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82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其包括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冷凝装置、加热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冷凝装置用于接收第一蒸汽与废水原液,并使二者交换热量。加热装置位于冷凝装置的上方,加热装置具有第一蒸汽排出口,第一蒸汽排出口与冷凝装置连通。加热装置用于接收闪蒸蒸汽与废水原液蒸发后形成的循环液,并使二者交换热量,以使循环液升温的同时获得第二冷凝液与第一蒸汽。蒸汽发生装置用于加热第一冷凝液与第二冷凝液。上述设备在进行高温蒸发、可MVR蒸发或可MER三效蒸发处理的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废水在传输时所消耗热量较少,能量可最大程度上循环利用,且设备便于安装与移动。备便于安装与移动。备便于安装与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一类废水是需要进行高温蒸发、可MVR蒸发或可MER三效蒸发处理的废水。
[0003]在对上述类别废水进行处理过程中,先将废水通入冷凝器后,再进入加热器进行加热,最后进入蒸馏水器中获得蒸馏水。而废水在上述过程中,通过管道进行运输,使废水从前一装置运输至后一装置。
[0004]然而,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废水在运输时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管路,拆装困难,且废水在管路内消耗较多的热量,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进行高温蒸发、可MVR蒸发或可MER三效蒸发处理的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废水在传输时所消耗热量较多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
[0006]一种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包括: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冷凝装置、加热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冷凝装置用于接收第一蒸汽与废水原液,并使二者交换热量,以对所述废水原液升温的同时获得第一冷凝液;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冷凝装置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具有第一蒸汽排出口,所述第一蒸汽排出口与所述冷凝装置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用于接收闪蒸蒸汽与所述废水原液蒸发后形成的循环液,并使二者交换热量,以使所述循环液升温的同时获得第二冷凝液与所述第一蒸汽;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具有进液端,所述进液端同时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凝液排放端连通;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冷凝液与所述第二冷凝液。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中的换热面积较加热装置中的换热面积小。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管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用于通过废水原液,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的外部具有第一蒸汽空间,所述第一蒸汽空间用于供所述第一蒸汽通过,以使得所述第一蒸汽与所述废水原液交换热量。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汽空间的体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内供废水原液容纳的空间的体积的比值为0.5

1。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热交换管组,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组用于通过所述循环液,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组的外部具有第二蒸汽空间,所述第二蒸汽空间用于供所述闪蒸蒸汽通过,以使得所述闪蒸蒸汽与所述循环液交换热量。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组的供所述循环液容纳的空间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的供所述废水原液容纳的空间的体积,且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组的管壁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的管壁的表面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蒸汽空间的体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组内供所述循环液容纳的空间的体积的比值为1

1.5。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的冷凝液排放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凝液排放端连通。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电动调节阀、加热器和蒸馏水泵,所述电动调节阀用于启闭所述加热器,以使得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一冷凝液与所述第二冷凝液加热,所述蒸馏水泵用于抽取所述第一冷凝液和所述第二冷凝液经加热所产生的蒸馏水。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视镜,所述视镜用于观测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内的蒸馏水。
[0016]上述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可以集换热、冷凝与蒸汽产生为一体。在处理废水时,可以先使得废水原液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加热,使得废水原液升温。升温后的废水原液可从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进入蒸发设备,以蒸发获得闪蒸蒸汽与循环液。在此过程中,由于冷凝装置对其进行加热,因此在蒸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热量有所降低。
[0017]其中,循环液由蒸发设备输回至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并进入加热装置,以交换高温闪蒸蒸汽与循环液的热量,使得高温闪蒸蒸汽的温度下降,形成冷却液体。循环液的温度升高,可以继续由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输出至蒸发设备,以进行循环蒸发或进行后续步骤。而部分闪蒸蒸汽的温度并未降低至冷却液体,这部分冷却后的闪蒸蒸汽作为第一蒸汽,第一蒸汽可回收至冷凝装置作为废水原液的交换热源。冷凝装置与加热装置所产生的冷却液体进入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对冷却液体进行加热,使得冷却液体形成第二蒸汽,以便于进行后续处理。而部分蒸汽会在蒸汽产生装置内冷凝,形成蒸馏水。
[0018]上述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配合蒸发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时,可以大大量减少管道。而且设备安装与移动均较为方便。此外,在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中,可以较好地利用体系中的热量,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减少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00、壳体;110、第一隔板;111、第一蒸汽出口;112、第二冷凝液出口;120、第二隔板;121、第一冷凝液出口;131、废水原液进口;132、废水原液出口;133、循环液进口;134、循环液出口;135、闪蒸蒸汽进口;136、不凝气出口;137、第二蒸汽出口;138、蒸馏液出口;140、视镜;200、冷凝区;210、冷凝装置;211、第二总进液管;212、第二总出液管;213、第二热交换管;220、第二蒸汽空间;300、加热区;310、加热装置;311、第一总进液管;312、第一总出液管;313、第一热交换管;320、第一蒸汽空间;400、蒸汽发生区;410、蒸汽发生装置;411、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冷凝装置、加热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冷凝装置用于接收第一蒸汽与废水原液,并使二者交换热量,以对所述废水原液升温的同时获得第一冷凝液;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冷凝装置的上方,所述加热装置具有第一蒸汽排出口,所述第一蒸汽排出口与所述冷凝装置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用于接收闪蒸蒸汽与所述废水原液蒸发后形成的循环液,并使二者交换热量,以使所述循环液升温的同时获得第二冷凝液与所述第一蒸汽;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具有进液端,所述进液端同时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的冷凝液排放端连通;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第一冷凝液与所述第二冷凝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中的换热面积较加热装置中的换热面积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热交换管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用于通过废水原液,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的外部具有第一蒸汽空间,所述第一蒸汽空间用于供所述第一蒸汽通过,以使得所述第一蒸汽与所述废水原液交换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空间的体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组内供废水原液容纳的空间的体积的比值为0.5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冷凝与循环蒸汽自发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伟炳崔玉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闻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