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6705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采用由基台上装有用感光性玻璃制造的框架、能对光学零部件进行精度良好的定位的光头装置。在光头装置1中,呈字型的由感光性玻璃制成的框架7装在金属制的线路基板31和金属制的基座框架32叠在一起构成的基台3上。利用框架7对受发光元件4、第1和第2光子元件61、62和视准透镜63进行定位。保持在框架7上的光学元件61、62、63能通过朝向基台3打开的开口部从基台的后部对安装位置进行微调。从而能通过简单操作对光学零部件进行精度良好的定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CD、DVD等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的光头装置。具体涉及这种光头装置中光源、受光元件、各种光学元件的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进行CD、DVD等的光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的光头装置包括作为射出激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经光记录媒体反射的反射光受光的光检出器,配置在这些半导体激光器和光检出器之间的引导出射光或反射光的透镜等各种光学元件,以及用于使通过光学元件引导的出射光聚焦在光记录媒体上的物镜。这些零件均装在铝等的金属材料或树脂等的材料制的框架上。先调整各个光学元件之间的位置,然后将它们粘接固定在框架的基准面上。这些元件的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如要求不能超过数微米。为此,框架的基准面的加工精度(模具精度)也必须高精度,故框架的金属模具制作需要花费大量劳力。尤其在需要多个模具制作时,由于这些模具的精度必须保持一致,故存在金属模具的制造成本非常高的问题。采用树脂制的框架时,由于温差引起的树脂膨胀使装在框架上的光学元件的位置变动较金属框架大而使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另外,由于树脂框架因粘接剂的密封性较金属制框架低,故必须追加使粘接面粗化的工序。采用对光学元件定位和光学元件粘接的框架和基板分别制作、框架装配在基板或者该基板上叠装上线路基板的构造形式。如能精度良好地制作框架,则基板的精度不会对光学元件位置的精度产生影响。为了制造高精度的框架,考虑采用对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膨胀变化小、且加工精度高的感光性玻璃制作框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感光性的玻璃框架,能高精度地进行光学元件定位的光头装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光头装置包括光源,受光元件,引导从光源发出的出射光至光记录媒体、同时引导从光记录媒发出的反射光到受光元件的光学系统,装有上述光源、上述受光元件和构成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基台,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台上装有感光性玻璃框架,上述框架上形成至少一个的上述光学元件定位部,上述基台中在能从其基台后侧面对上述光学元件的位置处形成开口部。上述光学元件安装固定在上述框架上,可不固定在上述基台上。本专利技术能从基台的后部经基台上的开口部对安装在框架上的光学元件的位置进行微调。本专利技术中,能通过粘接剂粘接将上述光学元件固定在上述框体上,在此场合,为提高粘接力,框体的粘接剂涂敷面上最好形成有凸凹状的粘接剂积存处。其次,本专利技术的光头装置包括光源,受光元件,引导从光源发出的出射光至光记录媒体、同时将从光记录媒发出的反射光引导到受光元件的光学系统,装有上述光源、上述受光元件和构成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基台,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台上载有用于上述对上述光源、上述受光元件和至少一个上述光学元件定位用的感光性玻璃制成的框架,上述框架具有左右一对框臂以及从这些框臂的相对内侧侧面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定位用端面,通过这些定位用端面进行上述光源、上述受光元件和上述光学元件沿光轴方向的定位。本专利技术的光头装置中,由于通过高精度制作的感光性玻璃框体进行光源、受光元件和光学元件的定位,故能高精度地确定这些零件的相对位置。在这种场合,将上述光学元件粘接固定在框体上时,框体粘接面上最好形成凹凸状的粘结剂积存处。另外,为提高感光性玻璃组成的框体的刚性,最好采用通过二次热处理使玻璃呈褐色化的硬化处理。此外,前述框体的定位用的端面为可相对于装设该框体的前述基台的表面垂直的面。另外,为防止各光学零件引导出射光或反射光在框架内乱反射形成乱光,可使框架呈略透明状,或使框体表面呈黑色或形成无反射层也可。附图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光头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光头装置上受发光元件立体图。图3是表示载放在图1所示光头装置的基台上的光学零部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a)、(b)、(c)是分别表示在图1所示光头装置中对受发光元件、第1和第2光学元件和视准透镜的在框架上定位状态的说明图。