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55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其包括发生器主体、顶盖及保压调节阀,所述发生器主体内设有抽气机构及封闭开启机构,所述顶盖与发生器主体之间设有密封膜,所述发生器主体还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出气口及多个空腔,所述吸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一,所述进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二,所述出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三,所述发生器主体还设有连接管路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保压调节阀、抽气机构及封闭开启机构实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控制,当内部气路达到一定气压值时,所述封闭机构可以封闭部分气路用于在送气装置停止工作时维持真空,从而节约能源。从而节约能源。从而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吸取组件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真空发生器就是利用正压气源产生负压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经济,小型的真空元器件,这使得在有压缩空气的地方,或在一个气动系统中同时需要正负压的地方获得负压变得十分容易和方便。真空发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中机械,电子,包装,印刷,塑料及机器人等领域。
[0003]现有的真空发生器在工作时需要不断的抽气以维持真空度。因为真空发生器的排气口直接连通外部大气,其内部无自动封闭功能,所以电机需要一直保持高负载的运转,才能维持真空度,这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加大了使用的成本,并且现有的真空发生器需要进行内部管路气压的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是在吸气口处或出气口设置分接头,然后连接监测器,存在一定的检测误差,影响后续进行吸力调节的效率。现有的真空发生器内部设有各种管路及元配件,导致现有的真空发生器的重量较重,并且现有的真空发生器的安装方式通常采用螺钉进行锁固,无法进行初固定,当安装位置或方向较复杂时,影响安装效率,从而影响后续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项技术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包括发生器主体、顶盖及保压调节阀,所述发生器主体内设有抽气机构及封闭开启机构,所述顶盖与发生器主体之间设有密封膜,所述发生器主体还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出气口及多个空腔,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所述发生器主体底部,所述吸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一,所述进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二,所述出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三,所述发生器主体还设有连接管路四,所述抽气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路四上。
[0007]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气机构包括喷管及扩压管,所述发生器主体外侧设有凸环,所述凸环设有消声器,所述消声器与所述凸环之间设有快速对位结构,所述连接管三设有检测支管一及检测支管二。
[0008]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设有保压调节阀安装孔,所述发生器主体内设有安装管路,所述保压调节阀包括调节螺钉、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及导气管,所述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及导气管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管路内,所述调节螺钉设置在保压调节阀安装孔内并调整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及导气管的位置,所述检测支管二与所述安装管路连通,所述喷管内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喷气气路,所述扩压管内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扩压气路,所述连接管路一设有抽气气道,所述封闭开启机构设置在所述抽气气道中。
[0009]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气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气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气孔连
通连接管路四,第二气孔与所述连接管路一连通,所述封闭开启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孔内,所述封闭开启机构包括膜片及限位块,所述膜片覆盖第二气孔,以隔绝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之间的气流流通,所述限位块包括主体、固定部及限位部,所述固定部设于主体一端并将膜片一端固定于该台阶面,所述限位部一端设于主体中部并平行台阶面延伸至第二气孔上方,所述限位部用于限位膜片在通气时,第一气孔形成负压,第二气孔中的气体向上推动膜片,使膜片一端翘起以允许气体通入第一气孔,限位部用于限制膜片的翘起角度,送气装置停止工作后,膜片回复原状,并遮蔽第二气孔,第一气孔通过抽气机构连通外部大气,而第二气孔处为负压,使膜片受第二气孔的吸力紧贴台阶面,从而保证了第二气孔内的真空度。
[0010]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路二设有连接支路二及控制管路二,所述连接支路二与所述抽气机构连通,所述控制管路二设有第一柱塞,所述控制管路二与连接管路二之间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柱塞设有顶块一,所述连接管道三设有泄压气道,所述泄压气道设有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包括第二柱塞,所述泄压气道设有控制管路一,所述控制管路一与所述连接管路四端部连通。
[0011]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快速对位结构包括两磁铁,所述凸环设有外螺纹,所述消声器设有内螺纹,所述凸环及消声器均设有凹槽,两所述磁铁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12]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真空发生器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发生器主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安装调整块,所述安装调整块为磁铁一。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保压调节阀、抽气机构及封闭开启机构实现真空发生器的真空控制,当内部气路达到一定气压值时,所述封闭机构可以封闭部分气路用于在送气装置停止工作时维持真空,从而节约能源;通过设置快速对位结构便于消声器与发生器主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安装,从而方便维护;通过设置安装通孔及安装调整块方便新型真空发生器的安装微调,实现初固定,提高安装效率,通过设置多个空腔用于降低新型真空发生器整体重量,从而方便安装固定,并且提高安装稳固性,防止应重量及振动导致新型真空发生器出现松动的情况。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例的新型真空发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施例的新型真空发生器分解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施例的新型真空发生器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施例的发生器主体第一剖面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施例的发生器主体第二剖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施例的新型真空发生器剖面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施例的抽气机构剖面示意图。
[0022]图中:1.新型真空发生器,2.发生器主体,3.顶盖,4.保压调节阀,5.抽气机构,6.封闭开启机构,7密封膜,20.进气口,21.吸气口,22.出气口,23. 空腔,210.连接管路一,200.连接管路二,220连接管路三,8.连接管路四,50.喷管,51.扩压管,9.凸环,10.消声器,11.快速对位结构,2200.检测支管一,2201.检测支管二,30.保压调节阀安装孔,40.调节螺
钉,41.第一弹簧, 42.压块,43.第二弹簧,44.导气管,500.喷气气路,510.扩压气路,211.抽气气道,2110.第一气孔,2111.第二气孔,2113.台阶面,60.膜片,61.限位块, 610.主体,611.固定部,612.限位部,201.连接支路二,202.控制管路二,5020. 第一柱塞,2100.连接通孔,5021.顶块一,222.泄压气道,2220.泄压机构,12. 安装通孔,13.安装调整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7,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1包括发生器主体2、顶盖3及保压调节阀4,所述发生器主体2内设有抽气机构5及封闭开启机构6,所述顶盖3与发生器主体2之间设有密封膜7,所述密封膜7用于保证后续封闭时的密封性,从而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器包括发生器主体、顶盖及保压调节阀,所述发生器主体内设有抽气机构及封闭开启机构,所述顶盖与发生器主体之间设有密封膜,所述发生器主体还设有进气口、吸气口、出气口及多个空腔,所述吸气口设置在所述发生器主体底部,所述吸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一,所述进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二,所述出气口设有连接管路三,所述发生器主体还设有连接管路四,所述抽气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路四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包括喷管及扩压管,所述发生器主体外侧设有凸环,所述凸环设有消声器,所述消声器与所述凸环之间设有快速对位结构,所述连接管三设有检测支管一及检测支管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有保压调节阀安装孔,所述发生器主体内设有安装管路,所述保压调节阀包括调节螺钉、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及导气管,所述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及导气管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管路内,所述调节螺钉设置在保压调节阀安装孔内并调整第一弹簧、压块、第二弹簧及导气管的位置,所述检测支管二与所述安装管路连通,所述喷管内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喷气气路,所述扩压管内设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扩压气路,所述连接管路一设有抽气气道,所述封闭开启机构设置在所述抽气气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真空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气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气孔连通连接管路四,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柏卡气动元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