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54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包括预制墙体、复位系统和摩擦系统,预制墙体为工厂预制件,预制墙体的左墙脚和右墙脚分别预留有前后贯通的缺角空间;复位系统分别布置在预制墙体的左侧和右侧的缺角空间中,两个复位系统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应地与预制墙体和支座连接;两个复位系统用于协助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变形前的位置上;摩擦系统分别布置在预制墙体的下部前表面和下部后表面处且与预制墙体和支座分别连接;两个摩擦系统用于在加载梁施加荷载时耗散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抗震韧性高、震后损伤低以及装配效率高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具有强度高、抗侧刚度大的特点,被广泛用作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中的抗侧力构件,有助于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地震作用下,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主要通过构件本身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易导致剪力墙墙肢底部出现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构件延性差,最终使得整体结构无法修复而失去使用功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剪力墙的承载力和抗弯能力,改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一般采用在剪力墙边缘约束区域设置型钢、钢管等来加强剪力墙边缘约束区域或在墙体内部设置型钢或暗支撑等方式。但是,加强后的剪力墙在震后仍然存在墙脚损伤严重和震后残余变形大的问题,这使得建筑结构在震后修复仍然很困难,修复成本高,且不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
[0003]目前,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采用灌浆套筒进行连接的装配式技术应用最广泛,装配完之后的形式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似,其震后也具有明显的残余变形,抗震韧性仍然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该剪力墙抗震韧性高、震后损伤低以及装配效率高、环境污染小。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包括:
[0006]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为工厂预制件,所述预制墙体的左墙脚和右墙脚分别预留有前后贯通的缺角空间,所述预制墙体在上下方向上支撑在支座上,所述预制墙体的顶部与用于施加荷载的加载梁相连;
[0007]复位系统,所述复位系统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预制墙体的左侧和右侧的所述缺角空间中,两个所述复位系统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支座连接;两个所述复位系统用于协助所述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变形前的位置上;
[0008]摩擦系统,所述摩擦系统有两个,两个所述摩擦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预制墙体的下部前表面和下部后表面处且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支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摩擦系统用于在所述加载梁施加荷载时耗散能量。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具有如下的优点:首先,可以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下,由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的预制墙体、复位系统和摩擦系统共同抵抗轴力、剪力和弯矩,复位系统在相对运动后可以提供恢复力,可
以有效降低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震后残余变形,摩擦系统在相对运动后可以有效耗散荷载能量,减轻预制墙体的塑性损伤,这样有助于快速恢复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地震后的使用功能。其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各部件,如预制墙体、复位系统和摩擦系统均可以分开加工,最后在现场进行装配,可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小环境污染。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复位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和碟簧;其中,
[0011]所述外管在上下方向上包括依次相连的下段外管、上段外管和上连接板,所述下段外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上段外管的内径,使得所述下段外管的内管壁与所述上段外管的内管壁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上挡肩,所述下段外管的底端设有下端板,所述下端板上设有开口,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上段外管的上端固定,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预制墙体连接;
[0012]所述内管包括内管本体、上挡块、上挡板、下挡板、下挡块和下连接板,所述内管本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连的上段内管和下段内管,所述上段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下段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外且位于所述外管的下方,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固定在所述上段内管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上段内管上且位于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之间,所述上挡板抵接在所述上挡块下侧和所述上挡肩上,所述下挡板抵接在所述下挡块上侧和所述下端板上,所述碟簧套设在所述上段内管上且位于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之间,所述上挡块位于所述上段外管内,所述下挡块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下段内管的下端固定,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支座连接;
