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与1996年10月3日提出的待批美国专利申请No.08/720836有关,而后者是1996年3月25日提出的美国专利申请No.08/720836的部分继续申请,这里引用其公开的内容供作参考。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用于控制与磁头悬架组件的挠性件整体形成的导线迹线阵列的电阻抗特性的结构和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整体的悬架和导线结构,其中悬架的迹线按多层排列和配置,以便能获得、调谐和控制电参数、特别是电感和(或)电容。现有的磁盘驱动器一般包括一张旋转的刚性存储磁盘和一个磁头定位器,该磁头定位器用于将数据转换器相对于该磁盘的转轴定位在不同的径向位置上,由此在各磁盘的记录面上限定多个同心数据存储磁道。该磁头定位器一般称作致动器。尽管在本
内已知有多种致动器结构,但直接插入式旋转音圈致动器因其简单性、高性能、及可相对于其转轴实现质量平衡而在当前获得了最为经常的应用,这后一特点对于使致动器不受扰动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磁盘驱动器内部按常规采用闭环伺服系统操作音圈致动器并由此使磁头相对于磁盘表面定位。数据转换器由一个气垫面支承,使其与移动中的媒体表面离开一个小距离。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负载臂组件,用于支承接近存储媒体的读/写磁头/浮动块组件并将该磁头与读/写电路电气连接,该负载臂组件包括: 向该读/写磁头/浮动块组件附近部位延伸的普通平面型导电构件; 淀积在该导电构件上的第一电绝缘层; 淀积在该第一电绝缘层上的第一电迹线通路; 淀积在该第一电迹线通路上的第二电绝缘层; 淀积在该第二电绝缘层上的第二电迹线通路; 该第二电迹线通路相对于该第一电迹线通路横向对正,以便控制该整体负载臂组件的电感、电容和电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96-10-3 7208331.一种整体负载臂组件,用于支承接近存储媒体的读/写磁头/浮动块组件并将该磁头与读/写电路电气连接,该负载臂组件包括向该读/写磁头/浮动块组件附近部位延伸的普通平面型导电构件;淀积在该导电构件上的第一电绝缘层;淀积在该第一电绝缘层上的第一电迹线通路;淀积在该第一电迹线通路上的第二电绝缘层;淀积在该第二电绝缘层上的第二电迹线通路;该第二电迹线通路相对于该第一电迹线通路横向对正,以便控制该整体负载臂组件的电感、电容和电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普通平面型导电构件包括一个挠性件,该挠性件包括一个万向接头,用于将读/写磁头/浮动块组件定位在接近存储媒体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迹线通路相对于该第一电迹线通路横向偏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电绝缘层上形成第一和第二电迹线通路,在该第二电绝缘层上形成第三和第四电迹线通路,使该第三和第四电迹线通路彼此相对地横向偏置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电迹线通路纵向对正和覆盖第一和第二电迹线通路,并将第一电迹线通路与第四电迹线通路并联,将第二电迹线通路与第三电迹线通路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电绝缘层上以彼此横向相隔的关系形成第一和第二电迹线通路,在该第二电绝缘层上以彼此横向相隔的关系形成第三和第四电迹线通路,在该第三和第四电迹线通路上形成第三电绝缘层,在该第三电绝缘层上以彼此横向相隔的关系形成第五和第六电迹线通路,使该第一、第三和第五电迹线通路彼此相对地沿纵向和横向对正并将其并联连接,使该第二、第四和第六电迹线通路彼此相对地沿纵向和横向对正并将其并联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还包括在该第一电绝缘层上淀积的多条电信号接地迹线通路;在该第二电绝缘层上淀积的多条电信号迹线通路;使该电信号迹线通路相对于该电信号接地迹线通路横向对正,以便控制该整体负载臂组件的电感、电容和电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还包括在该电信号迹线通路上淀积的第三电绝缘层及在该第三电绝缘层上淀积的多条上覆电信号接地迹线通路,使上覆电信号接地迹线通路相对于该电信号接地迹线通路横向对正,以便控制该整体负载臂组件的电感、电容和电阻中的至少一个参数。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负载臂组件,还包括在该第二电绝缘层上,在该电信号迹线通路之外为调整该整体负载臂组件的电感、电容和电阻中的至少一个所选择的距离上淀积的第二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