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及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13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及发动机,预燃室装置包括缸盖、进气门、进气门导管、进气管、预燃室本体及气体连接管,缸盖上设置有进气道及进气门导管安装孔;进气门导管与进气门的杆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缸盖上还设置有缸盖引气通道及缸盖气体通道,气体连接管连接在进气管与缸盖引气通道的入口之间。预燃室本体上还设置有由预燃室本体中部向底部延伸的预燃室冷却通道,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上端与缸盖气体通道连通,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下端与主燃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气体依次流过预燃室冷却通道,对预燃室本体进行冷却,降低预燃室的热负荷,防止预燃室本体由于热负荷高导致的开裂以及烧蚀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耗法规愈加严苛,发动机超高热效率成为追求的目标。加快燃烧速度,提高等容度,减少散热损失,同时抑制爆震,是提高发动机热功转化效率的有效手段。预燃室射流点火能提高燃烧速度、抑制爆震、扩展稀燃极限,在改善发动机热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预燃室射流点火首先引燃预燃室空腔内的混合气,高温高压混合气通过小孔喷向主燃室,形成高速射流火焰,大幅增加点火面积,提高燃烧速度。另一方面,预燃室内未燃中间产物也可加快燃烧进程。
[0003]预燃室喷孔附近的预燃室本体内壁面与预燃室内燃烧气体接触,外壁面与主燃室内燃烧气体接触,高温气体将热量传递给预燃室本体使其温度升高。在预燃室本体与缸盖接触部分,通过导热方式可将预燃室本体的热量传递给缸盖。然而在预燃室内腔侧壁预燃室喷射孔附近的区域,一面受到主燃室高温气体加热,另一面受到预燃室内腔高温气体加热,而且预燃室喷孔没有专门的冷却结构,其热量只能通过导热的方式传递到与缸盖接触的预燃室本体低温壁面区域。由于热导率的限制,导致此部分结构热负荷非常高,容易引起开裂以及烧蚀问题。
[0004]现有专利中,预燃室本体的冷却方式均是通过额外在缸盖上开设全新的冷却水回路,利用发动机缸盖冷却水对预燃室本体冷却,但是需要额外在缸盖上开设冷却水回路,对缸盖冷却回路的设计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小缸径发动机。此外,冷却水没有办法冷却预燃室喷射孔附近的壁面,而此壁面恰恰热负荷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发动机中预燃室本体热负荷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及发动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包括缸盖、进气门、进气门导管、进气管、预燃室本体及气体连接管,所述缸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预燃室本体的预燃室安装孔,所述预燃室本体的内部形成预燃室内腔,所述预燃室本体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预燃室内腔与发动机的主燃室的预燃室喷射孔;
[0007]所述缸盖上设置有进气道及进气门导管安装孔,所述进气道的外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道的内端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所述进气门导管安装在所述进气门导管安装孔中,所述进气门滑动插接在所述进气门导管中;所述进气门导管与进气门的杆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缸盖上还设置有缸盖引气通道及缸盖气体通道,所述气体连接管连接在所述进气管与缸盖引气通道的入口之间;
[0008]所述预燃室本体上还设置有由所述预燃室本体中部向底部延伸的预燃室冷却通
道,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上端与缸盖气体通道连通,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下端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
[0009]所述连接通道在所述进气门开启时连通所述缸盖引气通道的出口及缸盖气体通道的入口。
[0010]可选地,所述缸盖上环绕所述预燃室本体设置有预燃室安装孔环槽,所述预燃室安装孔环槽与所述缸盖气体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环绕所述预燃室本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预燃室安装孔环槽连通,多个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下端均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预燃室喷射孔环绕所述预燃室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预燃室喷射孔在圆周方向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的节气门,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连接管连通的分流口,所述节气门在气体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分流口与所述进气道的外端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还包括排气门及排气门导管,所述缸盖上还设置有排气道及排气门导管安装孔,所述排气道的内端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所述排气门导管安装在所述排气门导管安装孔中,所述排气门滑动插接在所述排气门导管中。
[0014]可选地,所述预燃室安装孔位于所述进气门与排气门之间并位于发动机的主燃室的正上方;所述预燃室本体的上端设置有预燃室喷油器安装孔及预燃室火花塞安装孔;
