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79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一端设有纯水出口,中心管内粘接有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套管一端设有第一原水入口,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二浓水出口,第一套管与中心管的粘接处设有若干原水流通口,第二套管与中心管的粘接处设有若干浓水流通口,中心管侧壁上设有若干纯水流通口,中心管外间隔绕设有原水导流网、过滤膜片、纯水导流网、过滤膜片,最外侧设有包裹密封层,第一套管、第二套管连接处至最外侧面之间设有分隔密封带,中心管两端面设有端面密封胶盖,两端的端面密封胶盖上设有第一浓水出口、第二原水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双通道,结构简单、水流速度快、水收率高、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用配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

技术介绍

[0002]卷式膜元件是一种在一定压力下使原液通过元件,达到去除水中微粒、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物质的过滤装置,通常也称为滤芯。卷式膜元件一般由进水导流网、平板膜片、产水导流网以及树脂胶粘剂等材料以一定方式卷绕在中心管上,并在两端形成原水入口和浓水出口。工作时,原水经原水入口进入元件内,通过原水导流网后从浓水出口流出,同时,纯水透过滤膜并经收集孔进入中心管内,最终从中心管的端部流出。
[0003]上述结构形式的卷式膜元件,由于原水在元件内的横截流道面积较大,往往导致原水流速较慢,水收率偏低及使用寿命偏短,用户往往需要频繁更换卷式膜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封闭且另外一端开口,所述中心管的开口端为纯水出口,所述中心管内设有中心套管,所述中心套管分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一端设有第一原水入口,所述第一原水入口穿出中心管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二浓水出口,所述第二浓水出口穿出中心管的封闭端,所述中心套管粘接在中心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套管与中心管的粘接处设有若干原水流通口,所述第二套管与中心管的粘接处设有若干浓水流通口,所述中心管侧壁上在原水流通口、浓水流通口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纯水流通口,所述中心管外壁上在原水流通口、浓水流通口的一侧粘接有原水导流网,所述中心管外壁上在纯水流通口的一侧粘接有纯水导流网,所述原水导流网、纯水导流网的粘接处相对设置,所述原水导流网外设有一层过滤膜片、纯水导流网外也设有一层过滤膜片,所述原水导流网、过滤膜片、纯水导流网、过滤膜片从内向外依次间隔卷绕在中心管外,原水导流网、过滤膜片、纯水导流网、过滤膜片卷绕完成之后外侧设有包裹密封层,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隔离端面至外侧面之间设有分隔密封带,所述原水导流网、过滤膜片、纯水导流网、过滤膜片两端面设有端面密封胶盖,对应第一原水入口的端面密封胶盖上设有第一浓水出口,对应第二浓水出口的端面密封胶盖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
[0007]膜元件两部分的原水流道均逐渐变窄。即膜元件两部分的原水流道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0008]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的长度比为3:1

30:1。
[0009]所述分隔密封带与最外侧面的连接处位于靠近第一原水入口的一端,处于中心管长度的1/31

1/4处,所述分隔密封带分隔出两个梯形通道。
[0010]所述第一浓水出口为弧形结构。
[0011]所述第二原水入口为弧形结构。
[0012]所述包裹密封层为胶带密封层或者玻璃钢密封层。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有分隔密封带,将原水流道分成两部分的梯形通道,设计原水入口和浓水出口位置,使得每部分原水流道横截面积都是逐渐变小的,以保持流速和压力,具有结构简单、水流速度快、水收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中心管外原水导流网、过滤膜片、纯水导流网、过滤膜片的卷绕示意图;
[0016]图3为对应第一原水入口的端面密封胶盖上第二浓水出口的示意图;
[0017]图4为对应第一浓水出口的端面密封胶盖上第二原水入口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展开时的流道示意图;
[0019]图中:1

