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以及除浮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86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以及除浮渣方法,针对无法去除罐内浮渣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发酵的厌氧罐、竖直设置在厌氧罐中的搅拌轴、与搅拌轴连接用于破浮渣的螺旋叶片、与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螺旋叶片下方并与搅拌轴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厌氧罐的罐壁移动的第一搅拌组件、设置在第一搅拌组件下方并与搅拌轴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厌氧罐的罐底移动的第二搅拌组件、设置于厌氧罐的内壁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收集组件,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能够将液体推至罐底,又使液体沿厌氧罐内壁移动上升,带动液体内的浮渣漂浮至液面上,第一搅拌组件中的推板能够将漂浮在液面附近的浮渣推至罐壁的浮渣收集组件。至罐壁的浮渣收集组件。至罐壁的浮渣收集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以及除浮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以及除浮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家提倡有机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科学的论证,针对城市有机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置“沼气工程”是可以实现此“初衷”最为可行的措施。但是多年来沼气工程呈现出有机质降解率普遍较低,厌氧罐生物环境不稳定,罐内产生浮渣和沉沙导致工程运行失败、搅拌设备故障率高、进罐介质含固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厌氧罐的搅拌器技术突破,当搅拌效果达不到时,罐内易产生浮渣并结壳,最终导致厌氧环境失衡无法正常运行。行业采用保守设计方案,罐内不允许进固渣有机质,多采用固渣含量低的水厌氧发酵系统,这样导致资源化利用率大大减小。
[0003]目前,申请号为201320540624.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旋破壳搅拌装置,它包括电机、减速机、搅拌轴和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至少一组搅拌桨叶,搅拌轴上固定有凸出的螺旋叶。在电机和减速机的带动下,整个搅拌装置在厌氧罐体内旋转,实现对罐内物料的混合搅拌。结壳液面附近的螺旋叶通过自身结构将液面上的浮渣层打碎,两组搅拌桨叶中的一组设于液面底部负责底层液面的搅拌,另一组设于螺旋叶的下沿,负责顶层液面的搅拌和制造破壳口附近的涡流,避免浮渣进一步累积成壳。
[0004]这种螺旋破壳搅拌装置虽然能够将罐内的浮渣结壳进行打碎从而消除结壳,但是仅仅是将结壳进行消除,罐内的浮渣仍然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浮渣结壳的问题。
专利技术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具有减少浮渣、避免产生结壳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包括用于发酵的厌氧罐、竖直设置在所述厌氧罐中的搅拌轴、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用于破浮渣的螺旋叶片、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的驱动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下方并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所述厌氧罐的罐壁移动的第一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组件下方并与所述搅拌轴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所述厌氧罐的罐底移动的第二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厌氧罐的内壁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收集组件。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厌氧罐用于存放用于发酵的物料,驱动组件带动搅拌轴转动,提高了搅拌效率,使物料充分反应,第二搅拌组件能够在搅拌轴的带动下转动,将液体推向罐底,液体接触罐底后朝四周扩散并沿罐壁上升,使液体中的浮渣浮于液面,螺旋叶片能够将漂浮在液面上的浮渣打碎防止其结壳导致厌氧环境失衡而无法正常运行,同时又能随搅拌轴转动将浮渣推向第一搅拌组件进行搅拌,第一搅拌组件能够将液体内的浮渣以及螺旋
叶片推来的浮渣推向管壁的浮渣收集组件中,浮渣收集组件能够将浮渣收集后排出厌氧罐,减少厌氧罐中的浮渣,从根本上解决浮渣结壳的问题。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搅拌轴倾斜连接的第一搅拌桨基座、与所述第一搅拌桨基座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罐底移动的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的第一桨臂与所述第一搅拌桨基座连接,所述第一桨臂靠近液面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一梯形叶片,所述第一桨臂靠近罐底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一矩形叶片,所述第一桨臂的端部连接与所述第一桨臂宽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一桨臂处于同一平面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连接所述第一桨臂的第一梯形叶片和第一矩形叶片所形成的综合水力作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桨朝向罐底以及来流方向随搅拌轴转动,基于第一搅拌桨的第一梯形叶片和第一矩形叶片的结构形状,当第一搅拌桨转动时能够产生均匀的轴向流场,避免了轴向流场中湍流的产生,使得第一搅拌桨能够推动液体以及液体中的浮渣均匀地朝向罐底移动,第一搅拌桨的推板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圆周转动流场,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综合水力作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使得转动流速度增加幅度大于轴向流增加幅度,增强了圆周转动流场,从而推动液体中的浮渣至罐壁处。