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827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包括机壳、螺旋筒、连接块、配线座和安置框,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设有配线板,且配线板的顶端固定有等间距的安置框,并且安置框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端延伸至安置框的外部并固定有配线座,所述配线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配线接口,安置框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卡槽,且卡槽位置处的连接块外壁上皆设有卡块,卡块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机壳底端的两侧皆设有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光配线单元使用时的配线效果,提高了光配线单元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延长了光配线单元的使用寿命。单元的使用寿命。单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光配线
,具体为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

技术介绍

[0002]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快速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与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FTTX的大潮已经来临,随着开通业务的需求大量增加,在光纤配线系统中,需要对大量的光路进行配线,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光配线单元。
[0003]目前市面上的光配线单元多种多样,但功能性较为单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0004](1)现有的此类光配线单元密度较低,导致其配线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时常困扰着人们;
[0005](2)现有的此类光配线单元不便于进行快速安装处理,导致其安装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
[0006](3)现有的此类光配线单元不便于对配线接口进行升降处理,导致其裸露于机壳的外部,进而易因外界因素而产生损坏的现象,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光配线单元密度较低、不便于进行快速安装处理以及不便于对配线接口进行升降处理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包括机壳、螺旋筒、连接块、配线座和安置框,所述机壳内部的一端设有配线板,且配线板的顶端固定有等间距的安置框,并且安置框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顶端延伸至安置框的外部并固定有配线座,所述配线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配线接口,安置框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卡槽,且卡槽位置处的连接块外壁上皆设有卡块,卡块的一端延伸至卡槽的内部,所述机壳底端的两侧皆设有定位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机壳底部的两侧皆转动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一端与机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丝杆一端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旋筒,螺旋筒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承载架,承载架远离螺旋筒的一端与配线板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带动配线板进行升降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丝杆远离螺旋筒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一侧的机壳内部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机壳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旋柄,旋柄的一端贯穿机壳并与第二齿轮的外壁相连接,以便带动丝杆进行旋转。
[0011]优选的,所述螺旋筒远离配线板一侧的机壳内壁上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外部并与螺旋筒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对螺旋筒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销孔、脚座以及定位销,所述机壳底端的两侧皆设有脚座,以便对机壳进行定位安装处理。
[0013]优选的,所述脚座顶部的一侧设有销孔,且销孔位置处的脚座顶端安装有定位销,定位销的底端贯穿销孔并延伸至脚座的外部,使得脚座定位于安置平台的顶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密度光配线单元不仅提高了光配线单元使用时的配线效果,提高了光配线单元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延长了光配线单元的使用寿命;
[0015](1)通过设置有卡块、连接块、配线座、配线接口、安置框以及卡槽,通过将连接块插入至安置框的内部,使得卡块的一端扣入至卡槽的内部,进而经配线座将配线接口等间距的设置于配线板的顶端,使得光配线单元的密度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光配线单元使用时的配线效果;
[0016](2)通过设置有销孔、脚座以及定位销,通过旋转定位销,使其底端贯穿销孔并旋入至安置平台的顶部,进而经脚座对机壳进行快速安装处理,以便于对光配线单元进行快速装配处理,从而提高了光配线单元使用时的便捷性;
[0017](3)通过设置有横板、第一齿轮、丝杆、第二齿轮、旋柄、螺旋筒、承载架、限位块以及限位槽,通过旋转旋柄,使其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因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使得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并使得第一齿轮带动丝杆位于横板的底端进行旋转,此时限位块则会位于限位槽的内部向下滑移,并使得螺旋筒位于丝杆的表面同步下移,进而由螺旋筒经承载架带动配线板同步下移,以使得配线接口下移至机壳的内部而不再裸露于机壳的外部,进而可降低配线接口因外界因素而产生损坏的现象,从而延长了光配线单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定位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机壳;2、限位槽;3、丝杆;4、限位块;5、螺旋筒;6、配线板;7、承载架;8、定位结构;801、销孔;802、脚座;803、定位销;9、横板;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旋柄;13、卡块;14、连接块;15、配线座;16、配线接口;17、安置框;1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包括机壳1、螺旋筒5、连接块14、配线座15和安置框17,机壳1内部的一端设有配线板6,且配线板6的顶端固定有等间距的安置框17,机壳1底部的两侧皆转动连接有丝杆3,且丝杆3的顶端转动
连接有横板9,横板9的一端与机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丝杆3一端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旋筒5,螺旋筒5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承载架7,承载架7远离螺旋筒5的一端与配线板6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带动配线板6进行升降处理;
[0025]丝杆3远离螺旋筒5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一齿轮10,且第一齿轮10一侧的机壳1内部设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与第一齿轮10相互啮合,机壳1顶部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旋柄12,旋柄12的一端贯穿机壳1并与第二齿轮11的外壁相连接,以便带动丝杆3进行旋转;
[0026]螺旋筒5远离配线板6一侧的机壳1内壁上设有限位槽2,且限位槽2内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块4,限位块4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2的外部并与螺旋筒5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对螺旋筒5的移动幅度进行限位;
[0027]并且安置框17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顶端延伸至安置框17的外部并固定有配线座15,配线座1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配线接口16,安置框17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卡槽18,且卡槽18位置处的连接块14外壁上皆设有卡块13,卡块13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8的内部,机壳1底端的两侧皆设有定位结构8,定位结构8的内部依次设有销孔801、脚座802以及定位销803,机壳1底端的两侧皆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包括机壳(1)、螺旋筒(5)、连接块(14)、配线座(15)和安置框(1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部的一端设有配线板(6),且配线板(6)的顶端固定有等间距的安置框(17),并且安置框(17)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顶端延伸至安置框(17)的外部并固定有配线座(15),所述配线座(1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配线接口(16),安置框(17)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卡槽(18),且卡槽(18)位置处的连接块(14)外壁上皆设有卡块(13),卡块(13)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8)的内部,所述机壳(1)底端的两侧皆设有定位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底部的两侧皆转动连接有丝杆(3),且丝杆(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横板(9),横板(9)的一端与机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丝杆(3)一端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旋筒(5),螺旋筒(5)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承载架(7),承载架(7)远离螺旋筒(5)的一端与配线板(6)的外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光配线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瑞颜江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恒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