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15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包括:至少一信号线或一对差分信号线,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外部包覆有一第一绝缘层;至少一接地线,其设置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至少一侧的相邻处;一屏蔽层,其包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并使该屏蔽层与该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一第二绝缘层,其包覆于该屏蔽层外部,以使线缆可达到适用于服务器内部高速传输的标准。缆可达到适用于服务器内部高速传输的标准。缆可达到适用于服务器内部高速传输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尤指一种利用包覆于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接地线外部的屏蔽层构造,以使不同组的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利用屏蔽层以隔绝电磁波,而大幅降低串音干扰现象,另一方面屏蔽层与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可有效消弭电磁波杂讯,以使线缆可达到适用于服务器内部高速传输的标准。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差分信号线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或储存装置中,且服务器或储存装置系于电子产品内部设有不同种类的印刷电路板。而印刷电路板包含有提供信号给电路板上的电子零件的信号线。而信号线通常以差分线对的形式构成一组信号线。而印刷电路板上的复数差分线对具有不同的模式,包括有差分模式及共同模式、以及在传输期间介于差分信号间的转换模式。而诸多电子产品需要应用于不同电路板之间,或是在电路板和电缆线之间进行差分信号转换。
[0003]再者,电子产品得以微小化有很大的部分归功于晶圆制程的进化,当晶片的线宽一路来到28纳米、14纳米、10纳米及最新的7纳米,甚至于未来可发展至5纳米及3纳米,电路板及对应的连接器或连接线材也随之微小化,当连接线材缩小后致使相邻导线的间距过近,加上传输高频信号时同时产生电磁波及串音(Cross

Talk)干扰的问题,而串音干扰问题情况对于传输信号速度有绝对影响性,而进行差分信号传输的信号线对因串音干扰问题而产生资料封包不断产生丢失现象,而信号发射端即需要不断重复传输资料封包致使拖累传输速度,以致于连接线材无法达到高速传输标准,故如何减少高速传输线缆的串音干扰问题,而成为从事此行业者亟欲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故,本技术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始设计出此种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的技术诞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至少一信号线或一对差分信号线,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外部包覆有一第一绝缘层;
[0008]至少一接地线,其设置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至少一侧的相邻处;
[0009]一屏蔽层,其包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并使该屏蔽层与该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以及
[0010]一第二绝缘层,其包覆于该屏蔽层外部。
[0011]其中: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都包覆有该第一绝缘层,而该接地线所包覆的该第一绝缘层是利用一预设切削治具予以去除。
[0012]其中:该屏蔽层是利用一预设加压治具施以一压焊工法而形成,以使该屏蔽层包
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且该预设加压治具施加机械力而使该屏蔽层与该接地线产生接合,并进一步形成电性连接。
[0013]其中:该第一绝缘层与该第二绝缘层由具由绝缘性的塑胶或橡胶所构成。
[0014]其中:该屏蔽层由具有可导电性的金属箔所构成,该金属箔的构成材料为金、银、铜、铝或锡。
[0015]凭借前述包覆于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接地线外部的屏蔽层构造,以使不同组的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利用屏蔽层以隔绝电磁波,而大幅降低串音干扰现象,另一方面屏蔽层与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可有效消弭电磁波杂讯,以使线缆可达到适用于服务器内部高速传输的标准。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线缆于加工前的立体外观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线缆于加工时的侧视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线缆于加工时的立体构造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线缆于加工后的立体外观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

线缆;11

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12

第一绝缘层;13

接地线;14

屏蔽层;15

第二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各为本技术线缆于加工前的立体外观图、加工时的侧视剖面图、加工时的立体构造图及加工后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线缆1包括有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11、第一绝缘层12、接地线13、屏蔽层14及第二绝缘层15,前述构件的详细结构与连接关系如下:
[0022]至少一信号线或一对差分信号线11,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11外部包覆有一第一绝缘层12。
[0023]至少一接地线13,其设置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11至少一侧的相邻处。
[0024]该屏蔽层14包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11、该接地线13外部,并使该屏蔽层14与该接地线13形成电性连接。
[0025]该第二绝缘层15包覆于该屏蔽层14外部,凭借第二绝缘层15设置可使该屏蔽层14不与外界空气接触而产生氧化,有助于维持线缆1整体使用寿命。
[0026]上述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11、该接地线13外部都包覆有该第一绝缘层12,而该接地线13所包覆的该第一绝缘层12是利用一预设切削治具(图中未示)予以去除(如图2所示),而对于去除第一绝缘层12的预设切削治具是一般现有技术所囊括,故不在此做一赘述。
[0027]上述该第一绝缘层12与该第二绝缘层15由具绝缘性的一塑胶或橡胶所构成。而该屏蔽层14由具可导电性的一金属箔所构成,该金属箔的构成材料可为金、银、铜、铝、锡。
[0028]请特别参阅图3所示,其中该屏蔽层14是利用呈梯形的一预设加压治具(图中未示)施以一压焊(Pressure Welding)工法,以使该屏蔽层14包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11、该接地线13外部,且该预设加压治具施加机械力而使该屏蔽层14与该接地线13
产生接合,并进一步形成电性连接,并于该接地线13的上、下侧各形成有概呈V字型的一凹槽。再者,而对于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11、接地线13进行压焊作业的预设加压治具是一般现有技术所囊括,故不在此做一赘述。
[0029]凭借上述图1至图4的揭示,即可了解本技术为一种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包括:至少一信号线或一对差分信号线,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外部包覆有一第一绝缘层;至少一接地线,其设置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至少一侧的相邻处;一屏蔽层,其包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并使该屏蔽层与该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一第二绝缘层,其包覆于该屏蔽层外部。凭借前述包覆于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接地线外部的屏蔽层构造,以使不同组的信号线或差分信号线利用屏蔽层以隔绝电磁波,而大幅降低串音干扰现象,另一方面屏蔽层与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可有效消弭电磁波杂讯,以使线缆可达到适用于服务器内部高速传输的标准。
[0030]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信号线或一对差分信号线,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外部包覆有一第一绝缘层;至少一接地线,其设置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至少一侧的相邻处;一屏蔽层,其包覆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并使该屏蔽层与该接地线形成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绝缘层,其包覆于该屏蔽层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高速传输的线缆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线或该一对差分信号线、该接地线外部都包覆有该第一绝缘层,而该接地线所包覆的该第一绝缘层是利用一预设切削治具予以去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欣卫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