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聚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90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5
[问题]提供一种层叠聚酯膜,其透明性高,耐粘连,并且具有优异的对硬涂布层以及对UV墨的密合性。[解决方案]该层叠聚酯膜具有在聚酯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其中所述涂布层通过将包含聚酯树脂、交联剂、以及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固化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聚酯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聚酯膜。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特别适用于如光学、包装、标签等所有领域的易粘合性涂布层的层叠聚酯膜。

技术介绍

[0002]热塑性树脂膜,特别是聚酯膜在机械性质、电性质、尺寸稳定性、透明性、耐化学品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质。因此,这种薄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例如磁记录材料;包装材料;太阳能电池应用;用于平板显示器等的抗反射膜;扩散片;如棱镜片等光学膜;以及标签印刷用膜。然而,在这样的应用中,当涂布其它材料以在聚酯膜上形成层时,根据所使用的材料,聚酯膜具有使得该材料对聚酯膜的粘合性可能差的缺点。
[0003]因此,作为赋予聚酯膜的表面以粘合性的方法之一,已知包括将各种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涂布到聚酯膜的表面以形成易粘合性涂布层的方法。
[0004]迄今为止,已知通过使用包含共聚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涂布液形成涂布层(专利文献(PTL)1);或使用包含共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涂布液形成涂布层(专利文献(PTL 2)),使得在硬涂布层或棱镜透镜加工等中容易粘合的技术。然而,这类常规技术具有关于耐粘连性差和对标签印刷中使用的UV墨(UV固化型墨)的密合性不足的问题。
[0005]还已知另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聚氨酯树脂和封端的异氰酸酯形成涂布层来提供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前板的生产中使用的硬涂布层中的易粘合性(专利文献(PTL)3)。然而,该常规技术具有透明性低的问题。
[0006]已知通过使用丙烯酸系共聚物和具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形成涂布层来提供对标签加工的易粘合性的另一种技术(专利文献(PTL)4)。然而,该常规技术具有对硬涂布层的密合性不足的问题。
[0007]引用列表
[0008]专利文献
[0009]PTL 1:JP2000

229355A
[0010]PTL 2:JP2004

35761A
[0011]PTL 3:JP2016

015491A
[0012]PTL 4:JP2004

082369A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层叠聚酯膜,其透明性高,耐粘连,并且具有优异的对硬涂布层的密合性以及优异的对UV墨的密合性。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上述问题的原因等。在他们研究期间,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层叠聚酯膜具有在聚酯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的涂布层,并且该涂布层通过将包含交联剂、聚酯树脂、以及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时,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基于这些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7]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0018]1.一种层叠聚酯膜,其包括聚酯膜基材和在所述聚酯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通过将包含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交联剂、和聚酯树脂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
[0019]2.根据项1所述的层叠聚酯膜,其中所述交联剂为包含三官能以上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0020]3.根据项1或2所述的层叠聚酯膜,其中所述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通过将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分和多异氰酸酯组分合成和聚合来获得,并且在所述合成和聚合时,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分与多异氰酸酯组分的质量比(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分的质量/多异氰酸酯组分的质量)在0.5~3的范围内。
[002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聚酯膜透明性高,耐粘连,并且具有优异的对硬涂布层的密合性以及优异的对UV墨的密合性。特别地,层叠聚酯膜在用低剂量UV加工后具有优异的对UV墨的密合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聚酯膜基材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形成聚酯膜基材的聚酯树脂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其中上述聚酯树脂的二醇组分或二羧酸组分的一部分由共聚组分替代的共聚酯树脂。共聚组分的实例包括二醇组分,如二甘醇、新戊二醇、1,4

环己烷二甲醇、和聚亚烷基二醇;二羧酸组分,如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

间苯二甲酸钠、和2,6

萘二甲酸;等。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用于聚酯膜基材的聚酯树脂主要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2,6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这些聚酯树脂当中,从物性和成本之间的平衡的观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最优选的。由这种聚酯树脂形成的聚酯膜基材优选为双轴拉伸聚酯膜,并且可以改善耐化学品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等。
[0026]聚酯树脂的制造中使用的缩聚用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制。三氧化锑是合适的,因为它是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的廉价催化剂。还优选使用锗化合物或钛化合物。缩聚催化剂的更优选的实例包括含铝和/或其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含铝和/或其化合物以及磷化合物的催化剂;和包含磷化合物的铝盐的催化剂。特别优选地,膜的透明性可以通过使用含铝和/或其化合物以及磷化合物的催化剂来改善。
[0027]本专利技术中的聚酯膜基材的层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为单层聚酯膜、具有其中各层中的组分不同的两层结构的聚酯膜、或由包括外层和内层的至少三层构成的聚酯膜基材。
[0028]涂布层
[0029]为了改善对硬涂布层的密合性、对UV墨的密合性、以及耐粘连性,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聚酯膜优选包括层叠在聚酯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该涂布层通过将包含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交联剂、和聚酯树脂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认为的是,涂布层通过用交联剂将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和聚酯树脂交联和固化而形成。然而,由于难以描述交联的化学结构本身,因此描述为通过将包含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交联剂、和聚酯树脂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涂布层可以形成在聚酯膜的两个表面上。选择性地,涂布层可以仅形成在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并且不同的树脂涂布层可以形成在另一个表面上。
[0030]下面详细地描述涂布层的各组分。
[0031]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
[0032]本专利技术中的具有聚碳酸酯结构的聚氨酯树脂优选至少具有源自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分和多异氰酸酯组分的氨基甲酸酯键部分和支化结构;并且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扩链剂。本文所述的支化结构为通过将形成分子链的其中的至少一种具有三个以上的末端官能团的前述原料组分合成和聚合,从而形成支化分子链结构而适当地引入到聚氨酯中。
[0033]由于支化结构,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具有聚碳酸酯结构的聚氨酯树脂的分子链中的末端官能团的数目为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聚酯膜,其包括聚酯膜基材和在所述聚酯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通过将包含具有聚碳酸酯结构和支化结构的聚氨酯树脂、交联剂、和聚酯树脂的组合物固化而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聚酯膜,其中所述交联剂为包含三官能以上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纪志多喜博泷井功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