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车体骨架部件及该车体骨架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270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1)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顶板部(3)和一对纵壁部(5),设置于车体骨架部件(1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在与车体骨架部件(120)交叉的方向上与车体骨架部件(120)接合,具有从顶板部(3)的两侧端(3b)向上方立起的一对纵肋部(9)、沿着与车体骨架部件(120)接合的端部侧的端边连续地形成的向外的凸缘部(11),纵肋部(9)为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折叠而成,凸缘部(11)由从顶板部(3)向上方延伸的顶板凸缘部(11a)、从纵壁部(5)向侧方延伸的纵壁凸缘部(11b)、从纵肋部(9)向侧方延伸的纵肋凸缘部(11c)构成。(11c)构成。(11c)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车体骨架部件及该车体骨架部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一张金属板(metal sheet)进行弯曲加工(bending)而成的车体骨架部件(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s)的接头构造(joint structure)、车体骨架部件及车体骨架部件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在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交叉的方向上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的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车体骨架部件及车体骨架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automobile)等的车辆(vehicle)所使用的部件中,有覆盖车辆的外侧的面板部件(panel parts)、承担车辆的刚性(stiffness)或在碰撞(collision)时用于保护乘员的强度的车体骨架部件等。车体骨架部件大多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下纵梁(side sills)、中央通道(center tunnel)等、以及沿着车辆左右方向配置的横梁(cross member)等,通过将它们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接合(join)来构成车辆构造。因此,不仅车体骨架部件单体,而且车体骨架部件彼此接合的接头构造的刚性和强度也是重要的性能。
[0003]车体骨架部件中,下纵梁和横梁具有在来自车辆侧面的碰撞时承受载荷(load)的作用。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汽车的底板部(floor part)车体构造那样,在横梁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安装凸缘(mounting flange),该安装凸缘通过焊接(welding)等与下纵梁接合。<br/>[0004]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的安装凸缘如图15所示的在具备顶板部(top portion)83和一对纵壁部(side wall portion)85而成的槽形状部(groove portion)87的端部设置有凸缘部(flange portion)89的接头构造81那样,相当于设置有将从顶板部83延伸的顶板凸缘部(flange portion adjacent to top)89a和从纵壁部85延伸的纵壁凸缘部(flange portion adjacent to side wall)89b连接的耳部(corner portion at continuous flange)89c的构造。
[0005]在此,在由一张金属板通过冲压成形(press forming)制造接头构造81的过程中,耳部89c是受到拉伸凸缘变形(stretch flanging deformation)的部位。因此,为了不产生裂纹(fracture)而形成耳部89c,需要使用延展性(ductility)优异的金属板。
[0006]近年来,为了提高车辆碰撞(automotive collision)时的安全性,横梁等的车体骨架部件中大多使用高强度钢板(high

strength steel sheet)。但是,高强度钢板存在缺乏延展性的倾向,因此要求在车体骨架部件的制造工序中不进行延伸而仅通过弯曲加工来制造。
[0007]因此,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为了防止因拉伸凸缘变形产生的裂纹而在相当于耳部的部位设置有开口部或切口的接头部构造或与接头构造相关的技术。
[0008]另外,作为提高碰撞时的部件强度的对策,在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与在顶板部与纵壁部之间设置有重合金属板的一部分而成的部位的部件相关的技术。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291953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8508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5382271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5835768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5:WO2018/0126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7]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能够使用高强度钢板来制作接头,但存在为了防止裂纹而设有孔、切口的部位的刚性大幅下降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接头部施加有外力时,力集中作用于刚性低的部位。
[0018]而且,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技术对于提高在长度方向上输入碰撞载荷(collision load)时的强度是有效的。但是,在为了与其他部件、车体骨架部件接合而在端部形成凸缘部时,使顶板部与纵壁部之间的金属板重合而成的部位成为障碍。没有在重合了金属板的部件或部件的长度方向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其他部件或车体骨架部件接合的凸缘部的接头构造、制造该接头构造的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对1张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仅通过弯曲加工而具有沿着车体骨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端边连续的形状的凸缘部的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车体骨架部件及车体骨架部件的制造方法。
[0020]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金属板,是指由热轧钢板(hot

rolled steel sheet)、冷轧钢板(cold

rolled steel sheet)、不锈钢钢板(stainless steel sheet)、铝板(aluminum sheet)、钛板(titanium sheet)、镁板(magnesium sheet)等各种金属类构成的单板(single sheet),也包括在这些金属板的表面实施了镀锌(zinc coating)或有机被膜(organic coating)的单板。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车体骨架部件,包括相对于下纵梁或车顶侧轨(roof side rail)在交叉的方向上接合的横梁、A柱(pillar)、B柱等,只要是相对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在交叉的方向上接合的车体骨架部件即可。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对象的车体骨架部件只要包括顶板部和一对纵壁部而具有槽形状部即可,可以是截面

字形状(U

shaped cross section)或者截面帽子形状(hat

shaped cross section)中的任一种。
[0021]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2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包含顶板部和一对纵壁部的槽形状部,设置于一个车体骨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将该一个车体骨架部件在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交叉的方向上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其中,所述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具有:一对纵肋部,以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端向上方立起的方式形成;及向外的凸缘部,以从所述槽形状部的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的端部侧的3个端边向外方延伸且沿着该3个端边连续的方式形成,所述纵肋部由从所述顶板部的侧端向上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和从所述纵壁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重叠而成,所述凸缘部由从所述纵壁部向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所述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包含顶板部和一对纵壁部的槽形状部,设置于一个车体骨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而将该一个车体骨架部件在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其中,所述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具有:一对纵肋部,以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端向上方立起的方式形成;及向外的凸缘部,以从所述槽形状部的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的端部侧的3个端边向外方延伸且沿着该3个端边连续的方式形成,所述纵肋部由从所述顶板部的侧端向上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和从所述纵壁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重叠而成,所述凸缘部由从所述纵壁部向外侧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从所述顶板部向上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从所述纵肋部向外侧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骨架部件的接头构造,其中,所述凸缘部的从所述纵肋部中的所述顶板部侧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被切除。3.一种车体骨架部件,所述车体骨架部件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包含顶板部和一对纵壁部的槽形状部,将该槽形状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与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其中,所述车体骨架部件具有:一对纵肋部,以从所述顶板部的两侧端向上方立起的方式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及向外的凸缘部,以从所述槽形状部的与所述其他的车体骨架部件接合的端部侧的3个端边向外方延伸且沿着该3个端边连续的方式形成,所述纵肋部由从所述顶板部的侧端向上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和从所述纵壁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金属板的一部分重叠而成,所述凸缘部由从所述顶板部向上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从所述纵壁部向外侧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从所述纵肋部向外侧方弯折而延伸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骨架部件,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祐辅卜部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