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72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包括底座,分离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侧的盖体,所述盖体为一次性软胶材料,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间通过卡箍连接固定,所述底座下侧面呈凹状,且底面中心及周圈位置设置有穿过该底面的圆形凸台,该圆形凸台内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上铺设薄膜与盖体上的内缘台进行接触,以及盖体的一次性软胶设置,使底座与盖体间进行充气时,形成双重密封效果,避免对盖体的高温杀菌操作,降低了污染的风险,简化了操作过程;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的第一过滤嘴在中间部位向腔体内充气,然后将盖体顶起的同时,通过周边的第二过滤嘴将气体排出,使充气过程直观可控,便于操作。便于操作。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试验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

技术介绍

[0002]缺氧孵化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密封室,适用于现有的实验室孵化器。每个小室独立密封,其中O形环的部分被环形夹子均匀压缩,从而形成可靠的气密腔。圆柱形壁和半球形顶部和底部使气流阻力最小,消除了吹扫过程中的盲区。在使用时通过气瓶和配套流量计来充气即可,然后放在正常的培养箱里,但是目前的盖体为模塑制成,使用后需要进行高温消毒,反复使用,如此容易造成污染的风险,另外充气时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处于底部,在气体交换时不便进行充气容量确认,造成密封空间气体含量不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包括底座,分离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侧的盖体,所述盖体为一次性软胶材料,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间通过卡箍连接固定,所述底座下侧面呈凹状,且底面中心及周圈位置设置有穿过该底面的圆形凸台,该圆形凸台内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底座中心的所述圆形凸台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嘴、下端连接有第一连通管,所述底座周圈的所述圆形凸台上端设置有第二过滤嘴、下端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外径上均设置有管夹,所述底座与所述盖体上下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次性薄膜。
[0006]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呈圆形,且上端外径周圈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0007]如此设置,使所述底座对器皿盒进行支撑放置,所述第一凹槽对所述密封圈进行限位固定。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上侧面呈半球状,所述盖体下端面内侧设置有内缘台,所述盖体外表面下侧设置有外缘台。
[0009]如此设置,使所述外缘台、所述内缘台分别与所述薄膜、所述凸缘形成密封,便于所述第一连通管将气体通入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扣合后的密封腔体内,气体从顶部向四周扩散,将所述盖体撑起。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卡箍截面呈凹型状,所述卡箍与所述盖体上的外缘台、所述底座上的凸缘过盈连接。
[0011]如此设置,使所述卡箍便于将所述底座、所述盖体扣合在一起,形成密封腔体。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底座上凸缘的第一凹槽、所述盖体上外缘台过盈连接。
[0013]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密封圈对所述底座、所述盖体间进行密封连接。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圆形凸台在所述底座周圈设置有四处,所述第一过滤嘴、所述第二过滤嘴分别与所述圆形凸台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嘴、所述第二过滤嘴内侧设置有过滤网。
[0015]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第一过滤嘴、所述第二过滤嘴在所述圆形凸台上的连接固定,同时在进出气时对气体进行过滤。
[0016]进一步设置:所述薄膜铺设在所述底座上端面,且所述薄膜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嘴、所述第二过滤嘴穿过的通孔。
[0017]如此设置,通过所述薄膜的铺设提高所述底座与所述盖体的内缘台的密封性,同时使底座与内腔的器皿盒进行隔膜处理,避免腔体内的污染。
[0018]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连通管位于所述底座下端呈环形状,且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底座下底面的所述圆形凸台连接的直管。
[0019]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底座周圈的所述圆形凸台连通,对密封腔体进行进出气操作。
[0020]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上端面位于所述圆形凸台之间设置有器皿盒。
[0021]如此设置,对需要培养的细胞放置在所述器皿盒内,提高操作空间的利用率。
[0022]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过滤嘴高度接近于所述盖体顶部,所述第一过滤嘴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嘴的高度,所述薄膜、所述盖体的外径大于所述底座的外径。
[0023]如此设置,使所述盖体密封后可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嘴或所述第一过滤嘴对不同气体进入腔体进行选择,且可快速对腔体进行填充,使所述薄膜、所述盖体外缘通过所述卡箍将两者进行密封。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通过在底座上铺设薄膜与盖体上的内缘台进行接触,以及盖体的一次性软胶设置,使底座与盖体间进行充气时,形成双重密封效果,避免对盖体的高温杀菌操作,降低了感染的风险,简化了操作过程;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的第一过滤嘴在中间部位向腔体内充气,然后将盖体顶起的同时,通过周边的第二过滤嘴将气体排出,使充气过程直观可控,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爆炸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爆炸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图5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的器皿盒放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7]1、底座;101、凸缘;102、第一凹槽;2、盖体;201、内缘台;202、外缘台;3、卡箍;4、第一连通管;5、第二连通管;6、管夹;7、密封圈;8、薄膜;9、第一过滤嘴;10、第二过滤嘴;11、圆形凸台;12、器皿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分离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侧的盖体(2),所述盖体(2)为一次性软胶材料,所述盖体(2)与所述底座(1)间通过卡箍(3)连接固定,所述底座(1)下侧面呈凹状,且底面中心及周圈位置设置有穿过该底面的圆形凸台(11),该圆形凸台(11)内部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底座(1)中心的所述圆形凸台(11)上端设置有第一过滤嘴(9)、下端连接有第一连通管(4),所述底座(1)周圈的所述圆形凸台(11)上端设置有第二过滤嘴(10)、下端设置有第二连通管(5),所述第一连通管(4)、所述第二连通管(5)外径上均设置有管夹(6),所述底座(1)与所述盖体(2)上下接触面间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次性薄膜(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圆形,且上端外径周圈设置有凸缘(101),所述凸缘(101)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上侧面呈半球状,所述盖体(2)下端面内侧设置有内缘台(201),所述盖体(2)外表面下侧设置有外缘台(2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缺氧环境细胞培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3)截面呈凹型状,所述卡箍(3)与所述盖体(2)上的外缘台(202)、所述底座(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孟楠杨思进刘天助任维罗钢刘平刘佳利杨廷富刘颜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