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雨刮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71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雨刮器,该车辆用雨刮器包括:转接器,其安装在雨刮器操作臂上;转接器保持器,其用于紧固转接器;框架保持器,其中紧固至框架保持器的转接器保持器和转接器被联接以便在其顶部处被暴露;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其分别设置在框架保持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上,使得其面向彼此的每个端部以可附接或可脱离的方式分别联接至框架保持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其通过两个杆接头分别连接至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的另一端部;四个三级杆,其具有从其上端部突出的联接器,以便对应地装配到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的两个端部处形成的四个联接槽中;以及橡胶刮片,其沿水平方向组装和装配到在四个三级杆中的每一者的两个端部处形成的八个刮片支撑孔中,其中,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以及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由具有弹性的弹性板簧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四个三级杆由弹性工程塑料制成。并且四个三级杆由弹性工程塑料制成。并且四个三级杆由弹性工程塑料制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雨刮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雨刮器,并且具体地涉及下述车辆用雨刮器:该车辆用雨刮器能够在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弹性地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执行刮擦操作,减少零件的数量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通过促进车辆用雨刮器的组装来提高生产率。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用雨刮器是用于在下雨时刮擦从车辆的挡风玻璃流下的雨水或异物的装置,该装置构造成使得雨刮器操作臂以预定角度往复运动,雨刮器操作臂通过连杆机构接收安装在发动机室中的雨刮器电机的驱动力。具有附接至其一侧的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刮片的雨刮器组件以可脱离的方式安装在雨刮器操作臂的梢端处。
[0003]图1是图示了常规的车辆用雨刮器的各个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04]如图1所示,以可脱离的方式安装至雨刮器操作臂的常规的车辆用雨刮器100包括:框架本体102,转接器101联接至该框架本体102,雨刮器操作臂200的梢端安装至转接器101;锚固接头103,锚固接头103对称地组装至框架本体102的两个端部;一对第一框架104和多对第二框架106,所述一对第一框架104可旋转地组装在对称地组装至框架本体102的两个端部的两侧锚固接头103中的每个锚固接头处,所述多对第二框架106以对称方式分别可旋转地组装至所述一对第一框架104的两个端部;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刮片108,刮片108水平地插入到形成在多对第二框架106中的每个第二框架的两个端部处的带爪支架107中以便能够更换;以及板状金属弹簧导轨109,板状金属弹簧导轨109埋设在刮片108的两个侧部中以施加弹性力,使得刮片108与车辆的挡风玻璃的表面弹性地紧密接触。
[0005]具有上述构型的常规的车辆用雨刮器100从雨刮器操作臂200接收动力,并且为了将该动力通过连杆机构最终转换为刮片108的轨迹运动,车辆用雨刮器100构造成使得作用在雨刮器操作臂200、刮片108和为刮片108提供恒定弹性强度的金属弹簧导轨109等上的力集中在一个位置,以通过驱动刮片操作臂200来操作刮片。另外,第一框架104和第二框架106以均匀分布的方式布置在框架本体102上,并且框架本体102构造成具有穿透框架本体102的多个孔以促进排水并减少重量。
[0006]此外,刮片108构造成具有台阶部分和滑动插入凹槽,台阶部分沿水平方向形成在刮片108中,以水平地插入到形成在第二框架106的两个端部处的带爪支架107中,滑动插入凹槽对称地形成在刮片108中,使得金属弹簧导轨109可以沿水平方向插入。
[0007]然而,具有上述构型的常规的车辆用雨刮器100通过将使用钢板作为材料而压制成型的框架主体102、第一框架104和第二框架106、金属弹簧导轨109组装在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刮片108的两个侧部上而形成。因此,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在冬天可能会出现各个部件的连接部分和接合部分被冻结的现象,从而使雨刮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可能会出现诸如刮片的弹性变形之类的缺陷,使得无法正常刮擦车辆的挡风玻璃的表面。
[0008]此外,常规的雨刮器组件具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用于弹性地按压刮片的部分由基于多个铆固接头105的各个点组成,使得难以以均等的分布载荷将按压力传递至整个
刮片108。结果,不仅刮片108的磨损速率出现显著的局部差异,而且出现由于因刮片的抬起所引起的分离而不能均匀地刮擦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整个表面的现象。
[0009]此外,由于常规的车辆用雨刮器100需要诸如铆固接头105之类的零件来将第一框架104和第二框架106联接,因而常规的车辆用雨刮器100的组装是不方便且费时的,从而引起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生产力的降低。
[0010][现有技术文献][0011][专利文献][0012](专利文献1)韩国技术登记号20

