子点发光材料或荧光发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发光材料包括
Ⅱ‑Ⅵ
族、
Ⅲ‑Ⅴ
族、钙钛矿、
Ⅰ‑Ⅲ‑Ⅵ
族、一元和
Ⅳ‑Ⅵ
族量子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包括红光量子点和绿光量子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与光扩散复合膜片还包括第二复合功能层,所述第一复合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复合功能层层叠设置,所述第二复合功能层中含有第二光转换材料,所述第二光转换材料与所述第一光转换材料的发光波长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量子点光转换和光扩散复合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转换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意勇谢承智李必兴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福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