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50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拾取器具有第一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具有面向光盘的前透镜和其光轴与前透镜光轴重合的后透镜的双透镜型透镜单元。该光学拾取器还具有第二光学系统,它包括物镜和第一及第二间隙检测光电探测器,该探测器用于检测光盘信号读出表面与双透镜型物镜单元前透镜之间间隔的情况。光学拾取器还具有一个绕线架,其上安装有第一光学系统双透镜型物镜单元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物镜;以及在平行于物镜和双透镜型物镜单元的前透镜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垂直于该光轴的第二方向上驱动绕线架的驱动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光盘或磁光盘上再现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迄今为止,诸如光盘或磁光盘这类用于再现信息信号的光盘已广为人知。这类光盘用于记录声音信号或经信息处理装置(如计算机)处理过的数据,其直径为120或80mm而厚度为1.2mm。在不同类型的光盘中,有一种被称之为小型盘(CD)。在不同类型的CD中,存在着称为可记录小型盘(CD-R)或可重写小型盘(CD-RW)这样的CD,信息信号可以写在这些盘上。CD、CD-R或CD-RW中,从信号读出表面中之一向内大约1.1mm的位置处,形成有作为信号记录表面的反射表面。而且,近来随着信息信号多媒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需要有多样化和大量信息信号,诸如同时处理的图象数据和声音数据。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已知的方法是,在减小光盘介质尺寸的同时实现高记录密度,粘合两个直径为120mm厚度为0.6mm的光盘所获得的总厚度为1.2mm的叠层光盘,或通过层压0.6mm厚光盘和0.6mm厚加强盘而获得的总厚度为1.2mm的叠层光盘。这种光盘通常称为数字视盘(DVD)。也就是说,对于这种DVD而言,用作信息记录表面的反射表面被形成在从一个读出表面向内0.6mm的位置处。对于在不减小光盘倾斜公差的情况下实现高记录密度的光盘而言,光盘也可以有120mm的直径和0.1mm的厚度和厚度为1.1mm的加强盘,以提供1.2mm的总厚度。在本文中,这种光盘被称为高记录密度盘。这种高记录密度盘在从一个信号读出表面向内0.1mm的位置处形成将作为信号记录表面的反射表面。作为从这种高记录密度盘中再现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推荐采用具有双透镜型物镜的装置,该物镜具有两个光轴彼此重合的透镜,如USP5712842或USP5764613公开的。该双透镜型的物镜由面向着高记录密度盘放置的第一透镜和其光轴与第一透镜光轴相重合的第二透镜所组成。用第一和第二透镜实现不小于0.7的数值孔径NA。第一和第二透镜在本文中分别被称为前透镜和后透镜。但对上述光学拾取器而言,如果要从高记录密度盘中再现信息信号并采用0.85的物镜单元数值孔径NA的话,则高记录密度盘的信号读出表面与物镜单元前透镜之间的操作距离(本文称为工作距离)就等于0.1mm,且高记录密度盘信号记录表面上的光斑直径在100μm量级。再现CD或DVD时的工作距离和表面光斑直径,分别不小于1.2mm和1mm。与这些值相比,用于高记录密度盘的光学拾取器其工作距离和表面光斑直径值明显地要小。于是,上述光学拾取器有如下缺点如果信号记录表面上有杂质,诸如1mm量级的灰尘和污渍或微小的瑕疵,物镜单元的聚焦伺服或循迹伺服就会失灵。而且,如果因采用上述光学拾取器而使物镜单元的聚焦伺服失灵,则由于工作距离在0.1mm量级,诸如物镜单元等可移动部件可能会撞到高记录密度盘上。对于光学拾取器而言,可以考虑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或电容检测传感器来控制该很小的工作距离,以防止物镜单元撞到高记录密度盘上。但是,这里有一个不足之处,即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较差,且该光学拾取器尺寸相对较大。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物镜单元工作可靠性的光学拾取器,且光学拾取器尺寸也减小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拾取器,它包括第一光学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由面向光盘放置的第一透镜和其光轴与第一透镜光轴重合的第二透镜组成的物镜单元;具有物镜和间隙检测装置的第二光学系统,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光盘信号读出表面与物镜单元第一透镜之间间隔的情况;一个绕线架,它承载着第一光学系统的物镜单元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第二透镜;以及使绕线架在平行于物镜和物镜第一透镜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垂直于该光轴的第二方向上运动的驱动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取器,还包括用于从光盘上读出并再现信息信号的间隙检测装置,该光盘具有在光盘厚度方向上与另一光盘不同的信号记录表面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取器,其第一光学系统包括用于保持物镜单元第一透镜与光盘信号记录表面之间有恒定间隙的聚焦伺服装置,其牵引范围不小于±2μm且不大于±10μm;第二光学系统的间隙检测装置具有比聚焦伺服装置更宽的牵引范围。对于上述光学拾取器而言,当第一光学系统要再现光盘时,第二光学系统的间隙检测装置检测第一光学系统物镜单元的第一透镜与光盘之间分开的程度。对于该光学拾取器,第二光学系统的间隙检测装置从光盘上读出并再现信号信息,该光盘具有在光盘厚度方向上与另一光盘不同的信号记录表面位置。而且对于该光学拾取器而言,如果在第一光学系统再现光盘的时候,由于扰动等影响使物镜单元第一透镜离开了第一光学系统的聚焦伺服装置的牵引范围,则间隙检测装置就会将第一透镜移动到聚焦伺服装置的牵引范围内去。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取器,由于间隙检测装置检测光盘与物镜单元之间的轴向间隔程度,所以可防止物镜撞到光盘上,由此提高物镜单元的工作可靠性。而且由于物镜单元和物镜被安装在同一绕线架上,故可减小装置的整体尺寸。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取器,可以再现那些其信号记录表面处于不同厚度位置的各种不同光盘。而且,当第一光学系统再现光盘时,如果间隙检测装置发现物镜单元离开了聚焦伺服牵引范围,则物镜单元会被迅速地移动到聚焦伺服牵引范围内来,由此可靠地防止物镜与光盘的碰撞。