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缆连接器及其金属壳体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缆连接器及其金属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41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8
一种电缆连接器及其金属壳体,该电缆连接器包含一金属壳体、一绝缘座及一缆线;该金属壳体由后至前一体形成一套接端部、一本体及一插接端部,其中该插接端部包含一形成有多个穿孔的端部本体、一自该端部本体向前延伸的环部及多个自该环部向后延伸的弹片;该缆线固定于该绝缘座中,再一并匹配容置于该金属壳体中;如此,透过一体形成的该金属壳体,可省去繁复的制造及组装步骤并简化制程,且藉由各该弹片自该环部向后延伸的设计,可避免各该弹片于插接过程中承受过大应力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1、请参阅图10a及图10b,现有一种电缆连接器包含一外壳体5、一绝缘座6及一缆线7;该外壳体5系包含独立的一第一壳体51及一第二壳体52,其中该第一壳体51包含一前部511及一后部512,该前部511一体向前延伸形成一环部513及多个弹片514;其中该些弹片514的自由端靠近该环部513,又该绝缘座6匹配容置于该第一壳体51及该第二壳体52的部分之内,且其前端位于该第一壳体51的该环部513的后侧;该缆线7自该第二壳体52后端穿入该第二壳体52,且该缆线7的一芯线70系进一步穿入该绝缘座6,并固定于其中。

2、由于上述电缆连接器的该外壳体5由独立的该第一及第二壳体51、52组成,为两件式构造,故该第一及第二壳体51、52必须分别制造,并再多经一道相互组装成该外壳体5的步骤,才能制成该电缆连接器,而使得该电缆连接器的组装步骤复杂,且该外壳体5经多次插、拔后,该第一及第二壳体51、52可能有发生相互脱离的疑虑;此外,由于各该弹片514的延伸方向与该电缆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同向,于插接过程中,若电缆连接器偏离正确插接轨迹,容易使得各该弹片514靠近该环部513的自由端首当其冲地接触偏斜的对应连接器而被过度压迫,承受过大的应力而弯折变形;因此,有必要改良现有电缆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上述电缆连接器的外壳体为两件式构造,而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电缆连接器及其金属壳体,以解决上述缺点。

2、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令上述电缆连接器包含:

3、一金属壳体,由后至前依序一体形成一套接端部、一本体及一插接端部;其中该插接端部包含:

4、一端部本体,向前延伸一环部,且该端部本体形成多个穿孔;以及

5、多个弹片,分别对应该些穿孔,并自该端部本体的该环部一体向后延伸;

6、一绝缘座,匹配容置于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及该插接端部的该端部本体内,并包含二前后贯穿该绝缘座的内导体接触件;以及

7、一缆线,包含:

8、一外绝缘套,匹配套接在该金属壳体的该套接端部内;以及

9、二内导体,自该外绝缘套突出,并向前穿入该绝缘座中,以分别与该绝缘座中的对应二内导体接触件连接固定。

10、由上述说明可知,该电缆连接器使用一体形成的该金属壳体,即可供该绝缘座匹配容置于其该本体及该插接端部的该端部本体中,并供该缆线穿入其中,而使其二内导体与该绝缘座的对应该内导体接触件连接固定于该绝缘座中,又该插接端部的各该弹片系自其该端部本体的该环部一体向后延伸,与该电缆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呈反向,且各该弹片的自由端远离该环部,故各该弹片的自由端可避免电缆连接器偏离正确插接轨迹而受到过大应力;因此,本专利技术一体式的金属壳体可省去繁复的制造及组装步骤,确实能简化制程,且多次插、拔也不会有发生相互脱离的疑虑,又藉由各该弹片自该环部向后延伸的设计,可进一步避免各该弹片于插接过程中承受过大应力,防止各该弹片变形。

11、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令上述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由后至前一体形成一套接端部、一本体及一插接端部;其中插接端部系包含:

12、一端部本体,向前延伸一环部,且该端部本体形成多个穿孔;以及

13、多个弹片,分别对应该些穿孔,并自该端部本体的该环部一体向后延伸。

14、由上述说明可知,该金属壳体一体形成并可供电缆连接器使用,又该插接端部的各该弹片自其该端部本体的该环部一体向后延伸,与该电缆连接器的插接方向呈反向,且各该弹片的亦由端远离该环部,故各该弹片的自由端可避免电缆连接器偏离正确插接轨迹而受到过大应力;因此,本专利技术一体式的金属壳体可省去繁复的制造及组装步骤,确实能简化制程,且多次插、拔也不会有发生相互脱离的疑虑,又藉由各该弹片自该环部向后延伸的设计,可进一步避免各该弹片于插接过程中承受过大应力,防止各该弹片变形。

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端部的该环部自该端部本体向前延伸并进一步内缩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弹片近其自由端处向外延伸形成一凸部,并突出于该金属壳体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弹片的该凸部为一弧形凸部。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遮蔽金属件以锌合金一体压铸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对应该遮蔽金属件进一步内缩形成一凹环部;其中该凹环部的顶壁及二相对侧壁分别抵靠于该遮蔽金属件的该顶板及该二侧板。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包含一靠近该插接端部的第一环段及一靠近该套接端部的第二环段;其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13.一种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由后至前一体形成一套接端部、一本体及一插接端部;其中该插接端部包含: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端部的该环部自该端部本体向前延伸并进一步内缩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弹片近其自由端处向外延伸形成一凸部,并突出于该金属壳体的外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弹片的该凸部为一弧形凸部。

17.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进一步内缩形成一凹环部;其中该凹环部靠近该套接端部并远离该插接端部。

20.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包含一靠近该插接端部的第一环段及一靠近该套接端部的第二环段;其中: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端部的该环部自该端部本体向前延伸并进一步内缩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弹片近其自由端处向外延伸形成一凸部,并突出于该金属壳体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弹片的该凸部为一弧形凸部。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遮蔽金属件以锌合金一体压铸形成。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对应该遮蔽金属件进一步内缩形成一凹环部;其中该凹环部的顶壁及二相对侧壁分别抵靠于该遮蔽金属件的该顶板及该二侧板。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壳体的该本体包含一靠近该插接端部的第一环段及一靠近该套接端部的第二环段;其中:

1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勳滕昌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