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584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燃油错流过滤器包括壳体、底端盖、顶端盖和排出部。壳体内具有多个过滤管,壳体和过滤管间形成滤液收集腔,过滤管构造为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其微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80nm,以阻止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通过。底端盖设置于壳体的底端,其内形成底部集液腔,底部集液腔与过滤管连通,底部集液腔与滤液收集腔隔开,底端盖具有底部开口。顶端盖设置于壳体的顶端,其内形成顶部集液腔,顶部集液腔与过滤管连通,且顶部集液腔与滤液收集腔隔开,顶端盖设置有顶部开口。排出部设置于壳体且与滤液收集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可以去除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80nm的杂质。80nm的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油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常常会混入一些水分、铁锈和泥沙等杂质。但当燃油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的燃料时,若其中含有过多的杂质或水分,将严重影响柴油机的使用寿命和效率。例如,进入柴油机内的燃油中含有的水分和杂质会造成喷油器磨损加剧、燃油的雾化质量下降以及燃烧恶化等不良影响。
[0003]传统船舶燃油净化工艺采用离心分油机对燃油进行除水除杂处理,但受离心分离工艺限制,一般只能分离出船舶燃油中较大粒径(≥10μm)的杂质。小粒径的杂质则仍然会进入船舶燃油动力系统,从而对动力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0004]因此,需要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用于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管,所述壳体和所述多个过滤管之间的空间构造为滤液收集腔,并且所述过滤管构造为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且所述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的微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80nm,以阻止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进入所述滤液收集腔;
[0008]底端盖,所述底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底端盖内形成底部集液腔,所述底部集液腔与所述多个过滤管连通,且所述底部集液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隔开,所述底端盖设置有底部开口;
[0009]顶端盖,所述顶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顶端盖内形成顶部集液腔,所述顶部集液腔与所述多个过滤管连通,且所述顶部集液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隔开,所述顶端盖设置有顶部开口;
[0010]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
[0012]底部密封部,所述底部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端盖之间,所述底部密封部和所述底端盖围成所述底部集液腔,所述底部密封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底部集液腔的底部通道,所述过滤管延伸进入所述底部通道;
[0013]顶部密封部述顶部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顶端盖之间,所述顶部密封部和所述顶端盖围成所述顶部集液腔,所述顶部密封部设置有通向所述顶部集液腔的顶部通道,所述过滤管延伸进入所述顶部通道。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密封部和/或所述顶部密封部包括:
[0015]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连接至所述底端盖或所述顶端盖,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0016]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多个沉头穿孔;
[0017]其中,所述第一压板对接至所述第二压板,且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多个沉头穿孔对应,对应的所述通孔与所述沉头穿孔形成所述底部通道和/或所述顶部通道。
[0018]进一步地,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构造为环状,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背向所述壳体的侧面,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压板;
[0019]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压板的侧面,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压板。
[0020]进一步地,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构造为环状,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过滤管的端部,并嵌入所述沉头穿孔的锪平处,以使得所述第二垫片抵接至所述第一压板。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管延伸穿过所述沉头穿孔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压板。
[0022]根据本技术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可以去除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且还具有体积小、噪声低、能耗小、分离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002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包括:
[0024]两个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两个燃油错流过滤器包括第一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第二燃油错流过滤器;
[0025]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第一底部开口和所述第二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第二底部开口;
[0026]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第一顶部开口和所述第二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第二顶部开口;
[0027]混合液输入管路,所述混合液输入管路连通至所述循环管路,以向系统输入混合液;以及
[0028]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连通至所述循环管路,以排出系统产生的废液。
[0029]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路包括:
[0030]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底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循环单向阀;
[0031]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底部开口连通;
[0032]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远离所述第一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三管路的远离所述第二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端部连通,所述第四管路设置有所述循环泵,以使得所述循环管路内的流体能够从所述第四管路流向所述第三管路。
[00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
[0034]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五管路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0035]第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六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一管路,并且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
[003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位于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处和所述循环单向阀之间;
[0037]所述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七管路的两端分别连通至所述第六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并且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循环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七管路与所述第六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接处之间。
[0038]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
[0039]滤液出口管路,所述滤液出口管路、所述第一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第一排出部以及所述第二燃油错流过滤器的第二排出部经由三通件连通;
[0040]冲洗管路,所述冲洗管路连通至所述滤液出口管路。
[0041]根据本技术的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用于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管,所述壳体和所述多个过滤管之间的空间构造为滤液收集腔,并且所述过滤管构造为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且所述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的微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80nm,以阻止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进入所述滤液收集腔;底端盖,所述底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底端盖内形成底部集液腔,所述底部集液腔与所述多个过滤管连通,且所述底部集液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隔开,所述底端盖设置有底部开口;顶端盖,所述顶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顶端盖内形成顶部集液腔,所述顶部集液腔与所述多个过滤管连通,且所述顶部集液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隔开,所述顶端盖设置有顶部开口;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密封部,所述底部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端盖之间,所述底部密封部和所述底端盖围成所述底部集液腔,所述底部密封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底部集液腔的底部通道,所述过滤管延伸进入所述底部通道;顶部密封部述顶部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顶端盖之间,所述顶部密封部和所述顶端盖围成所述顶部集液腔,所述顶部密封部设置有通向所述顶部集液腔的顶部通道,所述过滤管延伸进入所述顶部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密封部和/或所述顶部密封部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连接至所述底端盖或所述顶端盖,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多个沉头穿孔;其中,所述第一压板对接至所述第二压板,且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多个沉头穿孔对应,对应的所述通孔与所述沉头穿孔形成所述底部通道和/或所述顶部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构造为环状,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背向所述壳体的侧面,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压板;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压板的侧面,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压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构造为环状,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过滤管的端部,并嵌入所述沉头穿孔的锪平处,以使得所述第二垫片抵接至所述第一压板。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延伸穿过所述沉头穿孔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压板。7.一种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波肖凯华张西兆沈腾苏畅冀青鹏朱向利涂世恩郭明山陈秋燕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