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26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包括横杆、方杆及竖杆,横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方杆,两根方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竖杆,方杆的背面中部与方杆下表面的中部通过一根斜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根竖杆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连接杆,该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通过两根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一个圆环,圆环的中间固定连接一条弧形垫,将患者的裆部及臀部包裹起来,这样可以减少患者脚承受的重量,再通过两根连接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电动伸缩杆,这样患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情况来调节脚承受的重量,使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有益于患者脚部的康复。有益于患者脚部的康复。有益于患者脚部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为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外伤、中风、周围神经损伤等疾患使患者下肢瘫痪,自主行走困难,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坐卧状态,易产生褥疮、肺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及照顾患者的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使患者偏瘫下肢步行功能早日康复,需要经过手术等方法辅助锻炼治疗,主要是通过一些辅助的设施,使患者偏瘫的肢体通过锻炼恢复活动能力,这种治疗手段,对于那些偏瘫不严重,还有知觉及一定活动能力的下肢,是很有效,可通过辅助锻炼来恢复下肢活动能力的患者,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专利号:CN207462311U),该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通过腋托下端对称焊接有两个连接柱,所述的支柱包括两个长支柱和两个短支柱,所述的连接柱与两个长支柱、两个短支柱之间均通过轴孔间隙配合连接,短支柱与L型支撑杆之间通过焊接相连,对患者进行辅助行走,但是该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不能有效的对脚部受伤的患者进行康复行走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具备有效的对脚部受伤的患者进行康复行走等优点,解决了不能有效的对脚部受伤的患者进行康复行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有效的对脚部受伤的患者进行康复行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包括横杆、方杆及竖杆,横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方杆,两根方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竖杆,方杆的背面中部与方杆下表面的中部通过一根斜杆固定连接在一起,两根竖杆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一个圆环,圆环的中间固定连接一条弧形垫,两根竖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电动伸缩杆,两根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活动杆,两根活动杆相对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一根L型杆,两根L型杆的另一端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一块踏板,两块踏板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数个橡胶球,两块踏板的上表面分别开有数条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均设置有一个小圆球,小圆球的大小与踏板上表面的弧形凹槽相吻合,左侧踏板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的左侧内壁上均开有一条弧形凹孔,右侧踏板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的左侧内壁上也均开有一条弧形凹孔,左右两侧踏板的一侧均设置有一根圆杆,圆杆通过踏板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内壁上的弧形凹孔将踏板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内的小圆球串联在一起,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根环形杆,环形杆套接在L型杆的竖直杆的外表面上,圆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环形杆杆壁
的中点位置上,环形杆的另一侧杆壁上固定连接一根滑动杆,滑动杆与圆杆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支撑杆在与L型杆相对的一侧上开有一条滑槽,滑动杆插入在滑槽内,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滑槽的扇心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滑动杆的另一端上开有一个圆形孔洞,滑动杆的圆形孔洞内设置有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滑槽内壁上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杆的下端与滑槽内壁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底座,底座由四根长方形杆固定连接而成的长方形框,左侧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左侧的长方形杆的上表面,右侧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右侧的长方形杆的上表面,底座的前长方形杆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一根座垫支撑杆,座垫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一个座垫。
[0007]优选的,所述小圆球的下半部内嵌在踏板上表面的弧形凹槽内,小圆球的上半部裸露在踏板的上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杆的宽度与L型杆的竖直杆直径大小相吻合。
[0009]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形状为扇形,滑槽的宽度大小与滑动杆的大小相吻合。
[0010](三)有益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底座的前长方形杆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一根座垫支撑杆,座垫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一个座垫,这样在患者初期进行康复行走时,患者可先坐在座垫上,再将脚放在踏板上,使患者的脚部承受最小的重量,有益与患者初期的脚部康复。
[0013]2、该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通过两根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一个圆环,圆环的中间固定连接一条弧形垫,将患者的裆部及臀部包裹起来,这样可以减少患者脚承受的重量,再通过两根连接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电动伸缩杆,这样患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情况来调节脚承受的重量,使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有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有益于患者脚部的康复。
[0014]3、该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通过两块踏板的上表面分别开有数条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内均设置有一个小圆球,踏板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的左侧内壁上均开有一条弧形凹孔,左右两侧踏板的一侧均设置有一根圆杆,圆杆将踏板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内的小圆球串联在一起,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根环形杆,环形杆套接在L型杆的竖直杆的外表面上,环形杆的另一侧杆壁上固定连接一根滑动杆,支撑杆在与L型杆相对的一侧上开有一条滑槽,滑动杆插入在滑槽内,这样患者在通过腿部带动L型杆的移动时带动踏板上的小圆球移动和两块踏板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数个橡胶球,从而对患者脚底的穴位进行反复的按压,帮助患者疏松脚底的筋骨,有益于患者脚的更加快速的康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踏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横杆、2方杆、3斜杆、4竖杆、5连接杆、6圆环、7电动伸缩杆、8活动杆、9支撑杆、901滑槽、10 L型杆、1001环形杆、11踏板、1101圆杆、1102橡胶球、1103小圆球、1104弧形
凹孔、1105弧形凹槽、12座垫支撑杆、13底座、14座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包括横杆1、方杆2及竖杆4,横杆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方杆2,两根方杆2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竖杆4,方杆2的背面中部与方杆2下表面的中部通过一根斜杆3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方杆2与竖杆4之间是垂直固定连接,方杆2与竖杆4之间又通过一根斜杆3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方杆2、竖杆4和斜杆3成三角形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其更加的稳定和承重,两根竖杆4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连接杆5,两根连接杆5之间固定连接一个圆环6,圆环6的中间固定连接一条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包括横杆(1)、方杆(2)及竖杆(4),横杆(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方杆(2),且所述方杆(2)有两根,两根所述方杆(2)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竖杆(4),方杆(2)的背面中部与方杆(2)下表面的中部通过一根斜杆(3)固定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竖杆(4)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连接杆(5),两根连接杆(5)之间固定连接一个圆环(6),圆环(6)的中间固定连接一条弧形垫,两根竖杆(4)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电动伸缩杆(7),两根电动伸缩杆(7)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支撑杆(9),两根支撑杆(9)相对的一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活动杆(8),两根活动杆(8)相对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一根L型杆(10),两根L型杆(10)的另一端上表面固定连接左右两侧踏板(11);两块所述踏板(11)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数个橡胶球(1102),两块踏板(11)的上表面分别开有数条弧形凹槽(1105),弧形凹槽(1105)内均设置有一个小圆球(1103),小圆球(1103)的大小与踏板(11)上表面的弧形凹槽(1105)相吻合,小圆球(1103)的下半部内嵌在踏板(11)上表面的弧形凹槽(1105)内,小圆球(1103)的上半部裸露在踏板(11)的上表面;左侧踏板(11)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1105)的左侧内壁上均开有一条弧形凹孔(1104),右侧踏板(11)上表面的数条弧形凹槽(1105)的左侧内壁上也均开有一条弧形凹孔(1104),左右两侧踏板(11)的一侧均设置有一根圆杆(1101),圆杆(1101)通过踏板(11)上表面的数条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润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毓璜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