[0013]在所述加载梁的施加的荷载作用下,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产生相对运动,并使所述碟簧压缩,由所述碟簧提供恢复力,用于在所述加载梁卸载后协助所述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变形前的位置上。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碟簧呈圆锥碟状。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碟簧有多片,多片所述碟簧采用叠合和对合布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支座上分别设置了预埋件,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预制墙体的所述预埋件之间及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支座的所述预埋件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固定。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板和预埋螺纹套筒,所述预埋板上设有与所述预埋螺纹套筒对应的第一螺栓孔,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墙体的所述预埋件之间及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支座的所述预埋件之间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栓孔及所述第一螺栓孔拧紧在相应的所述预埋螺纹套筒中,从而分别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墙体连接固定、使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支座连接固定。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制墙体的下部前表面和下部后表面上分别预埋有墙体预埋螺杆,所述支座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分别预埋有支座预埋螺杆;
[0019]每一所述摩擦系统包括上部连接板、下部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上部连接板与所述下部连接板之间的第一摩擦板和第二摩擦板,其中,所述上部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摩擦板粘贴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上部连接板的除所述第一凹槽以
外部位上设有第三螺栓孔,所述上部连接板的在所述第一凹槽部位及所述第一摩擦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摩擦螺栓孔;所述下部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摩擦板粘贴在所述第二凹槽中,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部连接板的除所述第二凹槽以外部位上设有第四螺栓孔,所述下部连接板的在所述第二凹槽部位及所述第二摩擦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摩擦螺栓孔;
[0020]所述预制墙体的下部前表面上的一部分所述墙体预埋螺杆穿过一个所述摩擦系统上的所述第三螺栓孔而将相应的所述上部连接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体上,所述预制墙体的下部前表面上的其余部分所述墙体预埋螺杆穿过一个所述摩擦系统上的所述第一摩擦螺栓孔和所述第二摩擦螺栓孔而将相应的所述上部连接板、所述第一摩擦板、所述第二摩擦板和所述下部连接板固定在一起;所述支座的前侧面上的所述支座预埋螺杆穿过一个所述摩擦系统上的所述第四螺栓孔而将相应的所述下部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支座上;
[0021]所述预制墙体的下部后表面上的一部分所述墙体预埋螺杆穿过另一个所述摩擦系统上的所述第三螺栓孔而将相应的所述上部连接板固定在所述预制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体,所述预制墙体为工厂预制件,所述预制墙体的左墙脚和右墙脚分别预留有前后贯通的缺角空间,所述预制墙体在上下方向上支撑在支座上,所述预制墙体的顶部与用于施加荷载的加载梁相连;复位系统,所述复位系统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预制墙体的左侧和右侧的所述缺角空间中,两个所述复位系统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支座连接;两个所述复位系统用于协助所述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变形前的位置上;摩擦系统,所述摩擦系统有两个,两个所述摩擦系统分别布置在所述预制墙体的下部前表面和下部后表面处且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支座分别连接;两个所述摩擦系统用于在所述加载梁施加荷载时耗散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复位系统包括外管、内管和碟簧;其中,所述外管在上下方向上包括依次相连的下段外管、上段外管和上连接板,所述下段外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上段外管的内径,使得所述下段外管的内管壁与所述上段外管的内管壁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上挡肩,所述下段外管的底端设有下端板,所述下端板上设有开口,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上段外管的上端固定,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预制墙体连接;所述内管包括内管本体、上挡块、上挡板、下挡板、下挡块和下连接板,所述内管本体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连的上段内管和下段内管,所述上段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下段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外且位于所述外管的下方;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固定在所述上段内管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上段内管上且位于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之间,所述上挡板抵接在所述上挡块下侧和所述上挡肩上,所述下挡板抵接在所述下挡块上侧和所述下端板上,所述碟簧套设在所述上段内管上且位于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之间,所述上挡块位于所述上段外管内,所述下挡块位于所述开口中;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下段内管的下端固定,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支座连接;在所述加载梁的施加的荷载作用下,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产生相对运动,并使所述碟簧压缩,由所述碟簧提供恢复力,用于在所述加载梁卸载后协助所述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恢复变形前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呈圆锥碟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有多片,多片所述碟簧采用叠合和对合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支座上分别设置了预埋件,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预制墙体的所述预埋件之间及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支座的所述预埋件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板和预埋螺纹套筒,所述预埋板上设有与所述预埋螺纹套筒对应的第一螺栓孔,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墙体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肖水晶滕明睿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