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及其投饵方法,包括:对称设置在浮力船组上的两个投料机构,浮力船组包括:通过固定架衔接在一起的若干浮力船。投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箱体内的若干组压料构件和抛料构件,装配箱体上部设置物料箱,物料箱下端面设置下料管。压料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箱体内侧面的安装铰架,安装铰架通过驱动轴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端部设置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抛料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装配箱体下部的抛料筒,抛料筒一端固定设置击发弹簧。通过压料构件将物料压合成球体状,使物料压合成团,物料以球体状进入水面内,能够有效减小水面落料区域,防止由于物料在水与内过度分散,起到水质保护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及其投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及其投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0003]现有技术中的水产养殖投料设备,由于其本身结构设计并不合理,在使用时并不方便,难以形成自动化的投料步骤,而且,现有的投料设备设计较为简单,仅仅将物料投送出去就可以了,完全不顾及水质影响问题,尤其是长时间不食用的饵料,很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如营养富集等问题,对于水产养殖并不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及其投饵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包括:对称设置在浮力船组上的两个投料机构,所述浮力船组包括:通过固定架衔接在一起的若干浮力船,所述固定架两端设置圆形封闭卡扣,所述封闭卡扣内侧穿过导引绳。
[0006]所述投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箱体内的若干组压料构件和抛料构件,所述装配箱体上部设置物料箱,所述物料箱下端面设置下料管。
[0007]所述压料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装配箱体内侧面的安装铰架,所述安装铰架通过驱动轴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端部设置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
[0008]所述抛料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装配箱体下部的抛料筒,所述抛料筒上部设置接料口,所述抛料筒一端固定设置击发弹簧,所述击发弹簧一端连接接触板。
[0009]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抛料筒下部设置贯穿的条形孔,所述接触板下部设置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条形孔相互配合。
[001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抛料筒下方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驱动轴连接所述装配箱体。
[0011]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传送带表面以曲线阵列方式设置若干单向齿牙,所述单向齿牙整体为三棱柱状。
[0012]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管处设置智能控制阀,所述智能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下料管的开启与关闭。
[0013]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之间设置硅胶连接片,所述硅胶连接片两端分别无缝连接在所述上压壳体底部和所述下压壳体底部。
[0014]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板侧面设置球形凹槽,且所述接触板侧面设置金属层。
[0015]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压壳体和所述下压壳体内侧面均设置通水孔,且所述通水孔通过送水软管连接供水箱。
[001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的投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S1:初始状态下,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处于下料管正下方,且上压合壳体下压壳体之间形成开口,物料箱内的物料经过下料管下落至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内,当下落至一定量时,在驱动电机驱动下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压合,将物料压合成球体状,通过送水软管向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内供水,湿润球体状物料表面。
[0018]步骤S2:驱动电机再次带动转动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同时旋转,直至球体状物料下落至接料漏斗内,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回到初始状态,此时,触发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转动,单向齿牙不再扣合配合凸起,在击发弹簧的作用下,接触板推动球体状物料快速飞出,球体状物料以定点方式下落至特定区域内。
[0019]步骤S3:无外力作用下,接触板逐渐静止,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反向转动,单向齿牙通过配合凸起带动接触板挤压击发弹簧,直至接触板位于接料口内侧,准备下一工序。
[0020]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传送带沿击发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方向转动时,所述单向齿牙速度大于所述接触板速度。
[002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通过压料构件将物料压合成球体状,使物料压合成团,便于后期进行抛料,物料以球体状进入水面内,能够有效减小水面落料区域,防止由于物料在水与内过度分散,造成水质污染,起到水质保护作用。同时,利用送水软管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内供水,湿润球体状物料表面,使球体状物料表面粘度更高,对球体物料起到二次成团的作用,提高球体状物料状态稳定性,从而确保球体状物料落水之前不会分散。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击发弹簧将球体状物料加速推送至水面,整个加速过程较为缓和,能够防止球体状物料散开,另一方面,通过在接触板侧面设置的球形凹槽,能够与球体状物料相配合,从而增大球体状物料的整体受力面积,进一步防止球体状物料散开,提高水质保护效果。
[0024](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传送带表面以曲线阵列方式设置的若干单向齿牙,当逆时针转动时,能够带动配合凸起沿挤压击发弹簧的方向运动,使接触板快速恢复至具备弹性势能的状态,当顺时针转动时,单向齿牙速度大于接触板速度,不会影响击发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确保物料能够高速抛出,从而提高物料投送效果。
[0025](4)本专利技术通过封闭卡扣与导引绳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使浮力船组始终保持一定方向运行,从而确保每次投料的水域固定,使物料的投喂更精准。另一方面,通过多组压料构件和抛料构件进行轮流投料,浮力船组能够始终保持运输前进,不仅投料更均匀,同时,有效加快了饵料投放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投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0030]具体地,110
‑
浮力船,120
‑
固定架,121
‑
封闭卡扣,122
‑
导引绳,130
‑
支撑架,140
‑
太阳能电池板,
[0031]200
‑
投料机构,210
‑
装配箱体,220
‑
物料箱,221
‑
下料管,230
‑
安装铰架,240
‑
转动杆,24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包括:对称设置在浮力船组上的两个投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船组包括:通过固定架衔接在一起的若干浮力船,所述固定架两端设置圆形封闭卡扣,所述封闭卡扣内侧穿过导引绳;所述投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装配箱体内的若干组压料构件和抛料构件,所述装配箱体上部设置物料箱,所述物料箱下端面设置下料管;所述压料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装配箱体内侧面的安装铰架,所述安装铰架通过驱动轴连接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端部设置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所述抛料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装配箱体下部的抛料筒,所述抛料筒上部设置接料口,所述抛料筒一端固定设置击发弹簧,所述击发弹簧一端连接接触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抛料筒下部设置贯穿的条形孔,所述接触板下部设置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条形孔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料筒下方设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驱动轴连接所述装配箱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带表面以曲线阵列方式设置若干单向齿牙,所述单向齿牙整体为三棱柱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处设置智能控制阀,所述智能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下料管的开启与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投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压壳体和下压壳体之间设置硅胶连接片,所述硅胶连接片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鸿兵,尹思慧,李佳佳,许志强,孔祥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