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机器鱼的胸鳍与尾鳍协同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鱼控制的
,尤其涉及一种仿生机器鱼的胸鳍与尾鳍协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下仿生机器鱼日趋成熟,从最初Lighthill的鱼体波曲线,衍生出了多种形态的鱼以及不同的控制方法。根据鱼体推进方法,可分为两种模式:身体/尾鳍模式(Body and/orCaudal Fin,简称BCF)和中间鳍/对鳍模式(Median and/or Paired Fin,简称MPF)。总结现有仿生机器鱼的游动性能可知,采用BCF模式的仿生机器鱼优点是游动速度快,高机动性能好,缺点是低速机动性能差,身体易晃动、稳定性差;采用MPF模式的仿生机器鱼优点是低速机动性能好,身体稳定性好,缺点是游动速度慢。现有技术大多只采用尾鳍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仿生机器鱼的胸鳍与尾鳍协同控制系统,引进了胸鳍和蠕动泵,来实现鱼类直游、转弯及上浮下潜的运动,同时增设多模态控制,实现不同挡位之间的切换。 >[0004]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机器鱼的胸鳍与尾鳍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身壳体、设置在所述鱼身壳体两侧的胸鳍以及设于鱼身壳体尾部的尾鳍,鱼身壳体内部空腔中对应安设有胸鳍控制组件、尾鳍控制组件、浮潜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胸鳍控制组件与胸鳍相连,所述尾鳍控制组件与尾鳍相连,所述浮潜模块包括浮潜舱和浮潜驱动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计算机、控制器和信息采集组件,所述信息采集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输出端分别与胸鳍控制组件、尾鳍控制组件和浮潜驱动组件相连,所述计算机与控制器通过水下无线光通信实现信息互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机器鱼的胸鳍与尾鳍协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鳍控制组件包括两两一组的四个胸鳍舵机,一组为左右摆动驱动舵机,另一组为上下摆动驱动舵机,所述左右摆动驱动舵机通过连接件并排固定于所述鱼身壳体上,并通过舵臂与所述上下摆动驱动舵机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婷,彭丽君,胡瑞南,苗风一,高翔,高鑫驰,祁靖媛,吴家栩,梅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