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514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包括止推轴承座、二级密封盘、一级径向轴承座、二级径向轴承座、止推盘以及内部引气结构;所述内部引气结构包括主干路引气结构、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主干路引气结构包括引气孔和一级轴承座分气槽,引气孔为螺旋孔;第一支路冷却结构包括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一级密封盘分气槽、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以及电机内部空间;第二支路冷却结构包括一二级连接风道、二级轴承座通道以及二级密封盘冷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设计的螺旋式引气孔,提高气流速度,将高压气体直接通过引气孔进入空压机内部,对各部位进行冷却。部位进行冷却。部位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的空气冷却系统,尤其是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空气悬浮离心式永磁电机直驱空压机的空气冷却系统通常以中冷器作为空气冷却系统的气体来源,其通过连接管路进入空气冷却系统,对永磁电机和空气轴承进行散热。此种通过连接管路将空气引入冷却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缺陷,由于一般连接管路为软管且长度较长,其布置和安装较为繁琐,存在管路受压及破损断裂的风险。
[0003]另外,连接管路流通性不易监测。当连接管路因外部因素受到挤压,导致空气冷却系统没有足够的空气流入,其循环性能变差,散热能力下降;严重时,连接管路破损断裂,冷却功能丧失,空压机中积聚大量热量不能及时散去,导致空压机烧毁,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可以解决外接冷却管路,容易出现的管路断裂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包括壳体、定子、转子、止推轴承座、二级密封盘、一级径向轴承座、二级径向轴承座、止推盘、蜗壳、一级叶轮以及内部引气改进系统;所述内部引气改进系统包括主干路引气结构、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所述主干路引气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连通;所述主干路引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推轴承座上轴向的贯穿的引气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干路引气结构还包括一级轴承座分气槽、所述蜗壳与所述止推轴承座之间构成的空腔;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上设有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所述引气孔一端与所述蜗壳和所述止推轴承座之间的空腔连通;所述引气孔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包括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级密封盘分气槽、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以及所述壳体、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转子围成的电机内部空间;
[0009]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内设有径向的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以及轴向的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
[0010]所述止推盘以及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
[0011]所述止推盘和所述止推轴承座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
[0012]所述止推轴承座上设有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
[0013]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与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连通;
[0014]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与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连通;
[0015]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与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连通;
[0016]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与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连通;
[0017]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与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连通;
[0018]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连通。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为圆盘形,径向的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为四个,四个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圆周方向均布。
[0020]进一步的,轴向的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圆周方向均布;四个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均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连通。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路冷却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壳体的顶壁内部的一二级连接风道、设在所述二级径向轴承座上的二级轴承座通道以及设在所述二级密封盘与所述二级径向轴承座之间的二级密封盘冷却槽;所述一二级连接风道分别与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以及所述二级轴承座通道连通;所述二级轴承座通道与所述二级密封盘冷却槽连通。
[002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出气孔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孔的孔口侧壁铰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引气孔为螺旋形状。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出气孔,可以将变热后的冷却空压机内部的高压气体从壳体内散放到空气中,避免被空压机内部的零部件加热后的高压气体一直集聚在内部,造成空压机内部的零部件因过热损坏;通过出气孔的孔口设置的过滤网,可以避免空压机不工作时,灰尘进入空压机内部,造成旋转部件损坏,通过过滤网一端与出气孔铰接的设计,可以在空压机内部的压力较大时,过滤网可以沿铰接点自动打开,避免在空压机内憋气,造成空压机内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是非常合理的设计。
[0026]2. 所述引气孔设计为螺旋形状是为了增大引入的空气的速度,加快换热速度,提高冷却效果,避免烧坏轴承和定转子,延长轴承和定转子的使用寿命;
[0027]3. 通过将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为四个且四个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圆周方向均布的设计以及将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沿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的圆周方向均布的设计,可以增大压缩空气的流通量,进而提高冷却效果,避免烧坏轴承和定转子,延长轴承和定转子的使用寿命;
[0028]4. 通过在一级密封座上设计的引气孔,将一级叶轮与蜗壳产生的高压气体直接通过引气孔进入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后,分别经过所述一二级连接风道

所述二级轴承座通道

所述二级密封盘冷却槽

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

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

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

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

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

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

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

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有进入所述电机内部空间的空气从出气孔排到空压机的壳体外部;这样就完成了对空压机内部各部位的冷却,避免了外部接冷却风管的麻烦和外界冷却风管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过滤网的安装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引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标号说明:
[0034]1‑
壳体、2

定子、3

转子、4

止推轴承座、5

二级密封盘、6

一级径向轴承座、7

二级径向轴承座、8

止推盘、10

一二级连接风道、11

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2

一级轴承座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包括壳体(1)、定子(2)、转子(3)、止推轴承座(4)、二级密封盘(5)、一级径向轴承座(6)、二级径向轴承座(7)、止推盘(8)、蜗壳(20)以及一级叶轮(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引气改进系统;所述内部引气改进系统包括主干路引气结构、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所述主干路引气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连通;所述主干路引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推轴承座(4)上轴向的贯穿的引气孔(22);所述引气孔(22)用于为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以及第二支路冷却结构提供气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路引气结构还包括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所述蜗壳(20)与所述止推轴承座(4)之间构成的空腔;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6)上设有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所述引气孔(22)一端与所述蜗壳(20)和所述止推轴承座(4)之间的空腔连通;所述引气孔(22)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空压机内部引气的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冷却结构包括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2)、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3)、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14)、一级密封盘分气槽(15)、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16)以及由所述壳体(1)、所述定子(2)和所述转子(3)围成的电机内部空间(17);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6)内设有径向的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2)以及轴向的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二通道(16);所述止推盘(8)以及所述一级径向轴承座(6)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3);所述止推盘(8)和所述止推轴承座(4)之间设有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14);所述止推轴承座(4)上设有所述一级密封盘分气槽(15);所述一级轴承座分气槽(11)与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2)连通;所述一级轴承座第一通道(12)与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3)连通;所述止推轴承第一冷却槽(13)与所述止推轴承第二冷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崔乐杨旭牛树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