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BOG再液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目前我国天然气需求呈现出巨大的淡旺季峰谷差距,LNG接收站在差异性工况下的BOG产生量波动也很大。例如基荷非卸船外输期,其LNG外输量约为51.56t/h,BOG产生量仅约6.26t/h;基荷卸船外输期,其LNG外输量约51.56t/h,BOG产生量约为25t/h;调峰非卸船外输时期,其LNG外输量约585t/h,BOG的产生量约44t/h;而调峰卸船外输时期,其LNG外数量约585t/h,其BOG产生量达到62.84t/h。
[0003]BOG产生量的波动直接影响再液化系统中换热器的工况,其产量交替变化导致换热器进口温度的交替变化,并使得换热器频繁承受热冲击作用,主要表现在段时间内管程(或壳程)内介质的温度急剧下降,冷热两侧温度相差很大且瞬态变化剧烈。频繁的热冲击导致其管件与连接处的结构疲劳破坏,累积疲劳损伤产生裂纹,严重的甚至导致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冷系统(100)、压缩系统(200)以及过冷系统(300);所述预冷系统(100)包括BOG泵(26)、与BOG泵(26)出口连接的第一多股流换热器(12),所述第一多股流换热器(12)包括常压BOG预热流道(121)、高压BOG预冷流道(122)、BOG过冷流道(123)以及低温LNG流道(124),所述常压BOG预热流道(121)从中下部设置第一流道(1211),常压BOG预热流道(121)从中部设置第二流道(1212);所述压缩系统(200)包括低压BOG压缩冷却机组和高压BOG压缩冷却机组,低压BOG压缩冷却机组包括低压BOG压缩机(5)以及级间冷却器(6),高压BOG常温冷却机组包括高压BOG压缩机(9)以及后冷却器(10);所述第一流道(1211)与后冷却器(10)的进口相连,第二流道(1212)与级间冷却器(6)的进口连通,所述级间冷却器(6)的出口、后冷却器(10)的出口以及常压BOG预热流道(121)的出口均与低压BOG压缩机(5)的进口连通,低压BOG压缩机(5)的出口与级间冷却器(6)的进口连通,级间冷却器(6)的出口与高压BOG压缩机(9)的进口连通,高压BOG压缩机(9)的出口与后冷却器(10)的进口连通,后冷却器(10)的出口与高压BOG预冷流道(122)的进口连通;所述过冷系统(300)包括第二多股流换热器(13)、气液分离罐(14)、经济器(18)冷却介质压缩机(19)以及换热器(20);所述第二多股流换热器(13)包括BOG液化流道(131)、BOG回流流道(132)以及冷却介质流道(133),所述BOG液化流道(131)的进口与高压BOG预冷流道(122)的出口连通,所述BOG液化流道(131)与BOG回流流道(132)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罐(14),BOG回流流道(132)的出口设置有经济器(18),所述经济器(18)的第一出口与BOG过冷流道(123)的进口连通,所述经济器(18)的第二出口与低压BOG压缩机(5)连通,所述冷却介质流道(133)的出口与冷却器(20)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器(20)的出口与低温LNG流道(124)的进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间冷却器(6)的出口与高压BOG压缩机(9)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六三通阀(8),所述级间冷却器(6)的出口通过第六三通阀(8)与后冷却器(10)的出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间冷却器(6)的出口与后冷却器(10)的出口通过第五三通阀(7)与第三三通阀(3)连通,常压BOG预热流道(121)的出口与第二三通阀(2)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2)的出口与第三三通阀(3)的进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三通阀(8)的出口与所述高压BOG预冷流道(122)的进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通阀(3)的出口与第四三通阀(4)的进口连通,所述第四三通阀(4)的出口与低压BOG压缩机(5)的进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OG回流流道(132)的出口设置有第八三通阀(15),所述第八三通阀(15)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第一膨胀阀(16)和第二膨胀阀(17)与经济器(18)的两个进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流道(133)包括第三流道(1331)、第四流道(1332)以及第五流道(1333),所述第三流道(1331)、第四流道(1332)以及第五流道(1333)的出口分别与冷却介质压缩机(19)的进口连
通,所述冷却介质压缩机(19)的出口与冷却器(20)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却器(20)的出口设置有第三流道(1331)的进口连接的第九三通阀(21)、分别与第四流道(1332)进口以及第五流道(1333)的进口连接的第十三通阀(2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应产气量波动的BOG再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1331)的进口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庆峰,宋肖,谷家扬,蒋志勇,陈智同,李文娟,易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