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24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涉及到窗帘技术领域,包括外层,外层的下端面设置有抗菌层,外层的下表面与抗菌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抗菌层包括第一丝线,第一丝线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二丝线,抗菌层的下端面设置有中层,抗菌层的下表面与中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中层的内部镶嵌有多个纳米银颗粒,多个纳米银颗粒呈矩形阵列分布,中层的下端面设置有除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使用防紫外线纤维、抗菌纤维、竹纤维、竹炭纤维、棉纤维、聚氨酯纤维、导电纤维、阻燃纤维与涤纶纤维制作,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抗菌性能、吸湿透气性能、柔软性能、弹性性能、抗静电性能、阻燃性能与耐磨性能。能与耐磨性能。能与耐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


[0001]本技术涉及窗帘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

技术介绍

[0002]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
[0003]现有的窗帘面料功能性较为单一,而且不具有抗菌除臭的性能。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包括外层,所述外层的下端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外层的下表面与抗菌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所述抗菌层包括第一丝线,所述第一丝线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二丝线,所述抗菌层的下端面设置有中层,抗菌层的下表面与中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所述中层的内部镶嵌有多个纳米银颗粒,多个所述纳米银颗粒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中层的下端面设置有除臭层,所述中层的下表面与除臭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所述除臭层包括第三丝线,所述第三丝线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五丝线,所述第五丝线表面螺旋缠绕有第四丝线,所述除臭层的下端面设置有里层,所述除臭层的下表面与里层的上表面粘接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外层使用防紫外线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一丝线使用抗菌纤维材料制成。/>[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丝线使用竹纤维材料制成,所述中层使用棉纤维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丝线使用竹炭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四丝线使用聚氨酯纤维材料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五丝线使用导电纤维材料制成。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本技术通过外层采用防紫外线纤维制作,使得面料具有抗紫外线功能,通过中层采用棉纤维制作,使得面料的柔软性能增加,通过里层采用阻燃纤维与涤纶纤维制作,使得面料具有阻燃性能;
[0012]2、本技术通过抗菌层采用第一丝线与第二丝线编织制作,第一丝线采用抗菌纤维,第二丝线采用竹纤维制作,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与透气性能,通过第三丝线采用竹炭纤维制作,使得面料吸湿透气性能增加,通过第四丝线采用聚氨酯纤维制作,使得面料的弹性性能增加,通过第五丝线采用导电纤维制作,使得面料的抗静电性能增加。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抗菌层结构俯剖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除臭层构俯剖示意图。
[0016]图中:1、外层;2、抗菌层;21、第一丝线;22、第二丝线;3、中层; 4、纳米银颗粒;5、除臭层;51、第三丝线;52、第四丝线;53、第五丝线; 6、里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包括外层1,外层1使用防紫外线纤维材料制成,防紫外线纤维具有对紫外线较强的吸附性与反射性,使得面料抗紫外线性能增加,外层1的下端面设置有抗菌层2,外层1的下表面与抗菌层2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抗菌层2包括第一丝线21,第一丝线21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二丝线22,第一丝线21使用抗菌纤维材料制成,抗菌纤维具有对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黄色葡萄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功能,可防感染和传染,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第二丝线22使用竹纤维材料制成,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使得面料具有透气性、吸湿性、耐磨性,使得面料的抗菌抑菌和抗紫外线功能增强。
[0019]抗菌层2的下端面设置有中层3,中层3使用棉纤维材料制成,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与保温性能,使得面料的吸湿透气性能增加,抗菌层2的下表面与中层3的上表面粘接连接,中层3的内部镶嵌有多个纳米银颗粒4,多个纳米银颗粒4呈矩形阵列分布,纳米银颗粒4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使得面料的抗菌杀菌性能得到有效增加。
[0020]中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除臭层5,中层3的下表面与除臭层5的上表面粘接连接,除臭层5包括第三丝线51,第三丝线51使用竹炭纤维材料制成,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使得面料吸湿透气性能、抑菌抗菌性能、保暖性能得到有效增加,第三丝线51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五丝线53,第五丝线53使用导电纤维材料制成,导电纤维具有远高于抗静电纤维的优异的消除和防止静电的性能,使得面料具有抗静电性能,第五丝线53表面螺旋缠绕有第四丝线52,第四丝线52使用聚氨酯纤维材料制成,聚氨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使得面料的弹性性能增加,除臭层5 的下端面设置有里层6,除臭层5的下表面与里层6的上表面粘接连接,里层 6使用阻燃纤维与涤纶纤维混合材料制成,阻燃纤维具有阻燃、隔热和抗熔滴的效果,涤纶纤维具有模量高、强度高、弹性高、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等优点,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与防变形性能,使得面料的耐磨性与弹性性能得到有效增加。
[0021]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2]通过外层1使用防紫外线纤维材料制成,防紫外线纤维具有对紫外线较强的吸附
性与反射性,使得面料抗紫外线性能增加,通过第一丝线21使用抗菌纤维材料制成、第二丝线22使用竹纤维材料制成和第三丝线51使用竹炭纤维材料制成,使得面料具有抗菌性能、吸湿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性能;
[0023]通过中层3使用棉纤维材料制成,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与保温性能,通过第五丝线53使用导电纤维材料制成和第四丝线52使用聚氨酯纤维材料制成,使得面料具有抗静电性能与良好的弹性性能,里层6使用阻燃纤维与涤纶纤维混合材料制成,使得面料具有良好阻燃性能。
[00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窗帘,包括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的下端面设置有抗菌层(2),所述外层(1)的下表面与抗菌层(2)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所述抗菌层(2)包括第一丝线(21),所述第一丝线(21)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二丝线(22),所述抗菌层(2)的下端面设置有中层(3),抗菌层(2)的下表面与中层(3)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所述中层(3)的内部镶嵌有多个纳米银颗粒(4),多个所述纳米银颗粒(4)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中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除臭层(5),所述中层(3)的下表面与除臭层(5)的上表面粘接连接,所述除臭层(5)包括第三丝线(51),所述第三丝线(51)上下沉浮交织有第五丝线(53),所述第五丝线(53)表面螺旋缠绕有第四丝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夫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泰尔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