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584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燃油错流过滤器包括壳体、底端盖、顶端盖和排出部。壳体内具有多个过滤管,壳体和过滤管间形成滤液收集腔,过滤管构造为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其微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80nm,以阻止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通过。底端盖设置于壳体的底端,其内形成底部集液腔,底部集液腔与过滤管连通,底部集液腔与滤液收集腔隔开,底端盖具有底部开口。顶端盖设置于壳体的顶端,其内形成顶部集液腔,顶部集液腔与过滤管连通,且顶部集液腔与滤液收集腔隔开,顶端盖设置有顶部开口。排出部设置于壳体且与滤液收集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可以去除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80nm的杂质。80nm的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柴油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油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常常会混入一些水分、铁锈和泥沙等杂质。但当燃油作为船舶动力系统的燃料时,若其中含有过多的杂质或水分,将严重影响柴油机的使用寿命和效率。例如,进入柴油机内的燃油中含有的水分和杂质会造成喷油器磨损加剧、燃油的雾化质量下降以及燃烧恶化等不良影响。
[0003]传统船舶燃油净化工艺采用离心分油机对燃油进行除水除杂处理,但受离心分离工艺限制,一般只能分离出船舶燃油中较大粒径(≥10μm)的杂质。小粒径的杂质则仍然会进入船舶燃油动力系统,从而对动力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0004]因此,需要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和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错流过滤器,用于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管,所述壳体和所述多个过滤管之间的空间构造为滤液收集腔,并且所述过滤管构造为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且所述超疏水多孔陶瓷膜管的微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80nm,以阻止粒径大于80nm的杂质进入所述滤液收集腔;底端盖,所述底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底端盖内形成底部集液腔,所述底部集液腔与所述多个过滤管连通,且所述底部集液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隔开,所述底端盖设置有底部开口;顶端盖,所述顶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顶端盖内形成顶部集液腔,所述顶部集液腔与所述多个过滤管连通,且所述顶部集液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隔开,所述顶端盖设置有顶部开口;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滤液收集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密封部,所述底部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端盖之间,所述底部密封部和所述底端盖围成所述底部集液腔,所述底部密封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底部集液腔的底部通道,所述过滤管延伸进入所述底部通道;顶部密封部述顶部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顶端盖之间,所述顶部密封部和所述顶端盖围成所述顶部集液腔,所述顶部密封部设置有通向所述顶部集液腔的顶部通道,所述过滤管延伸进入所述顶部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密封部和/或所述顶部密封部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连接至所述底端盖或所述顶端盖,所述第一压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压板开设有多个沉头穿孔;其中,所述第一压板对接至所述第二压板,且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多个沉头穿孔对应,对应的所述通孔与所述沉头穿孔形成所述底部通道和/或所述顶部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构造为环状,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背向所述壳体的侧面,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压板;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压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压板的侧面,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压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错流过滤器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构造为环状,所述第二垫片套设于所述过滤管的端部,并嵌入所述沉头穿孔的锪平处,以使得所述第二垫片抵接至所述第一压板。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延伸穿过所述沉头穿孔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压板。7.一种燃油深度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波肖凯华张西兆沈腾苏畅冀青鹏朱向利涂世恩郭明山陈秋燕武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