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床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9827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河床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生态河床预制板用于铺设到河道内加固河床,生态河床预制板包括板状主体,板状主体由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板状主体为多孔隙结构;板状主体还包括多个分别用于供水生植物生长的槽坑,槽坑内嵌在多孔隙的板状主体中,槽坑和板状主体内的大量孔隙为水生植物根须提供生长空间;每一槽坑包括位于板状主体的上表面的开口和容置腔,且开口尺寸小于容置腔的横截面的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板状主体,能在加固河床的同时为水生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空间环境,不仅能使河床质地坚固,还能由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环境,且槽坑能够提高水生植物的抗倒伏能力及防止营养土流失,提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高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河床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河床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和乡镇的河道主要为自然地质条件形成的淤泥土质层。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工厂、企业的兴建、以及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及生活用水均未经科学及相关规范处理就排放到河道内,从而导致河道受严重污染。
[0003]并且,由于原始地质条件的河床经长期的水浸大多松软,因此在水流湍急尤其是夏季暴雨的情况下,这些河道的水土容易在水流的冲刷下流失,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因此,为构筑稳定牢固的河床,避免河道崩塌,提高抵御雨水冲刷能力,需要对河道进行优化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河道的河床松软、抵御雨水冲刷的能力不足、以及容易崩塌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河床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河床预制板,用于铺设到河道内加固河床,所述生态河床预制板包括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由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由透水孔隙连通或半连通形成的多孔隙主体结构;
[0006]所述板状主体还包括多个相互独立并分别用于供水生植物生长的槽坑,且每一所述槽坑分别通过内壁上的透水孔隙与所述多孔隙主体结构相连通,并由所述多孔隙主体结构为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须提供生长空间;
[0007]每一所述槽坑包括位于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的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开口下方的容置腔,且所述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的尺寸。
[0008]优选地,每一所述槽坑内设有尺寸与所述槽坑相适配的种子包,所述种子包由水生植物种子、营养土以及可降解包裹层构成,且所述可降解包裹层包裹在水生植物种子和营养土外。
[0009]优选地,所述种子包与植生混凝土一起浇筑形成所述板状主体。
[0010]优选地,每一所述槽坑的容置腔呈壶状,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腔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且所述容置腔的最大横截面到所述开口的距离大于所述容置腔的最大横截面到所述容置腔的底部的距离;
[0011]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由对应于最大横截面的位置朝向所述开口及底部逐渐减小。
[0012]优选地,所述多个槽坑的中心轴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槽坑的中心轴与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

60
°

[0013]所述生态河床预制板以所述槽坑的中心轴与水流方向呈45

60
°
角的方式铺设到
河床。
[0014]优选地,多个所述槽坑在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均匀分布,且每一所述槽坑的底部到开口的距离为30

40mm,每一所述槽坑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为30

50mm,每一所述槽坑的开口的直径为12

20mm。
[0015]优选地,所述植生混凝土由建筑废弃物再生单粒级粗骨料、建筑废弃物再生细骨料、水泥、水和减水剂拌匀制成,且所述建筑废弃物再生单粒级粗骨料、建筑废弃物再生细骨料、水泥、水和减水剂的质量份配比为:60

70份建筑废弃物再生单粒级粗骨料、8

12份建筑废弃物再生细骨料、12

17份水泥、2.5

5.2份水、以及0.1

0.3份减水剂。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河床预制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a:将植生混凝土的多种原料按预设份数配比混合并搅拌均匀,制成植生浆料组合物;
[0018]b:将植生浆料组合物加入到制备模具中,然后压实;
[0019]c:自然养护2

4天,拆卸制备模具,然后自然养护至少25天得到生态河床预制板。
[0020]优选地,所述制备模具包括底板和外框,且所述底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固定到所述外框的一端,并与所述外框的内壁面围合形成相对封闭且用于制备生态河床预制板的制备腔,所述步骤b的植生浆料组合物加入在所述制备腔内;所述外框的内壁面设有沿所述外框的轴向设置的刻度线;
[0021]所述底板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外框的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槽坑相适配的凸块,多个所述凸块嵌入到所述制备腔内,以撑开植生浆料组合物在植生预制板上形成多个槽坑。
[0022]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在所述植生浆料组合物压实前,将种子包嵌入到所述植生浆料组合物的上表面,且所述种子包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于所述植生浆料组合物的上表面;
[0023]所述种子包由水生植物种子、营养土以及可降解包裹层构成,且所述可降解包裹层包裹在水生植物种子和营养土外。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态河床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板状主体,可适配于河床结构,以便于在河道内铺设安装,且不会占用较大空间;并且,板状主体由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加工制造方便快捷,且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保证板状主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板状主体具较强的抗水流冲刷能力,这样在生态河床预制板铺设到河道内能够进行有效的优化改造,使得河床的质地显著坚固,防止水流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且经久耐用,维持河道固有地貌,避免河道崩塌或淤泥堵塞;此外,板状主体设有用于供水生植物生长的槽坑,这些槽坑和板状主体中的多孔隙主体结构为水生植物的根须提供生长空间。这样板状主体在起到河床加固作用的同时能够为水生植物提供有利于的生长环境,确保水生植物能够快速生长。水生植物的根须在板状主体的大量孔隙里攀附、蔓延,与板状主体缠结成一整体,进一步增强水生植物的抗水流冲刷能力。生长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河道水质,绿化河道环境,绿色环保,从而解决河道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地,每一槽坑的开口小于容置腔的横截面尺寸,即槽坑的结构为开口小内部阔结构,该结构有利于为水生植物种子的萌芽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保证水生植物能够茁壮生长,且槽坑开口
小不仅能够提高水生植物的抗倒伏、脱拔能力,同时槽坑的轴线与板状主体平面亦即水流方向呈一定的倾角(45

60
°
),还可有效减弱水流对槽坑内植物根基的冲刷淘洗,避免槽坑内用于培养水生植物的营养土流失,以提升水生植物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河床预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河床预制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河床预制板,用于铺设到河道内加固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河床预制板包括板状主体,所述板状主体由植生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所述板状主体包括由透水孔隙连通或半连通形成的多孔隙主体结构;所述板状主体还包括多个相互独立并分别用于供水生植物生长的槽坑,且每一所述槽坑分别通过内壁上的透水孔隙与所述多孔隙主体结构相连通,并由所述多孔隙主体结构为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须提供生长空间;每一所述槽坑包括位于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的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开口下方的容置腔,且所述开口尺寸小于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床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槽坑内设有尺寸与所述槽坑相适配的种子包,所述种子包由水生植物种子、营养土以及可降解包裹层构成,且所述可降解包裹层包裹在水生植物种子和营养土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河床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包与植生混凝土一起浇筑形成所述板状主体。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河床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槽坑的容置腔呈壶状,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置腔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且所述容置腔的最大横截面到所述开口的距离大于所述容置腔的最大横截面到所述容置腔的底部的距离;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由对应于最大横截面的位置朝向所述开口及底部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河床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槽坑的中心轴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槽坑的中心轴与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

60
°
;所述生态河床预制板以所述槽坑的中心轴与水流方向呈45

60
°
角的方式铺设到河床。6.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河床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槽坑在所述板状主体的上表面均匀分布,且每一所述槽坑的底部到开口的距离为30

40mm,每一所述槽坑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为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根宏朱学文卢弯张桥董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绿志新型建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