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光用偏光透镜、补光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照明
,特别是涉及一种补光用偏光透镜、补光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全景补光一般采用全景拼接照明的方式,全景拼接照明一般采用单镜头配单补光的方案或者采用旋转LED光源发光形式。对于单镜头配单补光的方案,其补光光源或透镜通常采用旋转对称式设计,角度与光斑也均为对称式,这将无法保证全景均匀照明的要求,且还会出现中心过亮边缘过暗的过渡不均现象;对于旋转LED光源发光形式,由于其为朗伯体或类朗伯体发光,也很难达到均匀照明的要求,使得现有全景补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补光用偏光透镜、补光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实现出射光线在第一方向上等强度分布,在第二方向上类高斯空间强度分布。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补光用偏光透镜。该偏光透镜包括入光面、反射面和出光面;入光面和出光面位于偏光透镜相背的两端,反射面位于偏光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透镜包括入光面、反射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位于所述偏光透镜相背的两端,所述反射面位于所述偏光透镜的侧面;所述反射面是环形曲面,包括周向上分布的第一区域反射面、第二区域反射面、第三区域反射面以及第四区域反射面;所述第一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区域反射面呈面对称分布,以使经过所述第一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区域反射面的光在所述出光面的第一方向上等强度分布,所述第三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区域反射面呈面对称分布,以使经过所述第三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区域反射面的光在所述出光面的第一方向上等强度分布,所述第一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区域反射面呈非面对称分布,以使经过所述第一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区域反射面的光在所述出光面的第二方向上非均匀分布,并使超过一半的光向所述第一区域反射面一侧偏折;所述第二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三区域反射面呈非面对称分布,以使经过所述第二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三区域反射面的光在所述出光面的第二方向上非均匀分布,并使超过一半的光向所述第二区域反射面一侧偏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存在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第一区域界定曲线界定所述第一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区域反射面,第二区域界定曲线界定所述第三区域反射面和所述第四区域反射面,所述第一区域界定曲线的切向量斜向夹角以第一变化率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区域界定曲线的切向量斜向夹角以第二变化率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变化率小于所述第二变化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界定曲线的切向量斜向夹角从第一角度变化至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或等于45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界定曲线的切向量斜向夹角从第三角度变化至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大于或等于40度且小于或等于50度,所述第四角度大于或等于15度。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括模芯入光面和环向入光面,经过所述模芯入光面的光直接从所述出光面射出,经过所述环向入光面的光经所述反射面后从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模芯入光面包括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区域模芯入光面,所述第一区域模芯入光面的两侧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使经过所述第一区域模芯入光面的光在所述出光面的第一方向上等强度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模芯入光面包括负向曲率矢量面,所述第一区域模芯入光面为自由曲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光用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入光面包括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区域模芯入光面和第三区域模芯入光面,所述第二区域模芯入光面的两侧边缘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区域模芯入光面的两侧边缘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模芯入光面和所述第三模芯入光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
述第二区域模芯入光面低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辉,丁乃英,夏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