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251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晶硅PERC电池生产领域。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该晶硅PERC电池从下至上依次为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背面钝化膜(3)、基体P型硅(6)、N型发射极(7)、正面钝化膜(9),晶硅PERC电池背面有背面激光开槽(5),背面激光开槽(5)中印刷有背银电极(1),晶硅PERC电池正面的N型发射极(7)和正面钝化膜(9)上有正面激光镂空槽(8),正面激光镂空槽(8)处有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和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正面开有正面激光镂空槽,搭配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形成选择性发射极,再叠加二次印刷连续实栅线,增加正面银电极的印刷高度,进一步降低金属化的串联电阻。低金属化的串联电阻。低金属化的串联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晶硅PERC电池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光伏制造产业中,PERC电池作为性价比比较高的光伏产品,进一步的发展依然面临转换效率瓶颈的问题,下一代新型电池技术包括HJT、TOPCon、IBC的量产则存在设备成本高、上下游配套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满足持续降低光伏制造产品度电成本的要求,是当下光伏制造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晶硅PERC电池结构,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兼容性强,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从而延长PERC电池运转周期。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该晶硅PERC电池从下至上依次为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背面钝化膜(3)、基体P型硅(6)、N型发射极(7)、正面钝化膜(9),晶硅PERC电池背面有背面激光开槽(5),背面激光开槽(5)中印刷有背银电极(1),晶硅PERC电池正面的N型发射极(7)和正面钝化膜(9)上有正面激光镂空槽(8),正面激光镂空槽(8)处有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和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
[0005]正面激光镂空槽(8)为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槽线,其中,每条虚槽线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比为1:1,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为一条实槽线的长度的1

1.5倍。
[0006]槽线宽度为120μm,每条虚线的长度为1mm。
[0007]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为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镂空银印刷线,其中,每条虚镂空银印刷线与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比为1:1,相邻两条镂空银印刷线的间距为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的1

1.1倍,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小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宽度小于每条实槽线的。
[0008]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为多条平行的实线银印刷线,每条实线银印刷线印刷在一条镂空银印刷线上。
[0009]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的制备方法,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0010]步骤一、对基体P型硅进行双面制绒;
[0011]步骤二、制绒完成后在正面进行磷扩散,形成PN结,获得N型发射极(7);
[0012]步骤三、在N型发射极(7)上进行正面激光开槽,开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槽线形成正面激光镂空槽(8);
[0013]步骤四、进行双面去PSG然后进行背面抛光;
[0014]步骤五、进行双面钝化,制备正面钝化膜(9)和背面钝化膜(3);
[0015]步骤六、在背面进行激光开槽,形成背面激光开槽(5);
[0016]步骤七、在背面激光开槽(5)印刷银电极,并烘干,形成背银电极(1);
[0017]步骤八、在背面印刷铝浆形成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
[0018]步骤九、在正面激光镂空槽(8)处印刷镂空银印刷线,形成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并烘干;
[0019]步骤十、在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上印刷实线银印刷线,形成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然后烘干和烧结;
[0020]步骤十一、进行LID氢钝化处理。
[0021]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腐蚀性强的银浆,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
[0022]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为镂空交错金属细栅线。金属细栅线采用单线镂空,相邻线交错的设计,同时限定镂空图案中虚实线段的绝对长度,以保证镂空线段分布的均匀性,最大程度实现载流子导出的最短路径。
[0023]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为金属实栅线。二次印刷可实现镂空线段的连通,同时增加镂空线段的印刷高度,进一步降低金属化的串联电阻。需要说明,此处二次印刷所使用为对氮化硅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从而可实现金属化区域局部的接触钝化。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正面开有正面激光镂空槽,搭配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形成选择性发射极,再叠加二次印刷连续实栅线,增加正面银电极的印刷高度,进一步降低金属化的串联电阻,同时二次印刷使用对正面钝化膜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从而可实现金属化区域局部的接触钝化,最终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此技术工艺与当前产线兼容性好,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晶硅PERC电池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正面激光镂空槽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背银电极,2、全铝背场或铝栅线,3、背面钝化膜,4、槽线,5、背面激光开槽,6、基体P型硅,7、N型发射极,8、正面激光镂空槽,9、正面钝化膜,10、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1、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41、实线,42、虚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如图1所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银电极1、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背面钝化膜3、背面激光开槽5、基体P型硅6、N型发射极7、正面激光镂空槽8、正面钝化膜9、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所述正面钝化膜9可采用SiONx+SiNx或SiO+SiNx膜层,所述背面钝化膜3可采用SiONx+SiNx或AlOx(氧化铝)+SiNx膜层。
[0030]图1中所述的N型发射极之上正面激光镂空槽8,用于形成选择性发射极,其镂空图案如图2所示,每条虚槽线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都为1mm,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为1.3 mm,槽线宽度为120μm,相邻两条槽线虚实相对(即相邻两条槽线中一条从左到右为虚槽线、实槽线、虚槽线、实槽线等间隔排列,另外一条即为实槽线、虚槽线、实槽线、虚槽线等间隔排列),
[0031]图1中所述的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其图案如图2类似,采用镂空交错金属细栅
线(镂空银印刷线),每条虚镂空银印刷线与每条实镂空银印刷线的长度都为0.8mm,相邻两条镂空银印刷线的间距也约为1.3 mm(实际值为1.3mm+160μm),镂空银印刷线宽度为40μm,相邻两条槽线虚实相对。
[0032]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其图案采用连续实栅线(实线银印刷线),相邻两栅线间距1约为1.3μm(实际值为1.3mm+160μm),二次印刷叠加于一次印刷图案之上,每条实线银印刷线宽度大于等于镂空银印刷线宽度小于槽线宽度,本实施例中宽度取40μm。
[0033]注意: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腐蚀性强的银浆,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采用的银浆为对正面钝化膜9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的银浆,这些银浆可以根据需要在市场上直接购买。
[0034]实施例2
[0035]步骤1. 对所述基体P型硅进行双面制绒处理。采用碱制绒。
[0036]步骤2. 对步骤1所得产品的正面进行磷扩散,形成PN结。
[0037]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该晶硅PERC电池从下至上依次为全铝背场或铝栅线(2)、背面钝化膜(3)、基体P型硅(6)、N型发射极(7)、正面钝化膜(9),晶硅PERC电池背面有背面激光开槽(5),背面激光开槽(5)中印刷有背银电极(1),其特征在于:晶硅PERC电池正面的N型发射极(7)和正面钝化膜(9)上有正面激光镂空槽(8),正面激光镂空槽(8)处有正面一次印刷银电极(10)和正面二次印刷银电极(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晶硅PERC二次印刷图案,其特征在于:正面激光镂空槽(8)为多条平行的虚实相间的槽线,其中,每条虚槽线与每条实槽线的长度比为1:1,相邻两条槽线的间距为一条实槽线的长度的1

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飞赵军龙张波杨颋张云鹏李雪方郭丽杨旭彪梁玲杜泽霖李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