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77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3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的中部安装换热管,换热管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了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利用隔板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相结合,隔板对换热管的内部进行隔断,从而强制换热管内部的渣水流经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从而扩大了换热管内部渣水与换热壳体内部换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暖装置,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炉生产中,高炉冲渣水中含有大量的余热,直接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并且任由高炉冲渣水直接排放,高炉冲渣水中的余热无法被有效的利用,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多数企业会将高炉冲渣水与外界水源进行换热,以满足供暖需求。但是根据运行实际,高炉冲渣水在进行换热后仍旧含有较高的温度,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能够利用隔板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相结合,隔板对换热管的内部进行隔断,从而强制换热管内部的渣水流经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从而扩大了换热管内部渣水与换热壳体内部换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的中部安装换热管,换热壳体的一侧连通出水管,换热壳体的另一侧连通进水管,换热管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的中部,换热管的两端位于换热壳体的外部,换热管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的内部,换热管上安装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所述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包括隔板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所述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包括两个外管,外管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内部连通,外管的另一端插接内管,两个外管上的内管之间安装导流管,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管上的内管连通,换热壳体的内壁与导流管之间安装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换热壳体、导流管连接,隔板设置在换热管的内部,隔板的侧周与换热管的内壁侧周连接,隔板位于一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的两个外管之间。
[000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内部安装弹性软管,弹性软管的一端与外管的内壁连接,弹性软管的内部与换热管的内部连通,弹性软管的另一端与内管的端部连通。
[0007]所述外管与换热管配合的端部内侧连接固定环,固定环的侧周与外管的内壁连接,固定环的内径小于内管的外径。
[0008]所述换热管的侧周连接数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位于换热壳体的内部。
[0009]所述换热管的侧周连接数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位于换热壳体的内部。
[0010]所述换热壳体的两侧均开设透孔,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透孔,换热管上套有两个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位于换热管与透孔之间。
[0011]所述换热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能够配合形成换热壳体的密封结构,其中上壳体的内部连通出水管,进水管的内部连通进水管,上壳体与下壳体对接处连接第一法兰板,下壳体与上壳体对接处连接第二法兰板,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第一法兰
板和第二法兰板连接,第一法兰板和第二法兰板之间设置密封条,第一法兰板和第二法兰板之间安装数个螺栓、螺母,螺栓的丝杆依次穿过第一法兰板、密封条和第二法兰板,螺栓的丝杆端部螺纹连接螺母。
[001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增设了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利用隔板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相结合,隔板对换热管的内部进行隔断,从而强制换热管内部的渣水流经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从而扩大了换热管内部渣水与换热壳体内部换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由于换热管内部渣水存在水压的变化,当换热管内部的水压较低时,弹簧能够利用弹力推动内管插入到外管的内部,当换热管内部的水压变高时,换热管内部的水压能够将内管从外管的内部向外推出,从而利用换热管内部水压的高低变化,推动内管、导流管往复滑动,产生一定的振动,从而辅助降低水垢量内管、导流管上附着的水垢量。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换热壳体2,换热壳体2的一侧连通出水管9,换热壳体2的另一侧连通进水管10,换热壳体2的中部安装换热管1,换热管1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2的中部,换热管1的两端位于换热壳体2的外部,换热管1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2的内部,换热管1上安装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所述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包括隔板12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所述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包括两个外管3,外管3的一端与换热管1的内部连通,外管3的另一端插接内管5,两个外管3上的内管5之间安装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管3上的内管5连通,换热壳体2的内壁与导流管6之间安装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换热壳体2、导流管6连接,隔板12设置在换热管1的内部,隔板12的侧周与换热管1的内壁侧周连接,隔板12位于一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的两个外管3之间。
[0020]本技术增设了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利用隔板12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相结合,隔板12对换热管1的内部进行隔断,从而强制换热管1内部的渣水流经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从而扩大了换热管1内部渣水与换热壳体2内部换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由于换热管1内部渣水存在水压的变化,当换热管1内部的水压较低时,弹簧7能够利用弹力推动内管5插入到外管3的内部,当换热管1内部的水压变高时,换热管1内部的水压能够将内管5从外管3的内部向外推出,从而利用换热管1内部水压的高低变化,推动内管5、导流管6往复滑动,产生一定的振动,从而辅
助降低水垢量内管5、导流管6上附着的水垢量。
[0021]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的选材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实际制作的样品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图纸,按照说明书附图中各个部件的比例和配合方式实施,所述的连接为强力胶黏剂连接焊接铆接法兰连接一体成型式连接等常用的连接方式,实际制作时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需要无需创造性的选择对应的连接方式连接点的厚度和强度。
[0022]实施例2:
[0023]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如图1

图3所示,包括换热壳体2,换热壳体2的一侧连通出水管9,换热壳体2的另一侧连通进水管10,换热壳体2的中部安装换热管1,换热管1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2的中部,换热管1的两端位于换热壳体2的外部,换热管1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2的内部,换热管1上安装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所述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包括隔板12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所述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包括两个外管3,外管3的一端与换热管1的内部连通,外管3的另一端插接内管5,两个外管3上的内管5之间安装导流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壳体(2),换热壳体(2)的一侧连通出水管(9),换热壳体(2)的另一侧连通进水管(10),换热壳体(2)的中部安装换热管(1),换热管(1)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2)的中部,换热管(1)的两端位于换热壳体(2)的外部,换热管(1)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2)的内部,换热管(1)上安装数个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所述被动辅助降低水垢附着装置包括隔板(12)和数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所述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包括两个外管(3),外管(3)的一端与换热管(1)的内部连通,外管(3)的另一端插接内管(5),两个外管(3)上的内管(5)之间安装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管(3)上的内管(5)连通,换热壳体(2)的内壁与导流管(6)之间安装弹簧(7),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换热壳体(2)、导流管(6)连接,隔板(12)设置在换热管(1)的内部,隔板(12)的侧周与换热管(1)的内壁侧周连接,隔板(12)位于一组被动推动U形管装置的两个外管(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内部安装弹性软管(4),弹性软管(4)的一端与外管(3)的内壁连接,弹性软管(4)的内部与换热管(1)的内部连通,弹性软管(4)的另一端与内管(5)的端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与换热管(1)配合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卫张璐渠美云卢小溪张岩宗欣
申请(专利权)人: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