中心管;2

纯水出口;3

中心套管;4

第一套管;5

第二套管;6
‑ꢀ
第一原水入口;7

第二浓水出口;8

原水流通口;9

浓水流通口;10

纯水流通口;11

原水导流网;12

纯水导流网;13

过滤膜片;14

分隔密封带;15

端面密封胶盖;16

第一浓水出口;17

第二原水入口;
[0020]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 一端封闭且另外一端开口,所述中心管1的开口端为纯水出口2,所述中心管1 内设有中心套管3,所述中心套管3分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套管4、第二套管5,所述第一套管4一端设有第一原水入口6,所述第一原水入口6穿出中心管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套管5的一端设有第二浓水出口7,所述第二浓水出口7穿出中心管1的封闭端,所述中心套管3粘接在中心管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套管4 与中心管1的粘接处设有若干原水流通口8,所述第二套管5与中心管1的粘接处设有若干浓水流通口9,所述中心管1侧壁上在原水流通口8、浓水流通口9 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纯水流通口10,所述中心管1外壁上在原水流通口8、浓水流通口9的一侧粘接有原水导流网11,所述中心管1外壁上在纯水流通口10的一侧粘接有纯水导流网12,所述原水导流网11、纯水导流网12的粘接处相对设置,所述原水导流网11外设有一层过滤膜片13、纯水导流网12外也设有一层过滤膜片13,所述原水导流网11、过滤膜片13、纯水导流网12、过滤膜片13 从内向外依次间隔卷绕在中心管1外,原水导流网11、过滤膜片13、纯水导流网12、过滤膜片13卷绕完成之后外侧设有包裹密封层,所述第一套管4、第二套管5的隔离端面至外侧面之间设有分隔密封带14,所述原水导流网11、过滤膜片13、纯水导流网12、过滤膜片13两端面设有端面密封胶盖15,对应第一原水入口6的端面密封胶盖15上设有第一浓水出口16,对应第二浓水出口7的端面密封胶盖15上设有第二原水入口17。
[0023]膜元件两部分的原水流道均逐渐变窄。即膜元件两部分的原水流道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0024]所述第一套管4、第二套管5的长度比为3:1

30:1。
[0025]所述分隔密封带14与最外侧面的连接处位于靠近第一原水入口6的一端,处于中心管1长度的1/31

1/4处,所述分隔密封带14分隔出两个梯形通道。
[0026]所述第一浓水出口16为弧形结构。
[0027]所述第二原水入口17为弧形结构。
[0028]所述包裹密封层为胶带密封层或者玻璃钢密封层。
[0029]本技术工作时,原水分别由第一原水入口6、第二原水入口17流入,通过两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卷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一端封闭且另外一端开口,所述中心管(1)的开口端为纯水出口(2),所述中心管(1)内设有中心套管(3),所述中心套管(3)分为相互隔离的第一套管(4)、第二套管(5),所述第一套管(4)一端设有第一原水入口(6),所述第一原水入口(6)穿出中心管(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套管(5)的一端设有第二浓水出口(7),所述第二浓水出口(7)穿出中心管(1)的封闭端,所述中心套管(3)粘接在中心管(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套管(4)与中心管(1)的粘接处设有若干原水流通口(8),所述第二套管(5)与中心管(1)的粘接处设有若干浓水流通口(9),所述中心管(1)侧壁上在原水流通口(8)、浓水流通口(9)相对的一侧设有若干纯水流通口(10),所述中心管(1)外壁上在原水流通口(8)、浓水流通口(9)的一侧粘接有原水导流网(11),所述中心管(1)外壁上在纯水流通口(10)的一侧粘接有纯水导流网(12),所述原水导流网(11)、纯水导流网(12)的粘接处相对设置,所述原水导流网(11)外设有一层过滤膜片(13)、纯水导流网(12)外也设有一层过滤膜片(13),所述原水导流网(11)、过滤膜片(13)、纯水导流网(12)、过滤膜片(13)从内向外依次间隔卷绕在中心管(1)外,原水导流网(11)、过滤膜片(13)、纯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峰刘浩曹雷赵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