[0015]所述预燃室安装孔为阶梯形圆孔,所述预燃室本体为阶梯形圆管,所述阶梯形圆管的外周面与所述阶梯形圆孔形状匹配,所述预燃室本体压装在所述预燃室安装孔中。
[0016]可选地,所述连接通道在所述进气门关闭时阻断所述缸盖引气通道的出口及缸盖气体通道的入口。
[0017]可选地,所述进气门导管上间隔设置有进气环槽和导气环槽,所述导气环槽位于所述进气环槽的下方,所述进气环槽与所述缸盖引气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导气环槽与所述缸盖气体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进气门的杆体的外周上设置有进气门杆环槽,所述进气环槽、进气门杆环槽及导气环槽组成所述连接通道;
[0018]所述进气门开启时,所述进气门杆环槽连通所述进气环槽和导气环槽。
[0019]可选地,所述进气门关闭时,所述进气环槽和导气环槽被所述进气门的杆体阻断。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活塞、喷油器及如前所述的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所述缸盖固定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体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气缸内,所述活塞的顶面与预燃室本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主燃室,所述喷油器安装在所述缸盖上,用于向所述进气道或主燃室喷油。
[0021]本技术中,进气门开启时,气体连接管、缸盖引气通道、连接通道及缸盖气体通道依次连通,将气体引入到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中,气体流过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后,从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下端排出到发动机的主燃室中,气体带走所述预燃室本体的热量,降低预燃室本体的热负荷,防止预燃室本体由于热负荷高导致的开裂以及烧蚀问题。通过在所述预燃室本体的侧壁上开设出可供气体流动的预燃室冷却通道,能够避免在缸盖上另外开设冷水回路。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燃室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6]1、缸体;2、活塞;3、缸盖;31、进气道;32、排气道;33、缸盖引气通道;34、预燃室安装孔;35、预燃室安装孔环槽;36、缸盖气体通道;4、进气门;40、进气门导管安装孔;41、进气门导管;42、进气门杆环槽;43、进气环槽;44、导气环槽;5、排气门;51、排气门导管;52、排气门导管安装孔;6、预燃室本体;61、预燃室内腔;62、预燃室喷射孔;63、预燃室喷油器安装孔;64、预燃室火花塞安装孔;65、预燃室冷却通道;7、喷油器;8、主燃室;9、进气管;10、节气门;11、气体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进气门、进气门导管、进气管、预燃室本体及气体连接管,所述缸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预燃室本体的预燃室安装孔,所述预燃室本体的内部形成预燃室内腔,所述预燃室本体的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预燃室内腔与发动机的主燃室的预燃室喷射孔;所述缸盖上设置有进气道及进气门导管安装孔,所述进气道的外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进气道的内端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所述进气门导管安装在所述进气门导管安装孔中,所述进气门滑动插接在所述进气门导管中;所述进气门导管与进气门的杆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缸盖上还设置有缸盖引气通道及缸盖气体通道,所述气体连接管连接在所述进气管与缸盖引气通道的入口之间;所述预燃室本体上还设置有由所述预燃室本体中部向底部延伸的预燃室冷却通道,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上端与缸盖气体通道连通,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下端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在所述进气门开启时连通所述缸盖引气通道的出口及缸盖气体通道的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环绕所述预燃室本体设置有预燃室安装孔环槽,所述预燃室安装孔环槽与所述缸盖气体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环绕所述预燃室本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上端与所述预燃室安装孔环槽连通,多个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的下端均与发动机的主燃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喷射孔环绕所述预燃室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预燃室喷射孔在圆周方向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预燃室冷却通道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气体降温的预燃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的节气门,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连接管连通的分流口,所述节气门在气体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分流口与所述进气道的外端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安刘忠曲东青肖承智曾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晨兴智能精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