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6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0
一种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育苗用地膜技术领域,反光层和基层之间设有数个黑色阻光球,育苗膜中等距开设有数个育苗孔,位于育苗孔之间的反光层和基层之间等距嵌设有数个纵向加强条和横向加强条,育苗膜的四周一体成型有边膜,边膜中嵌设有固定筋,育苗膜的前侧设有转杆,转杆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转辊,转杆的左右两侧利用轴承对称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的一侧通过转轴旋接有二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的底端均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两个防滑套之间绕设有连接绳,转杆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摇把,无需人工进行打孔,省时省力,提高种植的效率,且种植完毕后方便收卷。便收卷。便收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


[0001]本技术涉及育苗用地膜
,具体涉及一种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药用植物由于种子细小、种子休眠和种子硬实等原因造成大田直播成苗率差,农户为了提高成活率、节约土地,通常采用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生产,但在育苗过程中受到干旱、杂草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育苗成本增加。地膜覆盖种植农作物已经非常普遍,通过地膜穴孔育苗可以节约播种量、提高种苗质量,并且起到抑制杂草的效果,现有药用植物地膜绝大多数是采用先铺膜后人工打孔进行育苗的方式,但人工打孔方式费时费力、效率极低,远不能满足药用植物大面积育苗的需要,且现有地膜不方便收卷,种植人员种植完毕后不能及时将地膜收起,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无需人工进行打孔,省时省力,提高种植的效率,且种植完毕后方便收卷,方便快捷。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育苗膜,育苗膜由反光层和基层构成,反光层设于基层的上方,它还包含黑色阻光球、纵向加强条、横向加强条、育苗孔、边膜、固定筋、绑绳、转杆、固定环、一号伸缩杆、二号伸缩杆和连接绳;反光层和基层之间设有数个黑色阻光球,反光层、基层和黑色阻光球之间的空隙中填设有填充物,育苗膜中等距开设有数个育苗孔,位于育苗孔之间的反光层和基层之间等距嵌设有数个纵向加强条和横向加强条,纵向加强条和横向加强条相交叉垂直设置,育苗膜的四周一体成型有边膜,边膜中嵌设有固定筋,育苗膜的后侧粘设数个有绑绳,育苗膜的前侧设有转杆,转杆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转辊,转杆的左右两侧利用轴承对称套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的一侧通过转轴旋接有二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的底端均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两个防滑套之间绕设有连接绳,转杆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设置有摇把。
[0005]进一步地,后侧的边膜上方设有压重条。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育苗膜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防风板,防风板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防风块,防风块的下方等距固定设置有数个插杆。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伸缩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一号铰接座,一号铰接座上铰接有一号支撑杆,二号伸缩杆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二号铰接座,二号铰接座上铰接有二号支撑杆,一号支撑杆的外端与二号支撑杆的外端相铰接。
[000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无需人工进行打孔,省时省力,提高种植的效率,且种植完毕后方便收卷,方便快捷本技术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

A向剖视图。
[0011]图3是本技术中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2]图4是本技术中防风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图2中A部放大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反光层1、基层2、黑色阻光球3、填充物4、纵向加强条5、横向加强条6、育苗孔7、边膜8、固定筋9、压重条10、防风板11、防风块12、插杆13、绑绳14、转杆15、转辊16、固定环17、一号伸缩杆18、二号伸缩杆19、防滑套20、摇把21、轴承22、一号铰接座23、二号铰接座24、一号支撑杆25、二号支撑杆26、连接绳27、育苗膜28。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

