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能从再生专用型和记录型光盘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及内装该装置的电脑。该装置包括光源、光盘装入部、可在光盘上聚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可生成包含能表示装在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还是再生专用型的信息的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以及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改变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脑包括如上构成的光盘装置和用于处理要记录到上述光盘装置中的信息及/或从该装置中读出的信息的运算电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光束读出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及内装该光盘装置的电脑。最近几年,光盘作为电脑和AV(声/视频)机器用的信息记录媒体已得到广泛使用。现在使用的光盘大致上可分为再生专用光盘和记录型光盘。本案说明书中所述的“再生专用光盘”指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将信息以坑(pit)(物理的凹陷或凸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光盘(CD-ROM或DVD-ROM)。另一方面,本案说明书中的“记录型光盘”则包含只可写入一次的光盘(CD-R或DVD-R)和可重写的光盘(CD-RAM或DVD-RAM)。在本案说明书中,把只可写入一次的(write once型)光盘称为可记录光盘,把可重写的光盘称为RAM光盘。可记录光盘包括由有机染料形成的记录层,此有机染料吸收规定波长的光并产生不可逆的构造变化。RAM光盘则包括由因光照射产生可逆的相变化的材料所形成的记录层。记录密度和再生/记录用光的波长根据光盘种类的不同而异。CD(包含CD-ROM、CD-R、CD-RAM)的磁道间距为1.6μm,记录密度比CD高且大容量的DVD(包含DVD-ROM、DVD-R、DVD-RAM)的磁道间距为0.74μm。CD的再生/记录波长为780nm,DVD的再生/记录波长为650nm。还有,DVD-ROM可分为具有一个信息记录层的单层式DVD-ROM和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双层式DVD-ROM。为了进一步提高记录密度,正在研究开发与使用SHG(二次谐波振荡)现象等而能发射出的青色激光相对应的光盘。如今,上述各种各样的光盘已被实用,所以希望能开发出可再生各种光盘的,即兼容式光盘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对应于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中展示出具有能识别CD-ROM和DVD-ROM的机构的光盘装置。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盘装置中的光盘识别机构和光盘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动作,将在本案说明书中引用上述日本特开平9-312057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5,831,952号。上述已有的光盘装置虽可识别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并可读出CD-ROM和DVD-ROM中的信息,但例如包括振荡波长为670nm的激光器的光盘装置不能读出CD-R中的信息。装入的光盘被识别为CD-R时,该光盘被排出以防记录到其中的信息受损伤。也就是说,上述光盘装置只设计得能从不同种类的再生专用光盘中读出信息,它不能从记录型光盘中读出信息,也不能把信息写入其中。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想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从再生专用光盘及记录型光盘之双方中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及内藏有该光盘装置的电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盘装置包括光源;用于装入光盘的光盘装入部;设置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所装入的光盘和所述光源之间,用于聚集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以及用于生成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该信号包含能表示出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该光盘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也可以是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发射强度的机构。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又可以是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光点尺寸的机构。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也可以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把用于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强度的光学元件插入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盘的光路中或者从该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所述光学元件的透射率。所述识别电路最好根据来自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的信号来识别所述光盘的种类,并根据该识别结果输出所述识别信号。在所述光盘识别信号表示记录型光盘时,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最好把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调整为比所述光盘识别信号表示再生专用光盘时的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小。还有,能构成一种包括所述光盘装置和用于处理要记录到所述光盘装置中的信息及/或来自所述光盘装置的被再生的信息的运算电路的电脑。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作简要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示意图。图3表示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光盘装置中的四分象限检测器。图4是输入到半导体激光元件中的驱动电流I(mA)和发射强度P1(mW)的关系图。图5是用于说明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照射强度的发射强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a)是聚束透镜沿光轴方向的位移(横轴)和聚焦误差(FE)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图。图6(b)是聚束透镜沿光轴方向的位移(横轴)和总光量(AS)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图。图6(c)是聚束透镜沿光轴方向的位移(横轴)和高频包络线检波(RFENV)信号的振幅(纵轴)的关系图。图7是用来说明为得到与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相对应的光点尺寸的聚焦控制中的目标位置的设定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光盘上的光斑的示意图。图9表示用在第2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中的光学系统的一例。图10是内装有光盘的盒(cartridge)的示意图。图11是内装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电脑的示意图。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盘装置100的示意图。光盘装置100包括光源10;用于装入光盘22的光盘装入部20;设置在光盘装入部20内所装入的光盘22和光源10之间,用于将从光源10射出的光束12聚集在光盘22上的聚束光学系统30;以及用于生成包含能表示出装入在光盘装入部20内的光盘22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的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40。光盘装置100还包括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本说明书中的“光束在光盘上的照射强度(光束功率)”意味着对于光盘上的单位面积的光束的照射强度。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也可以是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光源10射出的光束12的发射强度的机构。例如,通过调整供给光源10的驱动电流量(或者驱动电压大小),可改变发射强度。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又可以是根据光盘识别信号来调整从光源10发射的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光点尺寸的机构。例如,通过改变聚束光学系统30中的聚束透镜对光盘22的信息记录面的相对位置,可调整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光点尺寸。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又可以设计为在从光源10到光盘22的光路中插入能改变来自光源的光束强度的光学元件或者把它从该光路中排除,或者改变所插入的光学元件的透射率。在此,不仅可采用能直接改变光束强度的光学元件,还可采用能改变光束的波长、相位或者偏振方向的光学元件。此外,也可以通过合成来自多个光源的光束并使这些光束互相干涉来增强或削弱照射强度。并且,也可以根据来自装在光盘装入部20内的光盘22的信号来识别该光盘22的种类。或者,在使用象MD那样的盒装光盘时,也可以通过检测设在盒中的能表示光盘种类的孔等,来识别光盘的种类。在光盘识别信号表示记录型光盘时,照射强度调整机构50把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照射强度调整得比光盘识别信号表示再生专用光盘时的光束12在光盘22上的照射强度小。这样一来,可防止记录到记录型光盘中的信息受损伤。记录在现用的记录型光盘,尤其是可记录光盘中的信息,与记录在其他种类的光盘中的信息相比,即使在照射强度弱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用于装入光盘的光盘装入部; 设置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所装入的光盘和所述光源之间,用于聚集从所述光源射出来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以及 用于生成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该信号包含能表示出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 该光盘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5-13 129888/98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用于装入光盘的光盘装入部;设置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所装入的光盘和所述光源之间,用于聚集从所述光源射出来的光束的聚束光学系统;以及用于生成光盘识别信号的识别电路,该信号包含能表示出装在所述光盘装入部内的光盘是记录型光盘还是再生专用光盘的信息,该光盘装置还包括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所述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照射强度的照射强度调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发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射强度调整机构根据所述光盘识别信号来改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束在所述光盘上的光点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紫原哲也,渡边克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