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01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闪烁晶体的上端面与光电倍增管耦合,闪烁晶体与光电倍增管的连接处外侧套设有密封组件;外壳与光电倍增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减震填充体,减震填充体周向包覆在光电倍增管的外侧,减震填充体内嵌设有环形加强板,环形加强板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周向固定有若干支撑凸起,支撑凸起位于减震填充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提高了探测器的耐冲击性能与密封性能,同时增强了防吸湿性能。同时增强了防吸湿性能。同时增强了防吸湿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闪烁晶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闪烁晶体是人工晶体的一大类别,是高能射线探测仪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决定了高能射线探测仪器的性能,闪烁晶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能源、工业计量、石油测井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闪烁晶体中,溴化镧晶体具有光产额高、能量分辨率好、衰减时间短、非线性响应小等优点。目前市场上的闪烁晶体探测器普遍存在耐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探测器外壳受外力影响容易损坏内部元件,不仅如此由于现有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内部密封性能较差,容易导致其内部元件之间的连接处进入湿气,进一步影响了探测器的防吸湿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所述闪烁晶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光电倍增管耦合,所述闪烁晶体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连接处外侧套设有密封组件;
[0005]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电倍增管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减震填充体,所述减震填充体周向包覆在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外侧,所述减震填充体内嵌设有环形加强板,所述环形加强板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周向固定有若干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位于所述减震填充体内。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固接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光电倍增管穿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与所述光电倍增管尾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外径,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管体与光电倍增管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固定在第二管体底口的外缘处,所述第一密封环的顶面上固定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孔径,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闪烁晶体上端面的连接处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环内,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头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密封环内。
[0008]优选的,所述闪烁晶体的外侧包覆有聚四氟乙烯带,所述聚四氟乙烯带通过树脂粘接在所述第三管体内,所述闪烁晶体的底部设有弹性件。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闪烁晶体的底部,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弹簧,若干个所述弹簧的顶端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闪烁晶体的下端面接触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管体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第三管体之间粘接有缓震胶。
[0011]优选的,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尾端穿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尾端具有若干管脚,若干所述管脚伸出所述第一管体。
[0012]优选的,所述闪烁晶体为溴化镧晶体。
[0013]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在外壳与光电倍增管之间填充减震填充体,使得外壳受应力冲击时,减震填充体能够起到减震作用,对光电倍增管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由环形加强板、支撑凸起的配合作用对减震填充体加强支撑,通过在闪烁晶体与光电倍增管的连接处套设密封组件,提高元件之间的密封性能,能够降低湿气影响,本技术整体提高了探测器的耐冲击性能与密封性能,同时增强了防吸湿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其中,1为闪烁晶体,2为光电倍增管,4为减震填充体,5为环形加强板, 6为支撑凸起,7为第一管体,8为第二管体,9为第三管体,10为第一密封环, 11为第二密封环,13为聚四氟乙烯带,14为树脂,15为固定板,16为凹槽, 17为弹簧,18为支撑板,19为保护套,20为缓震胶,21为管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闪烁晶体1和光电倍增管2,所述闪烁晶体1的上端面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耦合,实现光电倍增管2与闪烁晶体1之间耦合并封装在外壳内,所述闪烁晶体1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连接处外侧套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对闪烁晶体1与光电倍增管2的连接处提供密封作用;
[0021]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减震填充体4,减震填充体4为泡沫,所述减震填充体4周向包覆在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外侧,所述减震填充体4内嵌设有环形加强板5,用于对减震填充体4提供内部支撑,所述环形加强板5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周向固定有若干支撑凸起6,所述支撑凸起6位于所述减震填充体4内,支撑凸起6在减震填充体4内
起到点支撑作用。
[0022]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固接的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 8和第三管体9,所述光电倍增管2穿设于所述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8之间,所述第一管体7的内径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尾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管体8 的内径大于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外径,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管体8与光电倍增管2之间,光电倍增管2尾端部分与第一管体7内侧壁贴合,主体部分处于第二管体8内,由减震填充体对其进行包覆。
[0023]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环10,所述第一密封环10固定在第二管体8底口的外缘处,所述第一密封环10的顶面上固定有第二密封环 11,所述第一密封环10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环11的孔径,所述光电倍增管2与所述闪烁晶体1上端面的连接处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环10内,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头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密封环11内,现有技术中,一般只将闪烁晶体 1、光电倍增管2依次插入壳体内进行封装,但壳体内壁与闪烁晶体1、光电倍增管2之间会存在几毫米的缝隙,容易引入湿气,而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密封环10、第二密封环11配合作用下实现对闪烁晶体1与光电倍增管2的连接处提供密封作用。
[0024]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闪烁晶体1的外侧包覆有聚四氟乙烯带13,所述聚四氟乙烯带13通过树脂14粘接在所述第三管体9内,所述闪烁晶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闪烁晶体(1)和光电倍增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晶体(1)的上端面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耦合,所述闪烁晶体(1)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连接处外侧套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外壳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减震填充体(4),所述减震填充体(4)周向包覆在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外侧,所述减震填充体(4)内嵌设有环形加强板(5),所述环形加强板(5)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周向固定有若干支撑凸起(6),所述支撑凸起(6)位于所述减震填充体(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固接的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8)和第三管体(9),所述光电倍增管(2)穿设于所述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8)之间,所述第一管体(7)的内径与所述光电倍增管(2)尾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管体(8)的内径大于所述光电倍增管(2)的外径,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管体(8)与光电倍增管(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冲击防吸湿的闪烁晶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环(10),所述第一密封环(10)固定在第二管体(8)底口的外缘处,所述第一密封环(10)的顶面上固定有第二密封环(11),所述第一密封环(10)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密封环(11)的孔径,所述光电倍增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华凯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