图5(a)、(b)、(c)是分别表示光学元件装在框架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6是表示框体制作过程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光头装置的安装工序的说明图。图8(a)、(b)、(c)是分别表示图1所示光头装置中框体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图9(a)、(b)是分别表示框体定位状态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适用本专利技术光头装置的实施例。(整体构成)图1是表示本光头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光头装置内的受发光元件的立体图。现参照这些图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头装置1为使CD或DVD等的光记录媒体2产生信息记录、信息再生,为采用波长为650nm带的激光和波长为780nm带的激光的二波长光头装置。铝等的金属制的线路基板31和金属制的基座框架32上下叠合在一起构成的基台3上装有各种零部件。基台3上装有沿光记录媒体2的半径方向作往复移动的主轴、具有副轴导向器的装置框架(未图示)。此装置框架上装有为驱动使射出的激光聚焦到光记录媒体2上的物镜5的物镜驱动机构。物镜驱动机构装有保持物镜5的镜架51。此镜架51具有支持其作能前后移动及聚焦移动的磁气驱动回路(未图示)。物镜驱动机构通过控制对驱动磁气驱动回路线圈通电,能使与镜架51上保持的物镜5相于对光记录媒体2作前后方向或聚焦方向驱动。基台3上装有图2所示的半导体激光芯片、受光部一体化的受发光元件4。该受发光元件4包括用银胶等的胶水叠层粘接在基台3上的半导体基板(PDIC基板)41,叠层粘接在半导体基板41表面上的部装件42,同样叠层粘接在该部装件42的上面的第1和第2激光二极管芯片43、44。第1激光二极管芯片43发出波长为650nm带的激光,第2激光二极管芯片44发出波长为780nm带的激光。在半导体基板41上制入检测光信号用的受光部45和处理受光部45得到的检测信号的信号演算回路。另外,在制作有受光部45的半导体基板41的表面部分装有使回光向下反射并引导到受光部45的全反射镜46。部装件42上也制作有监控激光输出的监控用检测部(未图示)。从第1和第2激光二极管芯片44、45至物镜5上的光路上装有第1光学元件61、第2光学元件62,视准透镜63和直立透镜64。第1光学元件61是改变来往光路的波长性全息照相元件,它改变从光记录媒化2的回光光路并引导到受发光元件的全反射镜46上。第2光学元件62是仅将从第2激光二极管芯片44射出的波长为780nm带的激光分成3束的波长选择性全息照相元件。直立透镜64用于使经过视准透镜63平行光化的出射激光沿直角反射并引导到物镜5上。在上述构成的光头装置1中,作为光记录媒体2,从DVD对信息进行再生等时,从第1激光二极管芯片43发出波长为650nm带的激光;另一方面,作为光记录媒体2在CD-R中记录(储存)信息时,通过从第2激光二极管芯片44发出波长为780nm带的激光,可进行不同种类的光记录媒体2的信息再生和信息记录。本例中是将受发光元件4、第1光学元件61、第2光学元件62和视准透镜63以在感光性玻璃组成的框架7上定位状态加以安装,并将框架7安装在基台3的表面31a上。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光头装置中装在基台3上的光学零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如图所示,框体7整体上是将平板作成コ字状切口的形状,其左右一对框臂中的相对内侧侧面形成有将受发光元件4、第1光学元件61、第2光学元件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头装置,包括:光源、受光元件,将从光源发出的出射光引导至光记录媒体、同时将从光记录媒体发出的反射光引导至受光元件的光学系统,装有所述光源、所述受光元件和构成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上装有由感光性玻璃制成的 框架,所述框架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光学元件的定位部,所述基台中在能从其后侧面对所述光学元件位置处形成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3-15 073269/011.一种光头装置,包括光源、受光元件,将从光源发出的出射光引导至光记录媒体、同时将从光记录媒体发出的反射光引导至受光元件的光学系统,装有所述光源、所述受光元件和构成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上装有由感光性玻璃制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光学元件的定位部,所述基台中在能从其后侧面对所述光学元件位置处形成开口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上,而不固定在所述基台上。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头装置,其特征在于,用粘接剂将所述光学元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框架涂粘接剂的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粘接剂积存处。4.一种光头装置,包括光源、受光元件,将从光源发出的出射光引导至光记录媒体、同时将从光记录媒体发出的反射光引导至受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克也石原久宽竹村政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