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后横梁的级进落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909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汽车零部件压装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顶后横梁的级进落料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零件感应、导柱、斜楔滑块组件、浮料架、平衡块、送料导向、第一冲孔凹模、第一落料凹模、第二落料凹模、第一成型凸模、第二成型凸模、第一修边凹模、第二修边凹模、第二冲孔凹模、下模分离刀块;所述上模包括导套、斜楔、上模座、吊耳、压料板、冲头、定位销、第一落料刀块、第二落料刀块、第一成型凹模、第二成型凹模、第一修边凸模、第二修边凸模、冲孔凸模、上模分离刀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级进落料成型模落料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落料及成型模具,可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可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可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顶后横梁的级进落料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汽车零部件压装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顶后横梁的级进落料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市场新车型迭出,汽车的研发周期和市场寿命越来越短,导致对配套的白车身模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车顶后横梁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传统的车顶后横梁冲压模具,不仅需要多副模具,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型轿车顶后横梁焊接总成结构(CN200520010159.8),由顶后横梁内板、顶后横梁外板和顶盖组成,其中顶后横梁外板和顶后横梁内板上下重合并在边缘处焊接固定,形成框架式的顶后横梁,这样强度、刚度都比较好,成为连接左/右侧围焊接总成后部的主要受力部件。上述顶后横梁再焊接在顶盖后端的下部,在其靠顶盖内侧的焊接结合处在增加多条焊接膨胀胶阻力筋,由于在阻力筋内涂有膨胀胶,避免了顶后横梁与顶盖在该处的刚性接触。上述专利通过焊接方式制作顶后横梁,使得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为此设计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落料成型级进模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后横梁的级进落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和上模(2);所述下模(1)包括下模座(101)、零件感应(102)、导柱(103)、斜楔滑块组件(104)、浮料架(105)、平衡块(106)、送料导向(107)、第一冲孔凹模(108)、第一落料凹模(109)、第二落料凹模(110)、第一成型凸模(111)、第二成型凸模(112)、第一修边凹模(113)、第二修边凹模(114)、第二冲孔凹模(115)、下模分离刀块(116);所述下模(1)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冲孔凹模(108)、第一落料凹模(109)、第二落料凹模(110)、第一成型凸模(111)、第二成型凸模(112)、第一修边凹模(113)、第二修边凹模(114)、第二冲孔凹模(115)、斜楔滑块组件(104)、下模分离刀块(116);所述下模座(101)两侧设置所述导柱(103);所述下模座(101)两侧设置所述平衡块(106);所述平衡块(106)设置于所述导柱(103)的前面;所述下模座(101)两侧设置所述浮料架(105);所述浮料架(105)设置于所述导柱(103)的后面;所述下模座(101)的一侧设置所述零件感应(102);所述下模座(101)的另一侧所述送料导向(107);所述上模(2)包括导套(201)、斜楔(202)、上模座(203)、吊耳(204)、压料板(205)、冲头(206)、定位销(207)、第一落料刀块(208)、第二落料刀块(209)、第一成型凹模(210)、第二成型凹模(211)、第一修边凸模(212)、第二修边凸模(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陈伟胡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捷众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