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92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及固定组件。背板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及下表面。导光板设置于背板上且有入光面。光源组件设置于背板上,且包括基板与位于基板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光源组件的基板与背板的底面之间,且包括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薄膜片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层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粘着层。光源组件的基板透过第一粘着层而固定于薄膜片材的第一表面上。薄膜片材弯折且透过第二粘着层而固定于背板的下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有较佳的结构可靠度及较佳的显示品质。佳的显示品质。佳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采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背光模块的架构中,导光板的固定方式为在正对屏幕的天侧以双面胶固定于背板内侧,而在相对于天侧的地侧无设置固定结构,且发光二极管直接接触导光板的入光面。然而,上述导光板的固定方式,在经过可靠度测试的过程中,导光板经过热膨胀及冷收缩,导致导光板地侧与发光二极管由原先密合变成产生间隙。如此一来,不但会降低背光模块的结构可靠度,进而还会造成采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画面均匀性不佳。因此,如何改善背光模块在可靠度测试中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问题,为目前极须克服的一个重要课题。
[0003]“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可避免在可靠度测试中因热胀冷缩而产生的问题,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可靠度。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固定组件。背板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及下表面。导光板设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光源组件设置于背板上,且包括基板与位于基板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光源组件的基板与背板的底面之间,且包括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薄膜片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层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粘着层。光源组件的基板透过第一粘着层而固定于薄膜片材的第一表面上。薄膜片材弯折且透过第二粘着层而固定于背板的下表面上。
[0008]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固定组件。背板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及下表面。导光板设置于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光源组件设置于背板上,且包括基板与位于基板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光源组件的基板与背板的底面之间,且包括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薄膜片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层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
粘着层。光源组件的基板透过第一粘着层而固定于薄膜片材的第一表面上。薄膜片材弯折且透过第二粘着层而固定于背板的下表面上。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
[0009]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的设计中,固定组件设置于光源组件的基板与背板的底面之间,且包括薄膜片材、位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层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粘着层。光源组件的基板透过第一粘着层而固定于薄膜片材的第一表面上,而薄膜片材弯折且透过第二粘着层而固定于背板的下表面上。借此,当导光板于高温膨胀时,地侧仍被固定组件所固定,以确保冷却收缩后,导光板与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关系不会改变。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可靠度,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则可具有较佳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1]图2A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2B为图2A的背光模块的背板的仰视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列表
[0016]10:显示装置
[0017]100a、100b、100c:背光模块
[0018]110:背板
[0019]112:底部
[0020]113:底面
[0021]114:第一侧部
[0022]115:下表面
[0023]116:第二侧部
[0024]117:侧面
[0025]120:导光板
[0026]122:入光面
[0027]124:出光面
[0028]126:背面
[0029]130:光源组件
[0030]132:基板
[0031]134:发光元件
[0032]140a:固定组件
[0033]141:第一表面
[0034]142、142

:薄膜片材
[0035]142a、142a

:第一部分
[0036]142b:第二部分
[0037]142c、142c

:弯折部
[0038]143:第二表面
[0039]144a、144b:第一粘着层
[0040]146:第二粘着层
[0041]150:反射片
[0042]160:光学膜片组
[0043]170:胶框
[0044]180、185:粘着层
[0045]200:显示面板
[0046]H: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块100a以及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且配置于背光模块100a上。背光模块100a用以提供显示面板200显示影像时所需的光线。
[0049]图2A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A,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a包括背板110、导光板120、光源组件130以及固定组件140a。背板110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113及下表面115。导光板120设置于背板110上且具有入光面122。光源组件130设置于背板110上,且包括基板132与位于基板132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134(示意地绘示一个),基板132例如是电路板,发光元件134例如是发光二极管且配置于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2。进一步来说,导光板120更包括彼此相对的出光面124与背面126,入光面122连接出光面124与背面126,意即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a具体化为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特别说明的是,发光元件134是直接接触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2,意即,发光元件134与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导光板、光源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所述背板具有彼此相对的底面及下表面;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具有入光面;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且包括基板与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所述固定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的所述基板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面之间,且包括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薄膜片材、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一粘着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粘着层,其中所述光源组件的所述基板透过所述第一粘着层而固定于所述薄膜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而所述薄膜片材弯折且透过所述第二粘着层而固定于所述背板的所述下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部以及连接所述底部的第一侧部,所述底部具有所述底面与所述下表面,而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具有至少一破孔,且所述固定组件的所述薄膜片材穿过所述至少一破孔而弯折至所述底部的所述下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侧面,所述薄膜片材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弯折部,所述第一粘着层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上,而所述第二粘着层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弯折部包覆所述底部的所述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之间,其中所述薄膜片材及所述第一粘着层还延伸至所述反射片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底部之间,且所述反射片透过所述第一粘着层固定于所述薄膜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佩婷路耀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