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408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所述过渡支撑水管上设有把手,所述过渡支撑水管端部设有水管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炉冷却装置,结构简单,可方便水冷作业,确保拆炉作业安全、缩短炉役检修工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转炉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炉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转炉是炼钢厂的关键冶金设备,其运转状况直接关系到炼钢厂的炼钢质量和全年的生产效率。转炉炉衬用耐火材料砌筑,由永久层、填充层和工作层组成,由于转炉在冶炼过程中,炉内进行着极其复杂、激烈的物理化学反应和机械运动,受装料时金属原料对炉衬的冲刷及机械磨损;冶炼过程中,钢水、炉渣以及炉气对炉衬的机械冲刷和化学侵蚀;停吹、出钢以及装料时炉内温差变化造成炉衬砖受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转炉炉衬在使用中极易被侵蚀和损坏。当转炉炉衬工作层被侵蚀损坏至残余厚度约为100mm左右时,就要更换炉衬,否则,极易发生漏钢事故。对于活炉底转炉来说,更换炉衬前,应先进行洗炉作业,洗除转炉炉衬附着的溅渣层,接着将炉底与炉身分离,然后才能进行拆炉作业。由于洗炉后的炉衬仍处于高温红热状态,需等待高温炉衬冷却,然后将活动炉底与炉身分离,最后才能进行拆炉作业。若洗炉后高温炉衬冷却不充分,将给后续炉底与炉身分离以及拆炉作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自然冷却,由于高温炉衬冷却时间过长,会造成炉役检修工期延期;常规的冷却工具也不能很好的满足转炉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方便水冷作业,确保拆炉作业安全、缩短炉役检修工期的转炉冷却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所述过渡支撑水管上设有把手,所述过渡支撑水管端部设有水管接头。
[0005]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技术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0006]所述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焊接,所述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呈钝角布置。
[0007]所述进水管穿过转炉出钢口端部伸入转炉炉体内。
[0008]所述过渡支撑水管上设有调节支撑装置。
[0009]所述调节支撑装置通过支架设于过渡支撑水管的一侧或两侧。
[0010]所述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及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一端的支撑板。
[0011]所述支撑杆为穿过支架的螺纹杆,所述支撑板铰接与所述支撑杆一端。
[0012]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杆之间通过铰接块连接。
[0013]所述支撑板背面设有两组平行间隔布置的支撑耳,所述铰接块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耳上,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
[0014]所述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转炉冷却装置,结构简
单,可方便水冷作业,确保拆炉作业安全、缩短炉役检修工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转炉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为:1、水管,11、进水管,12、过渡支撑水管,2、水管接头,3、把手,4、调节支撑装置,41、支撑杆,42、支撑板,5、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本技术这种转炉冷却装置,如图1中所示,包括水管1,水管1包括进水管11和过渡支撑水管12,过渡支撑水管12上设有把手3,过渡支撑水管12端部设有水管接头2。本技术转炉冷却装置,是一种活炉底转炉拆炉前用于打水泡炉冷却工具,可确保拆炉作业安全、有效缩短炉役检修工期,同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安全可靠的特点。
[0022]本技术中,进水管11和过渡支撑水管12焊接,进水管11和过渡支撑水管12呈钝角布置,便于操作使用。进水管11穿过转炉出钢口端部伸入转炉炉体内,避免打水过程水流出,提高打水效率。
[0023]本技术中,过渡支撑水管12上设有调节支撑装置4。调节支撑装置4通过支架连接在过渡支撑水管12的一侧或两侧,以匹配炉体起到支撑冷却装置的作用,减少操作费力。
[0024]本技术中,调节支撑装置4包括支撑杆41及连接在支撑杆41一端的支撑板42。支撑杆41为穿过支架的螺纹杆,支撑板42铰接与支撑杆41一端。其中支撑杆41可用于调节控制支撑板42与炉体侧壁的相对距离,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再通过控制支撑板42的位置角度以确保与炉体壁面较好的支撑贴合,实用性更好,可方便省力的操作。
[0025]本技术中,支撑板42与支撑杆41之间通过铰接块连接。支撑板42背面设有两组平行间隔布置的支撑耳,铰接块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支撑耳上,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1上。
[0026]本技术中,在水管1上还设有用于调控流量的控制阀5,以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0027]本技术中,通过该转炉冷却装置从转炉出钢口向炉内注入冷却水,对洗炉后高温炉衬进行强制冷却,有效缩短炉役检修工期;受热胀冷缩作用的影响,还有利于残余溅渣层剥落,方便后续拆炉作业。由于冷却水与高温炉衬充分接触,在达到均匀冷却的同时,可快速降低炉衬温度。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冷却装置,如图1中所示,主要包括:水管1、水管接头2、把手3及调节支撑装置4。水管1包括进水管11及过渡支撑水管12,两节管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形成大于90的夹角,以便于配合炉体支撑放置。其中进水管11长度确保可由出钢口插入炉体内,便于注水,管径略小于出钢口套砖直径,以方便插入出钢口。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施例,进水管11及过渡支撑水管12夹角为120
°
,进水管11管径φ100mm,略小于出钢口套砖直径,进水管11长度为1260mm,与转炉出钢口套砖总长度相近,可确保进水管11一端完全插入出钢口套砖内;过渡支撑水管12长度为1000mm,其末端设置水管接头2,与转炉炉后挡火门冷却水进水管相连接。
[0029]转炉洗炉作业结束后,翻净炉内渣,转炉摇至零位,作业人员将该冷却装置的水管接头2与转炉炉后挡火门冷却水进水管连接后,手提把手3将该打水工具进水管11从转炉出钢口插入,并通过调节调节支撑装置4,以便于应用转炉上,水管稳定支撑,确保打水过程中水管的稳定性,方便操作者控制,节省力气。打开转炉炉后挡火门冷却水进水阀门,向炉内注入冷却水,待冷却水从转炉出钢口溢出时,关闭阀门,停止注水,取出该打水泡炉冷却工具,转炉停电,静置冷却8小时左右,将炉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所述水管包括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所述过渡支撑水管上设有把手,所述过渡支撑水管端部设有水管接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焊接,所述进水管和过渡支撑水管呈钝角布置。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穿过转炉出钢口端部伸入转炉炉体内。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撑水管上设有调节支撑装置。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撑装置通过支架设于过渡支撑水管的一侧或两侧。6.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军赵滨刘威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