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光学拾取器第一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装在光学拾取器上的绕线架和电磁驱动单元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绕线架和电磁驱动单元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装在光学拾取器上的双透镜型物镜单元和物镜位置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装在光学拾取器第二光学系统上的激光耦合器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激光耦合器的第一和第二光电探测器和间隙检测光电探测器的平面图。图7表示了用第一和第二光电探测器检测光的情况。图8是表示光学拾取器中聚焦控制的框图。图9是表示另一个绕线架和电磁驱动单元37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其它绕线架和电磁驱动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另一个第二光学系统的示意图。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光学拾取器的优选实施例。这种光学拾取器1具有120mm或80mm的直径和1.2mm的厚度,并用于记录/再现小型盘,即只要记录有声音信号的第一光盘6,或可以写和记录信息信号的可记录小型盘(CD-R)和/或可重写小型盘(CD-RW)。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取器还用于记录或再现数字视盘(DVD),即通过粘合两张直径为120mm盘基厚度为0.6mm的光盘而具有1.2mm总厚度的第二光盘7,且该盘以高于第一光盘6的密度记录着诸如视频信号等等信息信号。光学拾取器还用于记录或再现高记录密度盘,即通过粘合直径为120mm盘基厚度为0.1mm的光盘和光盘加强板而具有1.2mm总厚度的第三光盘8,且该盘以高于第二光盘7的密度记录了信息信号。CD或CD-R,即采用本专利技术光学拾取器的第一光盘6,具有一个形成在沿光盘厚度方向距信号读出表面大约1.1mm位置处的反射表面,即信号记录表面。DVD,即采用光学拾取器1的第二光盘7,具有一个形成在沿光盘厚度方向距信号读出表面大约0.6mm位置处的反射表面,即信号记录表面。高记录密度盘,即采用光学拾取器1的第三光盘8,具有一个形成在沿光盘厚度方向距信号读出表面大约0.1mm位置处的反射表面,即信号记录表面。所以,在可以从有不同基片厚度且沿光盘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信号记录表面位置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拾取器,包括:包含物镜单元的第一光学系统,该物镜单元由面向光盘放置的第一透镜和其光轴与该第一透镜光轴相重合的第二透镜组成;具有物镜和间隙检测装置的第二光学系统,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光盘信号读出表面与物镜单元第一透镜之间间隔的情 况;一个绕线架,它承载着第一光学系统的物镜单元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第二透镜;以及使绕线架沿着平行于物镜和物镜第一透镜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第二方向上运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10-17 285895/971.一种光学拾取器,包括包含物镜单元的第一光学系统,该物镜单元由面向光盘放置的第一透镜和其光轴与该第一透镜光轴相重合的第二透镜组成;具有物镜和间隙检测装置的第二光学系统,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光盘信号读出表面与物镜单元第一透镜之间间隔的情况;一个绕线架,它承载着第一光学系统的物镜单元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第二透镜;以及使绕线架沿着平行于物镜和物镜第一透镜光轴的第一方向上,和垂直于所述光轴的第二方向上运动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器,其中间隙检测装置读出并再现来自光盘的信息信号,该光盘具有在光盘厚度方向上与权利要求1光盘不同的信号记录表面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枢轴,它用于转动支承绕线架,并允许在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运动;在所述绕线架上安装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物镜单元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物镜,使得该物镜单元和该物镜相对于枢轴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撑可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绕线架的弹性支撑组件,一个用于安装所述支撑组件端头的静止部件,多个安装在绕线架和静止部件之一上的线圈,和至少一个面向所述线圈安装在绕线架和静止部件之另一个上的磁铁。5.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以向在光盘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信号记录表面位置的多个光盘发出不同波长的激光束;所述物镜将这些不同激光束聚焦到各个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的第一光学系统包括用于保持物镜单元第一透镜与光盘信号记录表面之间有恒定间隙的聚焦伺服装置,其牵引范围不小于±2μm且不大于±10μm;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间隙检测装置具有比聚焦伺服装置更宽的牵引范围,当物镜单元的第一透镜离开所述聚焦伺服装置的牵引范围时,物镜单元的所述第一透镜就被移动到所述聚焦伺服装置的牵引范围内。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物镜具有近似等于1的横向放大系数。8.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间隙检测装置具有发出激光的光源,用于使从光盘反射的激光分路的光路分支器,和用于检测来自该光路分支器的分路反射激光的检测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8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路分支器是一个棱镜。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的光路分支器包括一个全息装置。11.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的第二光学系统包括聚焦伺服装置具有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光盘的反射激光,以保持物镜与光盘信号记录表面之间的恒定间距;和第二检测器,用于在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充纪久保毅铃木润一坂本敏川村洋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