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64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纸箱打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包括外壳、放入口和背光源,外壳的侧壁呈弧形状,放入口开设在外壳的顶部壁面上,背光源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照明装置和透光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LED灯产生的光会照射在背光源的底部,使背光源发光,再通过显示板使背光源内部的内容被人所接收到,LED灯发出的光会透过玻璃板照射在反光板的侧壁上,而反光板上有反射的一侧壁面,所以照射在反光板上的光通过反光板的反射又回到背光源上,提高背光源上侧壁的亮度,避免了背光源的底部壁面靠近侧壁的位置亮度过低的情况发生,达到了提高背光模组的成品率的效果。率的效果。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纸箱打包
,尤其涉及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所谓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背光模组,通过LED灯发出的光照在背光源上,使人们能够看到背光源上的内容,由于LED灯的排放位置和LED灯发出光的影响,使得背光源不一定能够均衡的收到LED灯的照射,背光源上远离中心点的位置可能会接收不到LED灯的照射,造成背光源上靠近侧壁的位置的亮度不够,所以造成背光模组的成品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包括外壳、放入口和背光源,外壳的侧壁呈弧形状,放入口开设在外壳的顶部壁面上,背光源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照明装置和透光装置。
[0006]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纵向分布的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电源接口,放置槽内部设置有两组LED灯,底板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缓冲槽,背光源的底部壁面与底板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缓冲槽上对应位置底部壁面开设有呈横向分别的聚热槽,聚热槽的内部侧壁固定安装有铜片,聚热槽的内部侧壁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贯穿外壳的底部壁面。
[0007]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部壁面与外壳内部底部壁面固定连接,放置槽是呈弧形状的槽,放置槽贯穿底板的前后两侧壁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内部的两组电源接口上相远离的一侧壁面分别与外壳内部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放置槽内部的两组LED灯输入端分别与放置槽内部的两组电源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槽上对应位置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放置槽内部的两组电源接口上对应位置壁面相互对应,聚热槽呈弧形状的槽,聚热槽贯穿底板的底部壁面延伸至外壳的内部底部壁面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透光装置包括反光板,反光板的侧壁与外壳内部侧壁固定连接,反光板呈弧形板状,反光板上靠近中心一侧壁面固定安装有玻璃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玻璃板的上下两侧壁面均与反光板上靠近中心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反光板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板,显示板的底部壁面与反光板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源,使电源接口通电,因为电源接口与LED灯电性连接,所以当电源接口通电时,LED灯会开始工作,LED灯工作时会产生光,因为背光源的底部壁面与底板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所以LED灯产生的光会照射在背光源的底部,使背光源发光,再通过显示板使背光源内部的内容被人所接收到,LED灯发出的光会透过玻璃板照射在反光板的侧壁上,而反光板上有反射的一侧壁面,所以照射在反光板上的光通过反光板的反射又回到背光源上,提高背光源上侧壁的亮度,避免了背光源的底部壁面靠近侧壁的位置亮度过低的情况发生,达到了提高背光模组的成品率的效果。
[0015](2)该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因为LED灯一直在工作,而LED灯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会在缓冲槽的内部堆积,而缓冲槽的内部底部壁面开设有聚热槽,所以聚热槽的内部堆积的热量较多,而聚热槽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以聚热槽内部的热量会通过通气孔向外流失,达到了对该装置散热的效果。
[0016](3)该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因为聚热槽的内部设置有铜片,所以LED灯发出的光不会通过聚热槽透到外壳的外部,而聚热槽由铜构成,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达到了提高外壳内部的散热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主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外壳;2、放入口;3、照明装置;31、底板;32、放置槽;33、电源接口;34、LED灯;35、缓冲槽;36、聚热槽;37、铜片;38、通气孔;4、透光装置;41、反光板;42、玻璃板;43、显示板;5、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包括外壳1、放入口2和背光源5,外壳1呈中空块状,外壳1的侧壁呈弧形状,放入口2开设在外壳1的顶部壁面上,背光源5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背光源5为已公开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照明装置3和透光装置4。
[0024]所述照明装置3包括底板31,底板31的底部壁面与外壳1内部底部壁面固定连接,底板31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纵向分布的放置槽32,放置槽32是呈弧形状的槽,放置槽32贯穿
底板31的前后两侧壁面,放置槽32的内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电源接口33,电源接口33为已公开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放置槽32内部的两组电源接口33上相远离的一侧壁面分别与外壳1内部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放置槽32内部设置有两组LED灯34,LED灯34为已公开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放置槽32内部的两组LED灯34输入端分别与放置槽32内部的两组电源接口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底板31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缓冲槽35,缓冲槽35上对应位置前后两侧壁面分别与放置槽32内部的两组电源接口33上对应位置壁面相互对应,背光源5的底部壁面与底板31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缓冲槽35上对应位置底部壁面开设有呈横向分别的聚热槽36,聚热槽36呈弧形状的槽,聚热槽36贯穿底板31的底部壁面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底部壁面上,聚热槽36的内部侧壁固定安装有铜片37,聚热槽36的内部侧壁开设有通气孔38,通气孔38贯穿外壳1的底部壁面。
[0025]所述透光装置4包括反光板41,反光板41的侧壁与外壳1内部侧壁固定连接,反光板41呈弧形板状,反光板41上靠近中心一侧壁面固定安装有玻璃板42,玻璃板42的上下两侧壁面均与反光板41上靠近中心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反光板41的顶部设置有显示板43,显示板43的底部壁面与反光板41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
[0026]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包括外壳(1)、放入口(2)和背光源(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壁呈弧形状,放入口(2)开设在外壳(1)的顶部壁面上,背光源(5)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照明装置(3)和透光装置(4);所述照明装置(3)包括底板(31),底板(31)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纵向分布的放置槽(32),放置槽(32)的内部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电源接口(33),放置槽(32)内部设置有两组LED灯(34),底板(31)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缓冲槽(35),背光源(5)的底部壁面与底板(31)的顶部壁面固定连接,缓冲槽(35)上对应位置底部壁面开设有呈横向分别的聚热槽(36),聚热槽(36)的内部侧壁固定安装有铜片(37),聚热槽(36)的内部侧壁开设有通气孔(38),通气孔(38)贯穿外壳(1)的底部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的底部壁面与外壳(1)内部底部壁面固定连接,放置槽(32)是呈弧形状的槽,放置槽(32)贯穿底板(31)的前后两侧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亮度全微结构一体化背光模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亿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