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9594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它包括对称安装设置的两个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外侧中间位置处嵌固安装有加固环,两夹紧装置内侧之间形成嵌套槽;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块、固定块和固定螺栓;所述夹紧块的内侧呈圆弧状,其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块;两个夹紧装置的相对应的固定块之间分别通过若干所述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了古建筑梁柱的校正问题,且避免在校正过程中对梁柱的损伤。且避免在校正过程中对梁柱的损伤。且避免在校正过程中对梁柱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木质栏杆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一方面是因为木质栏杆上可以方便雕刻出各种花纹图案,具有非常强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就是房梁与梁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梁柱能够为房梁进行支撑,起到稳定固定的作用,也是整个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于古建筑年代久远,梁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老化变形的情况,从而需要一种古建筑梁的校正装置来对梁柱进行校正。传统技术中,对古建筑梁柱进行修复时,需要通过两个夹紧片将梁柱的两端夹紧,对梁柱出现老化的位置进行加固校正,而在对梁柱进行夹紧的过程中,若是夹紧片会对梁柱老化的位置夹紧力过大,则会加大梁柱的受损,导致所梁柱的加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有效解决了古建筑梁柱的校正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它包括对称安装设置的两个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外侧中间位置处嵌固安装有加固环,两夹紧装置内侧之间形成嵌套槽;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块、固定块和固定螺栓;所述夹紧块的内侧呈圆弧状,其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块;两个夹紧装置的相对应的固定块之间分别通过若干所述固定螺栓连接固定。
[0006]优选的,所述夹紧块包括滑动槽、伸缩块和缓冲块,所述滑动槽设有两个,且分别开设于夹紧块内侧的两端,每个滑动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伸缩块,所述缓冲块位于夹紧块的内部正中间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伸缩块包括伸缩体、橡胶垫和摩擦槽,所述伸缩体的内端面为半圆状,所述橡胶垫设有四个,且分别嵌固在伸缩体的内端面,所述摩擦槽位于橡胶垫的端面。
[0008]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包括嵌固座、橡胶体、缓冲槽、支撑条和弹力片,所述嵌固座的内侧设有橡胶体,所述橡胶体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缓冲槽位于橡胶体的内部,所述支撑条设有多个,且均匀排列于缓冲槽的内部,所述弹力片嵌固在橡胶体的内部前端。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条包括支撑体、形变槽和切槽,所述支撑体的宽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所述形变槽设置在支撑体的内部正中位置,所述切槽设有六个,分组对称设置在支撑体的两侧端。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块包括凹陷槽、密封圈和侧顶装置,所述凹陷槽设置在缓冲块的内部,所述密封圈为圆环状,且嵌固在凹陷槽的内侧端面,所述侧顶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凹陷槽的上下两端。
[0011]优选的,所述侧顶装置包括弹力垫、空腔、弹力块和接触层,所述弹力垫嵌固在凹
陷槽的上下两端,所述空腔设置在弹力垫的内部,所述弹力块至少设有四个,且垂直排列于空腔的内部,所述接触层嵌固在弹力垫的内侧端面。
[0012]优选的,所述接触层包括接触垫、空槽和接触体,所述接触垫的内端面为半圆状,所述空槽设置在接触垫的内部,所述接触体至少设有八个,且均匀环绕于接触垫的内侧。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具备以下优点:
[0014]1、本专利技术利用伸缩块在滑动槽中滑动,加长夹紧块与梁柱受损位置的上下端接触面积,提高对夹紧块对梁柱的支撑,减小对梁柱端面的压迫力,从而能够不接触到梁柱受损位置将梁柱进行校正加固,加强梁柱对房梁的支撑性能。
[0015]2、本专利技术利用弹力块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带动弹力垫的端面向上进行回弹,使得弹力垫能够带动接触层紧紧贴合于梁柱受损位置的上下端,防止夹紧块接触到梁柱这种受损的位置,还能够对梁柱受损位置进行校正固定。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紧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紧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伸缩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橡胶垫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条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顶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层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夹紧装置;2、加固环;3、嵌套槽;11、夹紧块;12、固定块;13、固定螺栓;111、滑动槽;112、伸缩块;113、缓冲块;a1、伸缩体;a2、橡胶垫;a3、摩擦槽;a21、嵌固座;a22、橡胶体;a23、缓冲槽;a24、支撑条;a25、弹力片;b1、支撑体;b2、形变槽;b3、切槽;c1、凹陷槽;c2、密封圈;c3、侧顶装置;c31、弹力垫;c32、空腔;c33、弹力块;c34、接触层;d1、接触垫;d2、空槽;d3;接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专利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请参阅图1

图7,本专利技术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其包括夹紧装置1、加固环2和嵌套槽33,所述夹紧装置1设有两个,且对称安装,所述加固环2嵌固在夹紧装置1的正中间,所述嵌套槽3由两个夹紧装置1形成,位于两个夹紧装置1的内部侧,所述夹紧装置1包括夹紧块11、固定块12和固定螺栓13,所述夹紧块11的内侧端面为圆弧状,所述固定块1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夹紧块11的两侧边沿,所述固定螺栓13设有四个,且两两安装在两个夹紧装置1的相对应的固定块12之间。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块11包括滑动槽111、伸缩块112和缓冲块113,所述滑动槽1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夹紧块11的上下两端,所述伸缩块11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滑动槽111中,所述缓冲块113位于夹紧块1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伸缩块112与滑动槽111相卡合,有利于通过伸缩块112在滑动槽111中滑动,加长夹紧块11与梁柱受损位置的上下端接触面积。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块112包括伸缩体a1、橡胶垫a2和摩擦槽a3,所述伸缩体a1的内端面为半圆状,所述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对称安装设置的两个夹紧装置(1),夹紧装置(1)外侧中间位置处嵌固安装有加固环(2),两夹紧装置(1)内侧之间形成嵌套槽(3);所述夹紧装置(1)包括夹紧块(11)、固定块(12)和固定螺栓(13);所述夹紧块(11)的内侧呈圆弧状,其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块(12);两个夹紧装置(1)的相对应的固定块(12)之间分别通过若干所述固定螺栓(13)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11)包括滑动槽(111)、伸缩块(112)和缓冲块(113),所述滑动槽(111)设有两个,且分别开设于夹紧块(11)内侧的两端,每个滑动槽(111)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伸缩块(112),所述缓冲块(113)位于夹紧块(11)的内部正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块(112)包括伸缩体(a1)、橡胶垫(a2)和摩擦槽(a3),所述伸缩体(a1)的内端面为半圆状,所述橡胶垫(a2)设有四个,且分别嵌固在伸缩体(a1)的内端面,所述摩擦槽(a3)位于橡胶垫(a2)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梁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a2)包括嵌固座(a21)、橡胶体(a22)、缓冲槽(a23)、支撑条(a24)和弹力片(a25),所述嵌固座(a21)的内侧设有橡胶体(a22),所述橡胶体(a22)的端面为圆弧状,所述缓冲槽(a23)位于橡胶体(a22)的内部,所述支撑条(a24)设有多个,且均匀排列于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世林张晓锋钱元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