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反光层1、基层2、黑色阻光球3、纵向加强条5、横向加强条6、育苗孔7、边膜8、固定筋9、绑绳14、转杆15、固定环17、一号伸缩杆18、二号伸缩杆19和连接绳27;育苗膜28由反光层1和基层2构成,反光层1设于基层2的上方,反光层1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药科植物的叶片上,避免药科植物根部的土壤温度过高,反光层1和基层2之间设有数个黑色阻光球3,用以吸收外部的光线,抑制杂草的生长,反光层1、基层2和黑色阻光球3之间的空隙中填设有填充物4,填充物4为泡沫材料设置,育苗膜28中等距开设有数个育苗孔7,位于育苗孔7之间的反光层1和基层2之间等距嵌设有数个纵向加强条5和横向加强条6,纵向加强条5和横向加强条6相交叉垂直设置,纵向加强条5和横向加强条6均为弹性材料设置,育苗膜28的左右两侧对称粘贴固定有防风板11,防风板11的外侧均铆接固定有防风块12,防风块12的下方等距焊接固定有数个插杆13,可以防止育苗膜28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育苗膜28的四周一体成型有边膜8,边膜8中嵌设有固定筋9,后侧的边膜8上方设有压重条10,育苗膜28的后侧通过强力胶粘设数个有绑绳14,育苗膜28的前侧设有转杆15,转杆15的外周壁上焊接固定有转辊16,转杆15的左右两侧利用轴承22对称套设有固定环17,其外环面与固定环17焊接固定,其内环面与转杆15焊接固定,固定环17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号伸缩杆18,一号伸缩杆18的一侧通过转轴旋接有二号伸缩杆19,一号伸缩杆18和二号伸缩杆19均与伞柄结构相同,一号伸缩杆18的内侧焊接固定有一号铰接座23,一号铰接座23上铰接有一号支撑杆25,二号伸缩杆19的内侧焊接固定有二号铰接座24,二号铰接座24上铰接有二号支撑杆26,一号支撑杆25的外端与二号支撑杆26的外端相铰接,一号伸缩杆18和二号伸缩杆19的底端均固定套设有防滑套20,两个防滑套20之间绕设有连接绳27,转杆15的左右两端对称焊接固定有摇把21。
[001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育苗膜28从转辊16上取下,铺在地面上,将压重条19压在育苗膜28的后侧,将防风块12置于育苗膜的左右两侧,再将插杆13插入土壤中,将植
物苗种植到育苗孔7中,反光层1的设置可以将太阳光反射,不仅可以避免药科植物根部的土壤温度过高,而且太阳光会反射到药科植物的叶片上,减少病虫害,黑色阻光球3能够阻挡光线,使得光线难以达到药科植物的周围,有效的抑制杂草的生长,种植完毕后,将插杆13从土壤中拔出,拿起转轴15将一号伸缩杆18立起来,旋转二号伸缩杆19,使得防滑套20立于地面上,一号支撑杆25和二号支撑杆26将起到支撑作用,将育苗膜28的前侧绕设在转辊16上,然后同时摇动两边的摇把21,摇把21带动转轴15转动,转轴15带动转辊16转动,转辊16将育苗膜28收卷,最后利用绑绳14将育苗膜捆绑收纳。
[001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植物育苗开孔地膜,它包含育苗膜(28),育苗膜(28)由反光层(1)和基层(2)构成,反光层(1)设于基层(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黑色阻光球(3)、纵向加强条(5)、横向加强条(6)、育苗孔(7)、边膜(8)、固定筋(9)、绑绳(14)、转杆(15)、固定环(17)、一号伸缩杆(18)、二号伸缩杆(19)和连接绳(27);反光层(1)和基层(2)之间设有数个黑色阻光球(3),反光层(1)、基层(2)和黑色阻光球(3)之间的空隙中填设有填充物(4),育苗膜(28)中等距开设有数个育苗孔(7),位于育苗孔(7)之间的反光层(1)和基层(2)之间等距嵌设有数个纵向加强条(5)和横向加强条(6),纵向加强条(5)和横向加强条(6)相交叉垂直设置,育苗膜(28)的四周一体成型有边膜(8),边膜(8)中嵌设有固定筋(9),育苗膜(28)的后侧粘设数个有绑绳(14),育苗膜(28)的前侧设有转杆(15),转杆(15)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转辊(16),转杆(15)的左右两侧利用轴承(22)对称套设有固定环(17),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蓉黄耘唐伟蒋运生熊忠臣邓丽丽曹仁俊郭新李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