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89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式车体、球体发射组件和感应摄像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设计独特新颖,在可快速移动的同时,能够进行不同俯仰角度的自动球体射击,操作灵活,适应学生的竞赛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以及动手能力,机器人竞赛项目已经逐渐步入人们视野。目前,市面上缺乏可以移动以及发射小球的智能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
[0004]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车体和球体发射组件;所述球体发射组件配合安装在移动式车体的顶部后侧,包括转动底板,所述转动底板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移动式车体转动连接,转动底板上设有发射台壳体,所述发射台壳体内配额安装有前端可俯仰调节的发射筒,其顶部前侧开设有供发射筒前端俯仰调节的限位孔,所述发射筒的后端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圆盘,后端顶部开设有摩擦轮安装孔,所述调节圆盘的外侧中部通过转轴与发射台壳体的侧面转动连接,且调节圆盘由第二转动组件驱动转动,所述摩擦轮安装孔处配合安装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由设置在发射台壳体上的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发射筒的后端下方设有球体上料腔,所述球体上料腔由水平设置的第一料筒,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料筒中部的第二料筒组成,所述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连通,其中第一料筒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上料条形孔,所述上料条形孔沿第一料筒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料筒的前侧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上料转杆,所述上料转杆的一端由固定在发射台壳体上的上料电机驱动转动,上料转杆上安装有两打料片和两挡料片,其中,两打料片与中间两上料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两挡料片与两侧上料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打料片由两个扇形片组成,且两打料片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挡料片为半圆形片,且两挡料片关于上料转杆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料筒的上端朝向发射筒的后端,所述发射台壳体的两侧还对称设有储料管,所述储料管的下端内侧与第一料筒的端部连通。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式车体由车体框架,以及对称设置在车体框架两侧的轮组构成,所述轮组包括两前后设置的车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轮外套设有减震轮胎。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底板和移动式车体间的转动圆盘,所述转动圆盘与移动式车体转动连接,转动底板固定安装在转动圆盘的顶部,所述发射台壳体的后侧设有水平旋转电机,所述水平旋转电机的电机轴向下设置,其端部设有第一驱动盘,所述第一驱动盘通过第一传动皮带与转动圆盘传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发射筒下方的俯仰旋转电机,所述俯仰旋转电机配合固定在发射台壳体上,其电机轴端部设有第二驱动盘,所述第
二驱动盘通过第二传动皮带与调节圆盘传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台壳体内侧的前端以及顶部分别设有下限位件和上限位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感应摄像组件,所述感应摄像组件包括前超声波雷达、侧超声波雷达、后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前避障相机、景深相机和云台摄像机,所述前超声波雷达、测超声波雷达和后超声波雷达分别设置在移动式车体的前端、侧面和后端,所述激光雷达设置在移动式车体的顶部前侧,所述前避障相机设置在移动式车体的前端,所述景深相机设置在移动式车体的顶部前侧,所述云台摄像机设置在球体发射组件的后侧上部。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整体设计独特新颖,在可快速移动的同时,能够进行不同俯仰角度的自动球体射击,操作灵活,适应学生的竞赛需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前侧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球体发射组件的前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球体发射组件的后侧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球体上料腔的底部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列表:1

转动底板,2

发射台壳体,3

发射筒,4

调节圆盘,5

摩擦轮,6

驱动电机,7

球体上料腔,8

上料转杆,9

上料电机,10

打料片,11

挡料片,12

储料管,13

车体框架,14

车轮,15

水平旋转电机,16

第一传动皮带,17

俯仰旋转电机,18

第二传动皮带,19

下限位件,20

上限位件,21

前超声波雷达,22

侧超声波雷达,23

激光雷达,24

前避障相机,25

景深相机,26

云台摄像机,27

后超声波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所示,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包括移动式车体和球体发射组件;球体发射组件配合安装在移动式车体的顶部后侧,包括转动底板1,转动底板1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移动式车体转动连接,转动底板1上设有发射台壳体2,发射台壳体2内配额安装有前端可俯仰调节的发射筒3,其顶部前侧开设有供发射筒3前端俯仰调节的限位孔,发射筒3的后端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圆盘4,后端顶部开设有摩擦轮安装孔,调节圆盘4的外侧中部通过转轴与发射台壳体2的侧面转动连接,且调节圆盘4由第二转动组件驱动转动,摩擦轮安装孔处配合安装有摩擦轮5,摩擦轮5由设置在发射台壳体2上的驱动电机6驱动转动,发射筒3的后端下方设有球体上料腔7,球体上料腔由水平设置的第一料筒,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料筒中部的第二料筒组成,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连通,其中第一料筒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上料条形孔,上料条形孔沿第一料筒的圆周方向设置,第一料筒的前侧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上料转杆8,上料转杆8的一端由固定在发射台壳体2上的上料电机9驱动转动,上料转杆8
上安装有两打料片10和两挡料片11,其中,两打料片10与中间两上料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两挡料片与两侧上料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打料片10由两个扇形片组成,且两打料片10左右对称设置,挡料片11为半圆形片,且两挡料片11关于上料转杆8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料筒的上端朝向发射筒3的后端,发射台壳体2的两侧还对称设有储料管12,储料管12的下端内侧与第一料筒的端部连通。
[0020]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式车体由车体框架13,以及对称设置在车体框架13两侧的轮组构成,轮组包括两前后设置的车轮14,车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车体和球体发射组件;所述球体发射组件配合安装在移动式车体的顶部后侧,包括转动底板(1),所述转动底板(1)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移动式车体转动连接,转动底板(1)上设有发射台壳体(2),所述发射台壳体(2)内配额安装有前端可俯仰调节的发射筒(3),其顶部前侧开设有供发射筒(3)前端俯仰调节的限位孔,所述发射筒(3)的后端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圆盘(4),后端顶部开设有摩擦轮安装孔,所述调节圆盘(4)的外侧中部通过转轴与发射台壳体(2)的侧面转动连接,且其中一调节圆盘(4)由第二转动组件驱动转动,所述摩擦轮安装孔处配合安装有摩擦轮(5),所述摩擦轮(5)由设置在发射台壳体(2)上的驱动电机(6)驱动转动,所述发射筒(3)的后端下方设有球体上料腔(7),所述球体上料腔由水平设置的第一料筒,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料筒中部的第二料筒组成,所述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连通,其中第一料筒底部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上料条形孔,所述上料条形孔沿第一料筒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料筒的前侧下方设有水平设置的上料转杆(8),所述上料转杆(8)的一端由固定在发射台壳体(2)上的上料电机(9)驱动转动,上料转杆(8)上安装有两打料片(10)和两挡料片(11),其中,两打料片(10)与中间两上料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两挡料片与两侧上料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打料片(10)由两个扇形片组成,且两打料片(10)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挡料片(11)为半圆形片,且两挡料片(11)关于上料转杆(8)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料筒的上端朝向发射筒(3)的后端,所述发射台壳体(2)的两侧还对称设有储料管(12),所述储料管(12)的下端内侧与第一料筒的端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之轩马建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派尔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