0282487(公布于2002年7月22日)
[0013](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登记号10

0616259(公布于2006年8月21日)
[0014](专利文献3)韩国专利登记号10

0682841(公布于2007年2月15日)
[0015](专利文献4)韩国专利登记号10

1691427(公布于2017年1月9日)

技术实现思路

[0016]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雨刮器,该车辆用雨刮器能够在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弹性地紧密接触的情况下执行刮擦操作,减少零件的数量以减少制造成本,并且通过促进车辆用雨刮器的组装来提高生产率。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用雨刮器,该车辆用雨刮器包括:转接器,该转接器安装在雨刮器操作臂上;转接器保持器,该转接器保持器构造成保持转接器;框架保持器,该框架保持器联接至转接器保持器,使得转接器保持器和保持在转接器保持器中的转接器向上暴露;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设置在框架保持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上,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的面向彼此的相应的一个端部以可脱离的方式联接至框架保持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通过两个杆接头分别连接至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的另一端部;四个三级杆,所述四个三级杆上分别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联接器,以配装到形成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的两个端部处的四个联接夹中的每个联接夹中;以及橡胶材料的刮片,刮片水平地组装至形成在四个三级杆中的每个三级杆的两个端部处的八个带爪支架,其中,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以及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由金属材料的弹性板簧制成,并且四个三级杆由弹性工程塑料制成。
[0018]在本文中,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以及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以选自倒V形状和弧形状中的任何一种形状弯曲的横截面。
[0019]此外,杆接头可以包括:上接头,上接头设置在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中的每一者的另一端部上;下接头,下接头设置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的下方,其中,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的另一端部中以竖向穿透的方式形成有第一通孔,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的中间部分中以竖向穿透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通孔,上接头或下接头上形成有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插入突出部,并且下接头或上接头中形成有对应于插入突出部的插入凹槽。
[0020]进一步地,分别形成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的两个端部处的联接夹可以包括:导引部分,该导引部分具有从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的两个端部沿着二级杆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长度向外延伸的两个分支部段,并且形成为分支部段之间的宽度从二级杆的两
个端部向外增加的形状;以及夹孔,夹孔形成在与二级杆的两个端部相邻的导引部分的分支部段之间,而其一侧朝向导引部分敞开以限定开口,呈其直径从二级杆的两个端部向外减小的形状,使得由导引部分引导的联接器插入并固定。
[0021]进一步地,联接器可以包括:联接部分,联接部分以从三级杆的上端部向上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联接器上;以及闩锁部分,闩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雨刮器,包括:转接器,所述转接器安装在雨刮器操作臂上;转接器保持器,所述转接器保持器构造成保持所述转接器;框架保持器,所述框架保持器联接至所述转接器保持器,使得所述转接器保持器和保持在所述转接器保持器中的所述转接器向上暴露;左侧一级杆和右侧一级杆,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设置在所述框架保持器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上,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的面向彼此的相应的一个端部以能脱离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保持器的所述左侧端部和所述右侧端部;左侧二级杆和右侧二级杆,所述左侧二级杆和所述右侧二级杆通过两个杆接头分别连接至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的另一端部;四个三级杆,所述四个三级杆上分别以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联接器,以配装到形成在所述左侧二级杆和所述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的两个端部处的四个联接夹中的每个联接夹中;以及橡胶材料的刮片,所述刮片水平地组装至形成在所述四个三级杆中的每个三级杆的两个端部处的八个刮片带爪支架,其中,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以及所述左侧二级杆和所述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由金属材料的弹性板簧制成,并且所述四个三级杆由弹性工程塑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雨刮器,其中,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以及所述左侧二级杆和所述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具有以选自倒V形状和弧形状中的任何一种形状弯曲的横截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雨刮器,其中,所述杆接头包括:上接头,所述上接头设置在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中的每一者的另一端部上;以及下接头,所述下接头设置在所述左侧二级杆和所述右侧二级杆中的每一者的下方,其中,所述左侧一级杆和所述右侧一级杆的另一端部中以竖向穿透的方式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左侧二级杆和所述右侧二级杆的中央部分中以竖向穿透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上接头或所述下接头具有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克泰
申请(专利权)人:艾莱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