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432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1
定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线圈线多次卷绕于卷绕模具以形成环状的线圈束的工序;以及从切槽的轴向下侧向上侧将线圈束插入切槽的工序。卷绕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沿轴向延伸;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以与主体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于主体的轴向上侧;以及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配置于主体的径向内侧,并沿轴向延伸。叶片从线圈束的周向内侧和外侧夹住横跨在主体与分隔件之间的线圈线,在进行形成的工序中,分隔件相对于主体沿径向移动。件相对于主体沿径向移动。件相对于主体沿径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定子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将线圈插入定子芯部的切槽来制造定子的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

12552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环状的线圈插入定子芯部的切槽的线圈插入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

1255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在定子中,为了减少马达的损失,需要在定子芯部的切槽内以使间隙变小的方式卷绕线圈。在定子的切槽中,为了提高占空系数,需要将线圈规则地排列、即进行所谓的对齐卷绕等。
[0005]作为将线圈插入一体型的定子芯部的方法,存在一种将环状的线圈从切槽开口压入的方法。然而,在上述方法中,无法实现对齐卷绕,占空系数低。
[0006]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定子的占空系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出发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多个切槽的定子芯部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线圈线多次卷绕于卷绕模具以形成环状的线圈束的工序;以及从切槽的轴向下侧向上侧将线圈束插入切槽的工序,卷绕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沿轴向延伸;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以与主体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于主体的轴向上侧;以及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配置于主体的径向内侧,并沿轴向延伸,叶片从线圈束的周向内侧和外侧夹住横跨在主体与分隔件之间的线圈线,在进行形成的工序中,分隔件相对于主体沿径向移动。专利技术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可提高定子的占空系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定子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的剖视图。图2是主要表示线圈束的示意图。图3是主要表示弯折后的线圈束的示意图。图4是从侧面观察卷绕模具时的示意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卷绕模具时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分隔件的示意图。图7是第二分隔件的示意图。图8是第三分隔件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定子的制造工序的图。图10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2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3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4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5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6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7是表示形成线圈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18是表示从图13中的箭头XVIII观察时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从图14中的箭头XIX观察时的示意图。图20是表示从图16中的箭头XX观察时的示意图。图21是沿图17的线段XXI-XXI的剖视图。图22是将楔形的夹具或楔形件安装于卷绕模具的示意图。图23是表示进行插入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进行插入的工序和进行压缩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5是表示进行压缩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6是表示进行恢复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7是表示进行收纳的工序的示意图。图28是表示进行收纳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图29是表示进行收纳的工序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不重复其说明。
[001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子1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即切槽的贯穿方向设为“轴向”。将沿轴向的一侧设为上侧,另一侧设为下侧。上下方向用于规定位置关系,而并非限定实际的方向。即,下方向并不一定指重力方向。轴向没有特别限定,其包括铅垂方向、水平方向以及与铅垂方向、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等。
[0012]此外,将与定子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沿径向的一侧设为内侧,另一侧设为外侧。另外,将沿以定子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设为“周向”。
[0013]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有时为了强调特征部分这一目的,出于方便而放大表示作为特征的部分。因此,各结构要素的尺寸及比例并不一定与实际相同。此外,有时为了同样的目的而省略不作为特征的部分进行图示。
[0014](定子)如图1所示,定子1是马达的构成部件,与未图示的转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旋转力矩。
定子1包括线圈束10、定子芯部20、绝缘纸30和楔形件40。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设为以跨及若干个切槽21的方式卷绕线圈的分布卷绕。
[0015]<定子芯部>本实施方式的定子芯部20是一体型的定子芯部20。另外,也可以使用分割型的定子芯部。定子芯部20形成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定子芯部20是层叠薄硅钢板而形成的。定子芯部20以放射状形成有多个极齿23。极齿23彼此之间形成有切槽21。极齿23隔着切槽21沿径向延伸。
[0016]切槽21具有作为切槽21的径向开口部的切槽开口22。切槽开口22比切槽21中收纳线圈边部11的空间的周向宽度小。切槽开口22在周向上形成于切槽21的中央部。
[0017]<线圈束>线圈束10是线圈线以环状卷绕而成的。另外,线圈束10的各线圈线排列成束的方向是径向。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线为圆线,但并不受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扁线等。
[0018]图2示意性地表示示出了后述的卷绕模具100的叶片131、132、线圈移动机构150和线圈限位件160的线圈束。如图2所示,线圈束10具有:两个线圈边部11;以及线圈过渡部12。
[0019]两个线圈边部11收纳在切槽21内。线圈边部11沿轴向延伸。具体而言,供一个线圈边部11收纳的切槽21与供另一个线圈边部11收纳的切槽21不同。另外,供一个线圈边部11收纳的切槽21与供另一个线圈边部11收纳的切槽21既可以相邻,也可以隔着别的切槽沿周向配置。
[0020]线圈边部11是对齐卷绕。即,在对齐卷绕中,线圈边部11在规定方向上规则地层叠。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边部11在切槽21中在周向上规则地层叠,但并不局限于此。
[0021]线圈过渡部12将两个线圈边部11连接。线圈过渡部12配置于轴向两侧。具体而言,位于轴向上侧的线圈过渡部12是将两个线圈边部11的上端部连接的上侧线圈边端。位于轴向下侧的线圈过渡部12是将线圈边部11的下端部连接的下侧线圈边端。
[0022]线圈束在轴向上侧具有第一弯折痕迹13a和第二弯折痕迹13b。第一弯折痕迹13a是沿径向弯折的痕迹。第二弯折痕迹13b是从第一弯折痕迹13a在轴向上侧沿周向朝向切槽开口22弯折的痕迹。
[0023]<绝缘纸>如图1所示,绝缘纸30将由插入切槽21的多根线圈线构成的线圈边部11覆盖。绝缘纸30在切槽21中沿着对去掉径向内侧的空间进行划界的极齿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纸30呈U字状。
[0024]<楔形件>楔形件40配置在切槽21内配置的线圈线与切槽开口22之间。线圈束10既可以被绝缘纸30覆盖,也可以不被绝缘纸30覆盖。楔形件40将切槽开口22封堵。
[0025]本实施方式的楔形件40配置于切槽21内的上端部。此外,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所述定子包括具有沿轴向贯穿的多个切槽的定子芯部,其中,包括:将线圈线多次卷绕于卷绕模具以形成环状的线圈束的工序;以及从所述切槽的轴向下侧向上侧将所述线圈束插入所述切槽的工序,所述卷绕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沿轴向延伸;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以与所述主体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主体的轴向上侧;以及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径向内侧,并沿轴向延伸,所述叶片从所述线圈束的周向内侧和外侧夹住横跨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分隔件之间的所述线圈线,在进行所述形成的工序中,所述分隔件相对于所述主体沿径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卷绕模具包括轴向位置不同的多个所述分隔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比所述叶片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轴向上方依次定位有被卷绕的所述线圈束的直径大的所述分隔件。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比所述叶片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各所述分隔件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观察时重叠。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进行所述形成的工序中,以一个轴为中心使多个所述分隔件沿径向移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分隔件通过旋转运动而径向移动。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叶片的轴向上端部互相具有圆角形状并相对。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线圈束的周向内侧夹住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叶片构成为能沿轴向移动。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线圈束的周向内侧和外侧夹住所述线圈线的所述叶片之间的周向距离比作为所述切槽的径向开口部的切槽开口的周向宽度小,或者与作为所述切槽的径向开口部的切槽开口的周向宽度相同。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其中,横跨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分隔件之间的所述线圈线通过所述叶片朝与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下宏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