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平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52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载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翻转平移装置,包括:下框架,下端连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前支架和第一后支架,上框架,前端铰接在所述下框架上,上框架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前支架和第二后支架,上框架的顶部连有载具台;第一气缸,固定端铰接在第一前支架,气缸的输出端铰接第二后支架;和第二气缸,固定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后支架,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铰接第二前支架,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交叉布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双工位共同作用,带动上框架的后端绕自身前端运动,进而带动载具台运动。双工位气缸旋转机构,有效降低单工位气缸所受力矩,降低单气缸设计的直径与行程,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与稳定安全,成本降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平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载具
,尤其涉及一种翻转平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子行业对环境要求高,一般是干净无尘环境,这要求大力矩翻转平移装置的执行机构不可以产生作业污染。当前大力矩翻转平移装置的执行机构一部分采用减速机加电机驱动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费用高的缺点;或使用气缸驱动翻转,具有安全性差,翻转不到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平移装置,以解决采用气缸驱动旋转时安全性差、反转不到位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翻转平移装置,包括:
[0006]下框架,所述下框架的下端连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前支架和第一后支架;
[0007]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下框架上,所述上框架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前支架和第二后支架,所述上框架的顶部连有载具台;
[0008]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前支架,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后支架;和
[0009]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后支架,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前支架,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交叉布置。
[0010]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双工位共同作用,带动上框架的后端绕自身前端运动,进而带动载具台运动。双工位气缸旋转机构,可有效的降低单工位气缸所受的较大力矩,双工位气缸机构降低单气缸设计的直径与行程,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与稳定安全,成本降低。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下框架上设有轴承座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中;
[0012]所述上框架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中,所述编码器用于获取所述转轴的旋转角度。
[0013]轴承座能够获取转轴的旋转角度,进而获得上框架的翻转角度。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均设有先导阀。
[0015]先导阀对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具有断气保压的作用,进而防范断气下坠风险,以及避免发生单工位气缸由于气体可压缩而动作不到位的情况。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还包括上框架本体,所述第二前支架和所述第二后支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上框架本体的侧面;
[0017]所述下框架设有与所述上框架本体的下表面弹性接触的软垫。
[0018]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弹性接触,避免上框架回落时硬性撞击下框架。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本体连接有第一侧支架,所述第一侧支架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相对所述转轴的轴向内侧,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支架中。
[0020]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支架中,对转轴径向限位。
[0021]作为优选,还包括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带动所述载具台在上框架上滑动。
[0022]平移组件带动载具台在上框架上滑动。
[002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后支架的表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载具台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0024]第二后支架上设置滑轮,对载具台提供滑动支撑的作用。
[0025]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本体还连接有第二侧支架,所述第二侧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支架和所述第二后支架之间;
[0026]所述平移组件包括:
[0027]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一侧支架,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侧支架上;和
[002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载具台,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
[0029]第三气缸的缸体被限位在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上,进而在翻转式保持稳定。
[0030]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本体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导轨,所述载具台的底部设有滑设在所述导轨的滑块。
[0031]载具台通过滑块滑设导轨上,提高滑动的稳定性。
[003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前支架、所述第一后支架、所述第二前支架、所述第二后支架、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平移组件均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组。
[0033]第一前支架、第一后支架、第二前支架、第二后支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平移组件均设有左右对称的两组,使上框架受力更平衡。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双工位共同作用,带动上框架的后端绕自身前端运动,进而带动载具台运动。双工位气缸旋转机构,可有效的降低单工位气缸所受的较大力矩,双工位气缸机构降低单气缸设计的直径与行程,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与稳定安全,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翻转平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图1中A圈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平移装置,如图1和图2,翻转平移装置包括下框架1、上框架2,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
[0042]下框架1的下端连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前支架101和第一后支架102。
[0043]上框架2的前端铰接在下框架1上,上框架2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前支架201和第二后支架202,上框架2的顶部连有载具台50。
[0044]第一气缸3的固定端铰接在第一前支架101,气缸3的输出端铰接第二后支架202。
[0045]第二气缸4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后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架(1),所述下框架(1)的下端连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一前支架(101)和第一后支架(102);上框架(2),所述上框架(2)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下框架(1)上,所述上框架(2)设有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的第二前支架(201)和第二后支架(202),所述上框架(2)的顶部连有载具台(50);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的固定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前支架(101),所述气缸(3)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后支架(202);和第二气缸(4),所述第二气缸(4)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后支架(102),所述第二气缸(4)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前支架(201),所述第一气缸(3)与所述第二气缸(4)交叉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1)上设有轴承座(10)和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0)中;所述上框架(2)设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端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0)中,所述编码器用于获取所述转轴(21)的旋转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3)、所述第二气缸(4)均设有先导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2)还包括上框架本体(200),所述第二前支架(201)和所述第二后支架(20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上框架本体(200)的侧面;所述下框架(1)设有与所述上框架本体(200)的下表面弹性接触的软垫(1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丁森郁金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菲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