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与所述搅拌轴倾斜连接的第二搅拌桨基座、与所述第二搅拌桨基座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罐底移动的第二搅拌桨, 所述第二搅拌桨的第二桨臂与所述第二搅拌桨基座连接,所述第二桨臂靠近液面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二梯形叶片,所述第二桨臂靠近罐底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二矩形叶片。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搅拌桨朝向罐底以及来流方向随搅拌轴转动,基于第二搅拌桨的第二梯形叶片和第二矩形叶片的结构形状,当第二搅拌桨转动时能够产生均匀的轴向流场,避免了轴向流场中湍流的产生,使得第二搅拌桨能够推动液体以及液体中的浮渣均匀地朝向罐底移动。
[0012]进一步,所述第二搅拌组件沿所述搅拌轴竖直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搅拌组件水平方向投影的夹角为90
°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第二搅拌组件水平方向投影的夹角为90
°
能够使得第二搅拌组件在转动时使液体沿搅拌轴朝罐底移动并保证液体流动的连续性。
[0014]进一步,所述螺旋叶片半露于液面以上并朝所述厌氧罐的罐底方向旋转,所述螺旋叶片的直径大于所述搅拌轴直径的两倍。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螺旋叶片半露于液面能够将液面的浮渣推向第一搅拌组件进行搅拌,由第一搅拌组件将浮渣推动至浮渣收集组件,另一方面,螺旋叶片能够将聚集在搅拌轴附近的浮渣打散防止结壳。
[0016]进一步,所述浮渣收集组件包括环绕所述厌氧罐的内壁安装的浮渣收集槽、连接于所述浮渣收集槽的槽底的排渣管、连接于所述厌氧罐的罐壁并位于所述排渣管上方的浮渣冲洗管。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渣收集槽能够将移动至罐壁的浮渣进行收集,浮渣收集槽环绕罐壁安装能够保证对浮渣最大程度的收集,优化了除渣效果,排渣管能够将浮渣收集槽中的浮渣排出厌氧罐,浮渣冲洗管能够对排渣管进行冲洗,防止浮渣在排渣管中出现堵塞。
[0018]进一步,所述厌氧罐的内壁安装用于引导水流的导流板。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能够保证罐内流场转动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0020]进一步,所述厌氧罐固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搅拌轴振动强度的在线振动仪。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振动仪能够检测搅拌轴的振动强度,防止搅拌轴工况异常导致的损坏。
[0022]进一步,所述厌氧罐的罐底安装环绕所述厌氧罐内壁的斜挡板。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厌氧罐内壁的斜挡板能够引导水流沿罐壁上升移动,保证流场的均匀性,防止液体沿罐底移至罐壁时碰撞产生涡流。
[002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罐除浮渣方法,具有减少浮渣、避免产生结壳的优点。
[002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罐除浮渣方法,转动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推动液体朝向罐底移动后沿罐壁上升,形成均匀的轴向循环流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包括用于发酵的厌氧罐(1)、竖直设置在所述厌氧罐(1)中的搅拌轴(2)、与所述搅拌轴(2)连接用于破浮渣的螺旋叶片(4)、与所述搅拌轴(2)连接的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4)下方并与所述搅拌轴(2)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所述厌氧罐(1)的罐壁移动的第一搅拌组件(5)、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组件(5)下方并与所述搅拌轴(2)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所述厌氧罐(1)的罐底移动的第二搅拌组件(6)、设置于所述厌氧罐(1)的内壁用于收集浮渣的浮渣收集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5)包括与所述搅拌轴(2)倾斜连接的第一搅拌桨基座(51)、与所述第一搅拌桨基座(51)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罐底移动的第一搅拌桨(52),所述第一搅拌桨(52)的第一桨臂(521)与所述第一搅拌桨基座(51)连接,所述第一桨臂(521)靠近液面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一梯形叶片(522),所述第一桨臂(521)靠近罐底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一矩形叶片(523),所述第一桨臂(521)的端部连接与所述第一桨臂(521)宽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一桨臂(521)处于同一平面的推板(524),所述推板(524)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连接所述第一桨臂(521)的第一梯形叶片(522)和第一矩形叶片(523)所形成的综合水力作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罐破浮渣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组件(6)包括与所述搅拌轴(2)倾斜连接的第二搅拌桨基座(61)、与所述第二搅拌桨基座(61)连接用于推动液体朝罐底移动的第二搅拌桨(62), 所述第二搅拌桨(62)的第二桨臂(621)与所述第二搅拌桨基座(61)连接,所述第二桨臂(621)靠近液面一侧连接朝罐底弯折的第二梯形叶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亮卢艳娟萧艳明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时代桃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