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69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支架,且限位支架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伸缩管道,所述伸缩管道的侧面设置有外壳,且外壳的底部连接有气体管道,并且气体管道的侧面连接有压缩气瓶,所述气体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气囊,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架,且方形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水下摄影装置,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探照光源,且探照光源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在外壳侧面的声呐,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可折叠式支架,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GPS定位装置。该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通过设置可折叠式支架和涡轮、蜗杆结构,使得装置本体可进行折叠,增强了装置的操作性和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搜索准确性。了装置的搜索准确性。了装置的搜索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底行走和水下清污
,具体为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不断提高,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垃圾漂流到海洋,造成海洋环境的急剧恶化,这部分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进一步威胁人类的健康。
[0003]传统的对海底垃圾进行清理时,常常采用潜水员下潜打捞垃圾,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还会威胁潜水员的生命安全,并且由于海底环境有不规则的岩石和松散的海泥海沙,一般的海底行走装置常常会出现无法有效回转和容易发生翻倒的问题;同时一般的海底作业一般采用机械手进行工作,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操作复杂,严重的降低了海底清洁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海底清洁装置清洁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所述吸盘的顶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包括吸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支架(2),且限位支架(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伸缩管道(3),所述伸缩管道(3)的侧面设置有外壳(6),且外壳(6)的底部连接有气体管道(19),并且气体管道(19)的侧面连接有压缩气瓶(20),所述气体管道(19)的一端设置有气囊(10),所述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方形框架(27),且方形框架(27)的一侧设置有水下摄影装置(5),所述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探照光源(11),且探照光源(1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在外壳(6)侧面的声呐(12),所述外壳(6)的底部设置可折叠式支架(25),所述外壳(6)的顶部设置有GPS定位装置(7),所述可折叠式支架(25)的侧面连接有履带车轮(4),且履带车轮(4)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轮(21),所述主动轮(2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减震装置(22),且弹簧减震装置(22)的测面连接有从动轮(23),所述从动轮(23)的侧面设置有支撑框架(28),且支撑框架(28)的侧面连接有履带(24),所述限位支架(2)的侧面设置有驱动马达(13),所述外壳(6)的一侧设置有铰链(18),且铰链(18)的一侧连接有收集装置(15),并且收集装置(15)的内部设置有水箱(9),所述外壳(6)的侧面设置有涡轮(16),且涡轮(16)的一侧连接有蜗杆(17),所述收集装置(15)的顶部连接有螺旋桨推进装置(8),且螺旋桨推进装置(8)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桨叶片(14),所述收集装置(15)的侧面设置有过滤口(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行走吸入式的海底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车轮(4)由主动轮(21)、弹簧减震装置(22)、从动轮(23)、履带(2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宏峰巫凯旋宋子洋王宇林王成彦曾伟良赵远溥黄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