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99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光检测装置设置有对盘进行记录或重放的主光束和位置在主光束前的,用于检测盘的表面状态的前光束;根据该前光束的光接收信息(MO信号或RF信号)检测盘表面状态;控制成,在主光束通过检测到有灰尘等物粘到盘上的位置时,使主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达到一电平值,在该电平上,即使粘附有灰尘等物也可以进行满意的操作,以能进行准确的记录和重放操作,而不会受到盘形记录媒体表面上粘附的灰尘等物的影响,即使盘形记录媒体的厚度变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盘驱动装置,能对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重放操作。对于盘形记录媒体,已开发出光盘、磁-光盘(MO盘)、相位变化盘(PC盘)等。然而,各种领域所用的光盘,诸如CD(致密盘)等其厚度要求为1.2mm,近年来又要求缩小盘的尺寸,称为HS(超存储)盘的磁光盘其厚度要求为0.8mm,适用于多媒体的DVD(数字多用途盘/数字视盘)厚度要求为0.6mm。此外,0.1mm或0.01mm的盘形记录媒体的开发正在进行之中。然而,如果盘形记录媒体的厚度做得小于1.2mm,则随着粘到盘表面上的灰尘或其它类似物的影响的增加,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盘驱动装置难以进行准确的记录和重放操作。参照附图说明图1A和1B以及图2,下面将解释用传统盘驱动装置进行重放时盘的厚度和粘到盘上的灰尘的影响造成的读错误。图1示出了驱动装置在有一定大小的灰尘粘到盘表面上时获得的再现RF信号的波形,图1A示出了当有一定大小灰尘粘到厚度为1.2mm的盘表面时获得的再现RF信号的波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由于粘到盘表面上的灰尘的影响,再现的RF信号的电平有些减弱,但电平下降的程度不足以在盘驱动装置中产生读错误。另一方面,图1B示出了盘驱动装置在有与图1A所示相同大小的灰尘粘到厚度为例如0.6mm的盘表面上时获得的再现RF信号的波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盘驱动装置入射到盘上的光束的横截面变小,所以,当有如图1所示相同大小的灰尘等物粘到盘表面时,每个单位面积的比例变大,由于粘到盘表面上的灰尘的影响,盘驱动装置获得的再现RF信号的电平在短时间内陡峭地下降,结果,出现盘驱动装置很可能产生读错误的情形。图2示出了盘的厚度与粘到盘上的灰尘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盘驱动装置的出错增加量。顺便指出,在图2中,假设盘驱动装置获得的再现RF信号的电平下降到没有灰尘等物被粘时的正常电平的55%或更小时为误差电平。还有,该误差电平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还假设一个盘驱动装置系统的误差电平与另一个的不同。从图2中可以看出,即使当粘到盘表面的灰尘的尺寸小,当盘的厚度从1.2mm减小到0.60mm,0.30mm,0.15mm和0.02mm时,更可能产生读错误。为了防止在盘的厚度减小时,粘到盘表面的灰尘等物的影响使盘驱动装置获得的再现RF信号电平出现下降,想到为盘驱动装置提供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以把盘驱动装置获得的再现RF信号放大到一预定电平。然而,这也会产生问题,即如果盘驱动装置设置有AGC电路,把再现RF信号放大到预定电平,则AGC电路同样也放大了放大器噪声,和包含在再现RF信号中的噪声,使载波噪声(C/N)比变差。此外,在盘驱动装置记录操作期间,也难以校正AGC电路的记录电平。因此,本专利技术已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盘形记录媒体变薄,也能准确地进行记录和重放操作的盘驱动装置,它不受粘到盘形记录媒体表面上的灰尘等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于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盘形记录媒体的盘驱动装置,设置第一光束装置,形成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盘形记录媒体的第一光点;第二光束装置,在第一光点前的扫描位置上形成第二光点,以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盘状态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光束装置的反射光的接收信息,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以及电平控制装置,根据盘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以在第一光点和第二光点扫描盘形记录媒体的时间差,经校正地控制第一光束装置的激光输出电平。此外,对于第二光束装置反射光的接收信息,使用对应于盘形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场信息的信息或盘形记录媒体的的光量的信息之一。此外,电平控制装置还设置有一转换表,以保证记录、重放或删除操作的第一光束装置的激光输出电平为最佳电平。而且,第一光束装置和第二光束装置由一个激光束发射源和从该激光束发射源分出激光束的光谱装置组成。当第一光束装置的激光输出受到电平控制装置经过校正的控制时,由盘状态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电平的校正,或者停止盘状态检测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盘形记录媒体的第一光束装置的第一光点前的位置上提供一个形成第二光点以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的第二光束装置,并且根据该第二光束装置的反射光的接收信息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所以可以在通过盘状态检测装置检测的盘形记录媒体上的某一位置时,校正控制第一光束装置的激光输出,达到一预定的电平(例如,即使粘有灰尘等也足以进行满意的操作的电平)。图1A和1B是有一定大小的灰尘粘到盘表面上时盘驱动装置获得的再现RF信号的波形图。图2是盘的厚度与粘到盘表面的灰尘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盘驱动装置内的误差之间的关系。图3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的框图。图4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光检拾装置4发射的光点在光道上的结构图。图5A和5B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电平检测部分的结构框图。图6A和6B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在记录操作期间前光束产生的MO信号的波形图。图7A和7B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在记录操作期间前光束产生的RF信号的波形图。图8A和8B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在重放操作期间前光束产生MO信号的波形图。图9A和9B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在重放操作期间前光束产生的RF信号的波形图。图10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前光束与主光束之间间距D的示意图。图11是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在重放期间前光束获得的校正电平L与主光束的最佳读取功率之间的关系图。图12A和12B是用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重放PC盘时前光束产生的RF信号的波形图。图3示出了一种盘驱动装置的框图,作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一种方式。图1中所示的盘1是磁-光盘(MO盘),该盘1由主轴电动机2以预定的转数旋转驱动。由主轴控制部分3对主轴电动机2的转速进行伺服控制。例如,主轴控制部分3利用主轴电动机的FG脉冲(与转速同步的频率信号)或类似信号等检测主轴电动机2的转速,同时提供控制器6的基准速度信息SK,并把基准速度信息SK与主轴电动机2的转速进行比较,根据该误差信息,对主轴电动机2进行加速或减速,从而以所需要的转速实现盘旋转操作。来自光检拾装置4的激光束照射旋转的盘1。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盘驱动装置的光检拾装置4设置有两个激光束4a1和4a2,以发射例如进行记录和重放盘1的主光束和在该主光束前面的前光束。激光束源4a1和4a2由二极管、激光耦合器等组成。在这些元件之间还设置具有各种透镜的光学系统4b、这两激光源4a1和4a2的分束器等、构成激光束输出端的物镜4c、检测前光束反射光的检测器4d、检测主光束反射光的检测器4e,以及保持物镜4c在循迹方向和聚焦方向上可移动的双轴机构4f。由激光控制部分5对光检拾装置4的激光束源4a1和4a2输出的激光进行通/断和输出电平控制。如图4所示,通过该光检拾装置4,用两束光束(主光束B1和前光束B2)照射盘上的光道T。顺便提一下,前光束B2不需要处于完全的循迹状态,而是可以偏移光道中心。当该盘驱动装置通过其接口部分17连接到主计算机90时,当控制器6从主计算机90接收到记录请求和重放请求时,进行数据记录/重放操作。在记录期间,由主计算机90提供要记录的数据以及记录请求。接口部分17把记录数据DREC提供给编码器18,进行所需要的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的盘驱动装置,包含: 第一光束装置,形成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盘形记录媒体的第一光点; 第二光束装置,在所述第一光点前的扫描位置上形成第二光点,以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 盘状态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光束装置的反射光的接收信息,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以及 电平控制装置,根据盘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以在所述第一光点和所述第二光点扫描盘形记录媒体的时间差,校正所述第一光束装置的激光输出电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7-5-16 127020/971.一种对盘形记录媒体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的盘驱动装置,包含第一光束装置,形成进行记录、重放或删除盘形记录媒体的第一光点;第二光束装置,在所述第一光点前的扫描位置上形成第二光点,以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盘状态检测装置,根据第二光束装置的反射光的接收信息,检测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以及电平控制装置,根据盘状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盘形记录媒体的表面状态,以在所述第一光点和所述第二光点扫描盘形记录媒体的时间差,校正所述第一光束装置的激光输出电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第二光束装置的反射光的接收信息为对应于盘形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场信息的信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哲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